根據《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 50314-2015) 中對智能建筑的定義“以建筑物為平臺,基于對各類智能化信息的綜合應用,集架構、系統、應用、管理及優化組合為一體,具有感知、傳輸、記憶、推理、判斷和決策的綜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環境互為協調的整合體,為人們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續發展功能環境的建筑,可以了解到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建筑物的安全、高效、便捷、節能、環保、健康等屬性。
智能化工程穿插于整個建筑過程,系統門類眾多
傳統建筑工程主要包括土建工程、機電安裝工程、裝修裝飾工程,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對于工作與居住環境安全、健康、舒適、便捷、高效的要求提高,同時可持續發展下對建筑的節能環保的要求,建筑智能化工程應需求而生。目前智能建筑工程按照施工的順序可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建筑土建工程、機電安裝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和裝飾裝修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處于智能建筑工程的第三個階段。在實際施工工程中,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建設穿插于土建工程、機電工程和裝飾裝修工程。
圖表1:智能建筑工程結構
建筑智能化工程不是簡單的建筑與智能設備的集合,而是需要科學的管理,需要有全面的施工管理技術作為支持點,涉及數十個智能系統的綜合建設與改造工程,其中不僅包含5A系統工程,同時還包括綜合管網智能化工程等。
圖表2:建筑智能化工程系統結構
建筑業發展迅速,帶動建筑智能化工程快速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各類建筑和基礎設施的業務支持功能、環境功能和服務功能的迫切需求驅動,形成了以建筑為業務載體的智能化工程市場。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發展歸根結底離不開建筑業的發展,與建筑業的景氣度息息相關,近年來我國建筑業的發展帶動了建筑智能化工程行業的進步。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2017年我國建筑業房屋施工面積除2015年受政策影響略有下降以外,其余年份均保持了穩定增長,房屋竣工面積近年來保持在41一平方米以上。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房屋建筑施工面積達到119.23億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達到23.73億平方米,均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據此預測,2018年我國建筑業房屋施工面積和竣工面積將分別達到140億平方米和43億平方米。
圖表3:2011-2018年我國建筑業房屋施工面積與房屋竣工面積(單位:億平方米)
建筑改造推動行業進一步擴張
我國建筑智能化工程需求一方面來自于新建建筑的智能化技術的直接應用,另一方面來自于既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國家加強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我國建筑行業除基礎設施領域外面臨著下滑風險,但是在我國既有建筑改造中,建筑智能化工程有著相當大的發揮潛力。隨著全國城鎮化率的不斷提高,既有建筑保有量越來越大,根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我國既有建筑保有量超過700億平方米,接近半數既有建筑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現已不符合當前的要求,同時存在安全性差、能效利用率低等問題。目前,我國以賓館酒店、辦公樓、商場、學校和住宅等為主的既有建筑智能化改造已經逐步開始,通過智能化工程改造,建筑布局將更加合理,智能化功能得到加強,同時既有建筑的改造為建筑智能化工程提供了另一個廣闊市場。
圖表4:中國既有建筑保有量(單位:億平方米)
萬億市場規模,走向建筑智能化工程藍海
我國智能建筑始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步晚,基數較小。在美國和日本,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經分別超過70%和60%,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智能建筑占比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不足40%。“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處于新常態,迫切需要發展新動能。在“互聯網+”、“大數據”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帶動下,智慧城市作為新型城鎮化和信息化的最佳結合,將會有力推動我國城鎮建設中的智能化工程的應用擴大,提高新建建筑智能化工程應用率,加快既有建筑智能化工程改造。
未來,國內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將不斷上升,加上已有建筑智能化改造,我國建筑智能化工程市場規模將會持續提升。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建筑智能化工程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建筑智能化工程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約9000億元,2019年超過9650億元,及至2023年將突破12000億元。
圖表5:2018-2023年中國建筑智能化工程行業市場規模(單位:億元)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建筑智能化工程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