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帶 360 這個 " 互聯網巨頭 " 的品牌,360 金融自成立以來便是行業關注的焦點。相對于其他互聯網巨頭在金融板塊上市進展緩慢,360 金融完成拆分并赴美上市,在行業中算是 " 趕早集 "。
10 月 26 日,360 金融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招股書,其在互金行業內流傳了近一年的上市傳聞就這樣被證實。
據其招股書,360 金融計劃 2018 年在紐交所發行 ADS(美國存托股份),交易代碼為 "QFIN",最大募資額不超過 2 億美元,由高盛和花旗作為上市承銷商。
"360 金融自成立以來就走的是獨立運營,算是內部孵化的一個初創公司。" 接近 360 金融的互金人士在采訪中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公開資料顯示,360 金融的實際運營主體為北京奇步天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北京奇步 "),在 2015 年 8 月完成了數千萬天使輪融資,2016 年 7 月開始正式運營。
招股書顯示,在 360 金融的高層結構中,周鴻祎以董事身份出現,并在 2018 年起擔任董事會主席。若 360 金融實現成功上市,這也將毫無疑問地成為周鴻祎系繼三六零后的第二家上市公司。時代周報記者聯系 360 金融,對方表示不接受采訪。
內部孵化
2013 年,阿里巴巴率先叩開金融的大門。幾年來,互聯網金融業務快速發展,阿里、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先后試水,隨后崛起的京東、美團、小米都憑借技術、場景等進軍金融布局。
2015 年,互聯網金融的方向從混沌走向清晰,曾一度表示 " 不做金融業務 " 的 360 低調進場,獨立發展的 360 金服在一年后成立 360 金融集團。
彼時擔任 360 集團產品總監的吳海生,率先挑起 360 金融總裁重擔,2016 年年初推出眾籌平臺 "360 淘金 ";隨后回國創業的徐軍,帶著已經完成 B 輪融資的 " 私銀家 " 加入 360 金融,并出任 CEO。
360 金融由你財富、360 借條、私銀家、360 淘金等子品牌共同組成,2016 年末完成 A 輪融資,投資方為峰瑞資本、云啟資本、奇虎 360、IDG,融后估值超百億元。
今年年初,360 金融拆分 360 借條獨立上市后的消息引起業內關注,時代周報記者曾就此事多次聯系 360 金融,均未得到證實。360 金融招股書中表示,360 金融于 2018 年 9 月正式分拆 360 借條,獨立運營,并先后宣布上線 "360 分期 ""360 小微貸 ",組成 360 金融的產品版圖。而你財富、私銀家以及 360 貸款導航等劃歸 360 金服,同屬 360 集團在金融科技版圖的一部分。
上述接近 360 金融的互金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360 金融在盈利上實際以‘ 360 借條’為主,360 瀏覽器和集團提供的獲客渠道是重要的客戶來源。" 可見,360 金融雖然是獨立的公司,卻依舊緊緊依托著 360 集團。
招股書顯示,360 集團提供了包括數據和分析、人工智能、云計算和風險管理等核心平臺的多項功能合作,更重要的是對 360 金融開放集團用戶技術的營銷機會,包括通過 10 億臺移動設備,直接得以連接的超過 5 億月活用戶。
" 最初 360 發展金融缺乏的就是消費場景、電商渠道,但其在流量上的優勢可謂強勢。" 據易觀數據,360 手機衛士月活超過 1.4 億,360 手機助手月活為 9400 萬,360 清理大師月活 7121 萬,360 瀏覽器月活超過 5000 萬。而在 360 官網上," 金融科技 " 一項直接鏈接著 360 金融的網頁。
除了 360 集團之外,360 金融在資金端也有著強勢的合作伙伴。"360 金融旗下消費信貸產品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 上述接近 360 金融的互金人士稱。
360 金融業在招股書中表示:" 依靠多元化的金融機構融資合作伙伴,通過點對點機構合作伙伴獲得零售投資者基礎,同時有著充足而強大的資金承諾。" 截至 9 月 30 日,金融機構在其累計貸款來源中占 73.8%,對等機構合作伙伴占 24.3%,另有其在線小額信貸公司占 1.9%。
2017 年 3 月,北京奇步出資 5 億元在福州市注冊成立了福州三六零網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獲得在線小額貸款業務的許可。360 招股書中,在 2017 年末、2018 年前三季度,上述小貸公司分別提供 13.29 億元、4.98 億元信貸資金,分別占其間發放貸款總量的 4.3%、0.8%;今年 6 月,奇步天下成立孫公司福州三六零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并獲得了提供融資擔保服務的許可,以此為 360 金融提供擔保服務。
據奧緯咨詢統計,在有互聯網技術巨頭支持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中,從 2018 年第二季度放款額來看,360 金融業務規模位列中國前五,前四名依次是螞蟻金服、微眾銀行、京東金融、百度金融。直到今年 10 月底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書,360 金融從 360 集團的內部孵化到沖擊上市,僅僅過去了 3 年。
努力扭虧
據其招股書披露,360 金融的核心產品是 360 借條,并在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的撮合批準信用額度用戶數量達 960 萬,累計放貸量為 944 億元的貸款,貸款余額為 347 億元。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與目前多數消費金融公司業務不同的是,360 借條在信貸業務上提供 " 多次提款 ",即在貸款余額未超過授信額度的情況下,借款用戶可在任意時間申請多次提款。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用戶通過 360 借條可獲得的平均授信額度為 0.96 億元,而重復借款人貢獻率為 58.8%。
盡管業務發展的表現良好,但在成立近三年的時間里,360 金融的虧損仍在繼續。2018 年上半年,360 金融凈收入約為 7.43 億元,較 2017 年同期凈收入 0.12 億元,同比增長近 60 倍;2018 年上半年凈虧損為 5.72 億元,調整后的凈虧損為 1.06 億元,比過去一年有所收窄。
招股書顯示,360 金融收入主要來自于服務費,包括撮合貸款服務費、貸后服務費以及其他服務費收入,再加上今年第三季度的數據,360 金融凈收入約為 14 億元。但相對于 2015 年成立到今年上半年的虧損業已達到 7.6 億元。
從業務發展路徑上看,360 借條與持牌系消費金融公司更為接近,但在盈利能力上卻顯得不盡如人意。同在 2015 年成立的招聯消費金融,經營兩年實現盈利,2017 年實現凈利潤突破 10 億元,達到 11.89 億元;而同樣注重風控,并同樣對自身集團提供的流量、場景十分依賴的蘇寧消費金融,也在 2017 年實現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 2.17 億元。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360 金融除了 306 借條外的兩個平臺— 360 小微貸、360 分期在今年 9 月份正式上線。其中,360 分期為搭建分期電商消費場景,其目的之一以 "360 分期 " 上的消費記錄作為征信數據來源,以后期 360 金融大數據中心將用戶的資金數據、物流數據、消費行為、還款行為等數據信息進一步交叉整合;"360 小微貸 " 在試運營期間獲得用戶超 9 萬,放款金額逾 18 億元,不良率為 0.23%。
360 金融在招股書中對未來方向透露:" 將持續拓展獲客渠道、豐富產品矩陣、深度挖掘用戶價值、開拓更多元化的資金合作渠道,及持續加碼人工智能和風控技術投入,來獲得更加穩健可持續的業績增長。"
成立僅兩年多
自帶 360 這個 " 互聯網巨頭 " 的品牌,360 金融自成立以來便是行業關注的焦點。相對于其他互聯網巨頭在金融板塊上市進展緩慢,360 金融完成拆分并赴美上市,在行業中算是 " 趕早集 "。
目前,除了騰訊尚未將金融板塊拆分獨立運營以外,京東、阿里、百度和 360 均通過分拆,將旗下的金融業務獨立運營。從時間上看,京東在 2013 年從供應鏈業務切入金融業務,同年成立京東金融并開始獨立運營,直到 2017 年 6 月才完成股權交割重組;阿里在 2014 年 6 月開始整合旗下相關金融資產,成立螞蟻金服并剝離出阿里的上市體系;百度則是在 2017 年 7 月才將一直以 FSG 事業線形態存在的百度金融進行獨立運營,一年后分拆成為 " 度小滿 "。
從 2014 年完成分拆獨立運營之后,螞蟻金服共完成了三輪融資,隨著 C 輪融資的完成,螞蟻金服的估值上調至約 1500 億美元。京東金融在今年 7 月宣布了新一輪總額達 130 億元的融資后,投后估值超千億;百度金融也在今年完成 A 輪融資 19 億美元。
相比之下,360 金融成立之初便是獨立運營,隨后發展中對業務進行獨立化的品牌經營。據企查查顯示,360 金融在 2017 年 4 月和今年 1 月,分別完成了 A+ 融資、B 輪融資,投資方為奇虎 360、紅點創投與五岳資本。并在今年年內就完成業務與上市主體的劃分,可見其資產明晰在籌備上市的優勢。
不僅如此,360 金融從 2016 年 7 月正式運營到申請上市,實際只走了兩年多,幾乎刷新了同屬互聯網金融領域薩摩耶金服 3 年籌備上市的新紀錄。
對于本次 IPO 募資使用,360 金融給出了計劃— " 一是 40% 的凈收益將用于品牌促銷,以促進長期品牌建設和營銷工作;二是 30% 將用于研發以及培養團隊的人才,以及盡管尚未發現任何近期投資或收購目標;三是其余 30% 將用于其他如行政開支,潛在收購及戰略投資等。"
近幾個月來,國家接連出臺政策促進銷費,鼓勵發展消費金融。9 月 20 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鼓勵消費金融創新,規范發展消費信貸。10 月 11 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 – 2020 年)》中要求,加快消費信貸管理模式和產品創新,加大對重點消費領域的支持力度。
政策支持、消費需求和消費信貸的規模快速增長,正在將其經濟轉向消費驅動模式,消費金融市場仍將保持著迅猛增長的趨勢。在眾多消費金融平臺中,360 金融所要面對的競爭對手,不僅有互聯網巨頭,還有消費金融公司、銀行以及其他新興互聯網金融公司。
來源: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