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AI)等為代表的新興數字化、智能化信息技術與應用,更加快速地深入到醫療健康領域的各個場景,成為“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支撐。如何將AI應用于中國的慢病管理之中,成為 “互聯網+醫療健康”關注的熱點。
今天,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與禮來中國共同啟動 “AI-Force優智項目”,旨在通過AI視網膜影像識別技術進行視網膜篩查,賦能基層和社區醫院,造福民眾實現慢性病篩查及管理。Airdoc將為雙方提供優質的人工智能服務。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副院長李濟宇教授、醫務處侯冷晨處長、內分泌科主任曲伸教授、眼科主任王方教授, 禮來中國總裁兼總經理季禮文(Julio Gay-Ger)、信息技術部副總裁兼CIO白柳晨、Airdoc創始人張大磊以及來自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崇明分院、彭浦新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彭浦鎮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和新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出席了“AI-Force優智項目”合作啟動會暨新聞發布會。
AI助力慢病篩查與管理
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是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一類疾病。我國居民慢性病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的比例高達86.6%,造成的疾病負擔已占總疾病負擔的70%以上,已成為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慢性病防治工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均提出了“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戰略”的任務要求,并明確了“降低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的發展目標。
“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戰略,就要強化慢性病篩查和早期發現。‘以防為主,防治結合’是慢性病綜合防控的一項重要策略。”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副院長李濟宇教授指出,“當下慢病預防缺口大、基層醫生水平差異大、疾病風險管不好、疾病隨訪沒精力等都是慢病管理要面臨的層層障礙。而人工智能恰好能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把診斷指南、醫學知識、醫生經驗結合起來,讓慢病篩查、預防與管理也變得便捷高效。正基于此,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和禮來中國攜手打造‘AI-Force優智項目’。”
“AI-Force優智項目”是通過AI影像識別技術進行視網膜篩查,將三甲醫院的優勢資源下沉到“醫聯體”內的基層和社區資源,有效幫助基層百姓進行慢性病篩查、早期發現和長期管理。
作為“AI-Force優智項目”的支持方,禮來中國總裁兼總經理季禮文(Julio Gay-Ger)表示:”禮來始終致力于通過提供創新的藥品和解決方案以滿足患者和市場的需求,使人們的生活更美好。今年正值禮來進入中國100周年,秉持‘根植中國,造福中國’的理念,以及對于中國患者及社會的承諾,禮來愿意加強創新及對外合作,積極推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創新應用,探索以技術創新賦能醫療健康,讓糖尿病等慢病管理,變得更為有效、更為優化,從而助力“健康中國”建設,造福更多病患。”
以視網膜檢查為“窗口”
賦能基層社區診療效率
“AI-Force優智項目”為什么聚焦在眼底檢查呢?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眼科主任王方教授介紹,這是因為眼科醫生借助前置鏡可以直接觀察人視網膜上的血管,包括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通過這些血管的分布和狀態直接評估其全身血液循環的健康狀況,比如腦組織的毛細血管循環狀態。人體很多慢性疾病在早期,甚至是臨床前期,其血管特別是血液微循環提前發生異常,但是很難被發現。此時如能進行眼底專業篩查,客觀記錄和定期隨訪,有助于慢性疾病的及早診斷和治療。比如臨床上常見的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甚至是阿爾滋海默病等,所以眼底檢查成為監測這一類疾病的“窗口”。
與此同時,當AI眼底影像識別技術介入眼底檢查,將開啟更高水平上的慢病患者長期和有效管理,應用數據精準記錄和比較患者的整個病變過程。比如高血壓的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動態發展,通過視網膜血管的變化推斷和評估該患者的腦、心、腎血管系統的病變程度。
“然而,目前主動做視網膜檢查的患者少之又少。”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內分科主任曲伸教授表示,“以臨床上常見的糖尿病眼病為例。糖尿病眼病是常見的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之一,可以引起患者視力下降甚至失明。糖尿病患者發生失明的危險性是非糖尿病者的4倍。每年新發生的失明病例中,糖尿病患者占12%,在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患有某種程度的視網膜病變者占21%。 在與糖尿病相關的各種眼病中,視網膜病變最為常見。由于病變損害的不可逆性,預防是最重要的一環,而且早期預防的花費要遠遠低于晚期治療的費用,療效也更佳。”
其實,在診療時,內分泌科醫生往往需要借助眼科醫生進行視網膜病變會診。遺憾的是,目前國內醫療資源與患者需求比例極度不平衡。有數據統計顯示:中國視網膜醫生人數約6000人,而慢病人群中,僅糖尿病患者人數約1.14億,如此龐大的患者人數這意味著大多病人不能得到及時的視網膜篩查。
“AI-Force優智項目”引入了Airdoc的人工智能服務,通過在十院院內推出AI篩查平臺,將頂級眼科醫生的能力嫁接到有需求的科室和十院“醫聯體”的社區與基層醫院,甚至是更廣的有醫療需求的地方。
“也就是說,患者在任何一個角落,只要通過專業儀器拍攝的眼底影像,都可以傳輸到云中,進行輔助分析獲得建議,隨時都可以得到早期的預防和輔助分析建議。”禮來中國信息技術部副總裁兼CIO白柳晨評價到,“‘AI-Force優智項目’讓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醫生多了一個直觀高效的疾病輔助管理工具,有助于實現慢病的早發現,早治療,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二分鐘可檢查出30多種疾病
識別準確率在97%以上
Airdoc是國內領先研發AI算法并產品化普及AI閱片的公司,該公司自主研發的“眼底診斷圖像及數據管理軟件"順利通過了國家第二類醫療器械審核聚焦眼科用于篩查的軟件系統,走在了全國該項技術的前沿。
在Airdoc AI算法下,只需大約2分鐘,視網膜照相機可以實時預測30余種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視神經疾病等全身性慢性疾病并發癥和高度近視、老年性黃斑變性等常見眼科疾病。人類專家看一張視網膜照片平均需要5分鐘,人工智能分析僅需2秒鐘,此項AI技術堪比一位連續讀片760年的主任醫師,識別準確率在97%以上。
以糖尿病患者為例,根據現在的治療指南,可通過3個月拍一次視網膜,1年拍4次,來跟蹤患者的糖尿病管理。相比測血糖來說,具有低成本、快速的優勢。患者和醫生端同時能夠收到相關檢測報告,對患者來說,可以即時、直觀地獲得檢查報告;對于醫生來說,也能根據更客觀、多元化的數據來調整治療方案。
Airdoc創始人張大磊表示:“本次禮來中國和十院合作的‘AI-Force優智項目’,可以發揮人工智能巨大的作用,賦能基層社區醫院和醫生,幫助更多居民更加輕松地掌握自己身體的健康情況,從而享有高質量的生活狀態。”
據悉,“AI-Force優智項目”啟動后,將在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的牽頭下,率先在十院內分泌科/體檢中心、上海市彭浦鎮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和新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彭浦新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為期三個月的視網膜篩查項目。項目預計覆蓋8000多名居民,幫助他們進行糖尿病、動脈硬化、高血壓以及黃斑變性、青光眼、白內障等疾病的篩查與管理。
【來源:飛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