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語音助手、智能識圖、AI美顏、智慧識屏、隨行翻譯……2018年以來,手機行業搭載AI技術的新賣點層出不窮,究竟哪些才是最常使用的功能?哪些功能是徒增成本、并無實用的“花瓶”?
近日人工智能平臺商湯科技聯合艾瑞咨詢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人臉解鎖和語音助手成為2018年中國手機用戶最常使用的AI功能,但經常使用這兩種功能的用戶占比均不到5成。排在其后的依次為智能光線拍攝、AI智慧美顏和智能識圖。
此外,上述報告指出,“目前計算機視覺方面的技術已經趨于成熟,達到了在手機落地的“實時、可靠”等關鍵要求,深度學習卷積神經網絡算法的不斷成熟,也使得圖像識別、文字識別、語音識別、網頁推薦等功能加速在手機中落地,但是目前智能語義交互技術只能基本滿足日常應用需求,在處理方言、同音字、識別用戶情緒和語氣方面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最有價值的功能:人臉解鎖、語音助手
根據人工智能平臺商湯科技聯合艾瑞咨詢發布的《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手機行業研究報告》,在“2018年中國AI手機用戶認為最有價值的AI功能”TOP10中,視覺類AI功能占據七席,其中人臉解鎖功能居首,其次為語音助手。
事實上,人臉解鎖和語音助手也成為今年手機市場的新賣點。
據了解,人臉解鎖主要包括2D與3D兩種技術方案,2D人臉識別是對于人臉的平面特征進行識別,目前應用較廣,而3D Sensing人臉識別是基于立體深度的面部特征進行識別,主要有結構光、TOF和立體視覺三類。
今年發布的旗艦產品中使用人臉解鎖功能的機型除了iPhoneX系列還包括:vivo X21、三星S9+、小米8、vivo Z3、華為Mate 20Pro、OPPO Find X、魅族16th、榮耀V10等。
其中,vivo Z3、小米8、OPPO Find X、魅族16th是在搭載了屏下指紋解鎖方案的同時,以2D人臉智能識別解鎖功能作為輔助進行手機解鎖,華為Mate 20Pro、iPhone XS和小米8透明探索版則利用3D結構光技術進行人臉解鎖。
與此同時,各家的語音助手紛紛上線如三星的Bixby、小米的小愛同學、vivo的Jovi,榮耀的YOYO、OPPO的小O、華為的小E。
值得注意的是,最常使用語音助手和人臉解鎖這兩類AI功能的用戶比例分別為42%和41%。由此可以看出,AI功能高頻使用者的比例尚未達到一半。
除人臉解鎖以外,智能光線拍攝、AI智慧美顏和智能識圖也同時出現在“2018年中國AI手機用戶最常使用的AI功能”前五位當中。應用的均是視覺類AI功能。
主動提醒瑣事、優化能耗為最受期待AI功能
此外,在“2018年中國手機用戶對AI手機功能未來的期望”的調研中,中國手機用戶對智能語音助手、智能優化、AI拍照、智能識別、解鎖方式等多項AI功能提出了更多需求。
其中排在首位的為語音助手主動提醒生活瑣事,其次為自動清理系統、管理能耗。
上述報告的調研數據顯示,中國手機用戶下次更換手機時,95.9%的人會選擇購買AI手機。此外報告預測,到2022年,搭載AI功能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占比將從2017年的不到10%提升到80%,年銷量將超13億部,打造一款被市場認可的AI手機,成為手機品牌商下一輪競逐的方向。
AI手機進入芯片與算法的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AI功能層出不窮,但目前AI手機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支撐各色AI功能的為AI芯片與算法。上述報告將AI手機定義為搭載了滿足AI算法需求的移動端芯片、且加載了深度學習AI 功能的智能手機。而AI芯片與算法,也將成為手機廠商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兩大核心競爭點。
自去年以來,華為、蘋果和三星均已推出自研AI芯片:如蘋果的iPhone X系列上已經應用的A11、A12仿生芯片、三星的Exynos系列芯片、華為則推出了麒麟970芯片,用于高端機型Mate 10 Pro等設備中。其他廠商則紛紛聯合上游芯片進行深度定制合作,如今年的9月份,小米宣布將與阿里旗下的中天微進行芯片合作。VIVO NEX則向樓氏定制了專用人工智能語音芯片提高Jovi性能。
但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仍是高通的AI芯片,如小米、OPPO、VIVO仍搭載高通的AI芯片。據悉,高通通過神經處理引擎NPE對其SoC中的CPU、GPU、DSP進行調度,意圖打造均衡且適配廣泛的AI解決辦法。而蘋果、聯發科、三星和華為海思則研發獨立的AI處理器模塊,對AI應用進行加速。上述報告認為目前這兩種芯片結構在使用效果上尚無明顯差別。
至于AI算法方面,上述報告認為目前計算機視覺方面的技術已經趨于成熟,達到了在手機落地的“實時、可靠”等關鍵要求,深度學習卷積神經網絡算法的不斷成熟,也使得圖像識別、文字識別、語音識別、網頁推薦等功能加速在手機中落地,但是目前智能語義交互技術只能基本滿足日常應用需求,在處理方言、同音字、識別用戶情緒和語氣方面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據悉,目前蘋果、三星使用軟硬一體的整體解決方案來打造AI手機,另一種主流的AI手機研發方式是與商湯科技、科大訊飛等技術提供商展開深度合作,華為、小米、OPPO、VIVO均采用這一方案。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