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日益滲透各行各業的趨勢下,企業要尋找機會,就要盡量以AI化的思維去考量公司戰略。
人工智能企業不光要在信念上重視用戶隱私數據安全,也要通過構筑安全的數據保護系統來真正落實。
我們只做最擅長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不會自己造車。
中國經濟是大海,面向未來我們知道自己責任重大,同時也充滿信心。
2018年,對于不斷加碼人工智能的百度,以及自動駕駛行業來說,都是關鍵的一年,百度L4級商用車和乘用車都實現了從0到1的轉變。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讓路上一夜之間全都是自動駕駛車不太現實,自動駕駛的技術一定會遞進式地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之中,未來三到五年自動駕駛車輛就將實現在開放道路上行駛。
隨著自動駕駛的發展、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如何保護用戶的人身、數據安全成為企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李彥宏認為,安全是自動駕駛的第一天條。人工智能企業不光要在信念上重視用戶隱私數據安全,也要通過構筑安全的數據保護系統來真正落實。
李彥宏提到,經濟轉型和外部環境讓民營企業在現階段確實經受了一些挑戰,但這些挑戰也是機遇。中國經濟是大海,面向未來我們知道自己責任重大,同時也充滿信心。
談人工智能:AI將重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新京報:作為國內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互聯網公司之一,百度怎么看待這些年來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
李彥宏:無論從市場規模、技術創新、企業數量上看,都能看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迅速和日益凸顯的重要性。這些年越來越多的企業、科研系統把人工智能納入了重要的技術投入方向。
但是任何產業的發展都不是僅僅通過研究推動的,產業化、應用化才能真正實現它的價值,去影響人們的生活。從這一點來看,我覺得在2018年,我們看到了比較多的成果,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項目實現產業化落地,從無人車的量產下線,到智慧農業、智慧醫療等,都是從技術研發發展到了應用的階段。我以前說造車不是PPT,人工智能的發展也需要應用成果來體現。
新京報:人工智能對哪些行業的改變最大?蘊藏著哪些機會?
李彥宏:人工智能已經覆蓋了三大產業,我們能想到的許許多多的行業,從文化娛樂到企業服務,到金融、交通、智能硬件、生活服務等各個方面,AI都已經實現了落地應用。
前些日子的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也提到AI是新動能,它對國民經濟的改變不是像互聯網改變餐飲、改變銷售一樣的重新構建一種商業模式,而是像電能一樣重構你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很多傳統行業的企業通過智慧化轉型重新走上了高速跑道,這些經驗都可以給還在“觀望中”的企業帶來參考。在人工智能日益滲透各行各業的趨勢下,企業要尋找機會,就要盡量以AI化的思維去考量公司戰略。
新京報: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與國外差距有多大,中國如何才能實現彎道超車?
李彥宏:未來人工智能的國家級競爭,最后可能會歸于中國與美國之間的競爭。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的整體發展非常快,處于跟跑、并跑、領跑并存的狀態。
中國發展人工智能是具有很大優勢的。首先,政策紅利是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人工智能這么熱,很有可能在未來這幾年會迎來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高峰階段。我們的政策對于科技創新和創業的支持很大也很及時,這對于產業發展都是實實在在的利好。
同時,公眾對于人工智能的關注度與接受度高漲,市場潛力無疑是更大了。
除此之外,開放,是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趨勢。在開放平臺的技術能力基礎上,中小企業及傳統企業都可以直接享受技術紅利,跨越人工智能的技術鴻溝。
新京報:在人工智能時代,如何保護用戶數據隱私安全?
李彥宏:人工智能時代數據的廣泛可連接和應用,可能導致隱私方面的問題會日益凸顯,保護數據安全既是對像百度這樣的科技公司的要求,也是行業的底線。我們說AI的最高原則是安全可控,不僅是說AI決不能傷害用戶的生命、財產安全,也要保護用戶的隱私安全。
當然,安全準則需要技術去保障,數據是人工智能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AI時代數據更新速度遠遠大于以往互聯網時代,數據量的暴漲必然帶來更多的安全挑戰。人工智能企業不光要在信念上重視用戶隱私數據安全,也要通過構筑安全的數據保護系統來真正落實。
談自動駕駛:只做技術研發,不會自己造車
新京報: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在造車,百度未來會不會也這樣做?
李彥宏:在自動駕駛這塊,百度投入得比較早,現在走得也比較靠前。但我一直在說,百度不會自己造車。我們不會自己去開生產線、設計發動機、研究流體力學或是工業設計,我們只做我們最擅長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并且開放出來,和所有對無人車有興趣、有想法、有能力的企業一起來做。
新京報:自動駕駛發展中,最困難的是哪個階段?
李彥宏:最困難的應該是基礎技術研發階段。五年前,百度是中國最早投入自動駕駛研發的企業之一,那時候大家還沒有意識到人工智能已經來了,如果我們說百度在研究智能駕駛,可能在大家的眼中我們也會是一個“PPT造車”的大話公司。
底層技術的開發是非常艱難的。人工智能需要算法、算力、數據三輪驅動,如今我們所實現的自動駕駛車輛也好,城市智能交通系統也好,都是建立在我們長期的算法迭代、算力升級、數據累積基礎上的。
這也是我們決定將Apollo平臺開放出來的原因,造輪子是個非常艱苦的過程,我們希望讓大家直接免費使用我們的能力,要數據我們給數據,要技術我們給技術,傳統的汽車廠商只管放心大膽使用百度的AI。所謂眾擎易舉,我們共同努力,自動駕駛的當前階段,以及以后的階段才會更加容易。
談投資:更看重對方有無AI思維
新京報:百度在對外投資的時候,主要看重標的公司的哪幾個方面?
李彥宏:人工智能是百度的戰略方向之一,它目前也已成為拉動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未來幾乎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說自己跟人工智能無關。我想,無論是新興科技公司還是傳統企業,我們都有合作的可能。
投資其實也是一種合作,對于投資,我們更看重理念,看對方是不是有AI思維,這是雙方合作的基礎。對于絕大部分企業來說,至關重要的還是如何在這個時代趨勢之下,率先擁抱AI,做一個成功的AI技術應用者,盡快使自身AI化,這是我比較看重的。
新京報:對于人工智能人才稀缺性問題,你認為比較好的解決方案是什么?
李彥宏: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才稀缺問題會越來越凸顯。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不能再用之前的思維去思考,而是需要運用跨界思維。人工智能不只是一項技術,它更是一門涵蓋各種門類的交叉學科。我們不能單一的去培養某一類型的人才,而是應該培養具備多技能與全面思考能力的人才,建立起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
人才的培養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學校、企業或者政府任何一方能獨立承擔的責任。我們看到這些年中國在人才政策上是非常積極的,特朗普政府采取保守的移民政策,相反我們會歡迎這些人才來中國發展。同時,我們的高校也在積極探討人工智能學科的建立,企業也在積極培養、吸納人工智能人才,為他們提供更大的空間。
新京報:之前有觀點認為,人工智能被高估,2018年開始擠泡沫,對此你如何看?
李彥宏:這幾年人工智能這個詞確實很火熱,并且這種熱不是“概念”上的熱,而是已經落地應用在產業、遍地開花所產生的熱。像剛才說到三大產業,包括金融、醫療、教育、出行等領域,AI應用的成果都是有非常具體的數據支撐的,這些具體的成果才是人工智能的成績單,也是我們的市場需要看到的。
這幾年我一直在跟大家強調“互聯網是前菜,人工智能是主菜”,人工智能是面向未來的、影響力更大更深刻的東西,但這個變化過程也是漸進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漸進性成果我們可以看到,目前人工智能產業規模是在不斷擴大的,對于產業升級和經濟變革的影響也逐漸突出。再加上一個越來越鼓勵和期待的政策環境,我覺得不僅談不上擠泡沫,我相信將來隨著人工智能算法、算力和數據量的進一步提升發展,人工智能只會滲透得越來越深,越來越火,成為真正的“主菜”。
談民營經濟:中國經濟是大海,我們充滿信心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民企眼下面臨的困境?解決之道在于哪些方面?
李彥宏:經濟轉型和外部環境讓民營企業在現階段確實經受了一些挑戰,但這些挑戰也是機遇。習總書記強調過,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轉方式調結構的緊要關口,既是爬坡過坎的攻堅期,也是大有作為的窗口期。我們相信,中國經濟是大海,面向未來我們知道自己責任重大,同時也充滿信心。
百度一直希望用自己的AI能力,為各個產業賦能,讓每一個公司、每一個企業都能夠很方便地使用這些最先進的AI能力。對于傳統企業而言,則需要在這個時代趨勢之下,率先擁抱AI,做一個成功的AI技術應用者,踩中時代發展的節拍,共享時代變革的紅利。
新京報:你怎么看中央給民營經濟發展開出的一系列藥方?
李彥宏:習總書記近來多次強調“兩個毫不動搖”,明確提出了“三個沒有變”的判斷,并且提到要抓好“6個方面政策措施”。中央為民營經濟發展開出的這些藥方,不僅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切實有效的幫助,也大大提振了民營企業的信心。
對于民營經濟的發展,社會上曾經有各種各樣的聲音,民營企業家會有一些擔心。中央近期開出的藥方,無疑起到了吃定心丸的作用,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很需要聽到這樣的聲音。
我們是一家民營企業,當聽到毫不動搖的支持民營企業的時候,心里感覺非常踏實。所以我感覺,中央還是非常地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
同題問答
2018年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經濟事件是什么?
李彥宏: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我個人也好,百度也好,都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如果沒有經濟40年的高速成長,如果沒有互聯網民從800萬到8億,不可能有百度。
你認為2018年中國經濟最大的亮點是什么?2019是否會延續?
李彥宏:中國經濟穩定向好發展,亮點非常多。我覺得2018年最大的亮點還是人工智能的快速落地。這個亮點不僅會延續,而且會有更大規模、更高質量的成果。
2018年哪項改革措施您最關注?
李彥宏:國家幾年的很多改革都非常切實,成效顯著,我都很關注,比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值稅改革、產權制度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等等。作為一家AI公司,可能百度對于一些人工智能方面的政策感受更深、也更直接一些。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