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數月之久的網貸平臺 " 爆雷潮 " 似迎來偃旗息鼓時刻,然而投資者信心卻仍在低位運行。P2P 還能投嗎?未來收益率能否延續 10%+ 的輝煌歲月?
收益率回升、問題平臺數下降,行業回暖了?
據網貸之家發布的《P2P 網貸行業 2018 年 9 月月報》顯示,2018 年 9 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為 10.30%,創近兩年新高。行業平均借款期限為 14.87 個月,環比拉長 0.28 個月,同比拉長了 5.97 個月。
融 360 理財分析師劉銀平對中新經緯客戶端 ( 微信公眾號:jwview ) 表示,9 月網貸綜合收益率繼續走高,主要是因為近期出借人投資活躍度相對較低,行業資金仍然在凈流出,而資金長期處于凈流出狀態對平臺的打擊很大,為了留存資金并爭取新的用戶,很多平臺都進行了加息活動,從而導致平臺收益率上升。
P2P 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走勢 圖片來源:網貸之家
問題平臺數量從 7 月到 9 月持續減少。零壹財經統計稱,9 月份問題平臺共 40 家,較 8 月減少 22 家,與 7 月創下年內最高點的 137 家相比,降幅顯著。與此同時,新增爭議平臺也在減少。 ( 局部逾期和暫停運營的,稱為 " 爭議平臺 ",不包含在問題平臺統計內。 )
問題平臺數量走勢 ( 2017Q3-2018Q3 ) 截圖來源:零壹財經
成交量與貸款余額下行趨勢未變但降幅收窄。網貸之家數據顯示,9 月份網貸行業的成交量為 1107.37 億元,環比下降 7.2%,為連續第四個月環比下降,但降幅放緩;行業貸款余額為 8536.71 億元,環比下降 5.49%,降幅收窄 0.04 個百分點。
3 個月內上線一家新平臺 投資者信心仍不足
雖然行業呈現回暖態勢,投資者信心仍難言修復。網貸之家數據顯示,9 月 P2P 網貸行業的活躍投資人數為 241.64 萬人,與 8 月相比下降 7.25%;活躍借款人數為 274.35 萬人,較上月減少 9.08%。
爆雷潮歷歷在目,因此有人撤出,有人觀望,借、貸兩端活躍人數持續下降。網貸之家研究中心分析稱,借款端由于不少投資人進行債轉退出,部分成交資金與債轉進行撮合,導致平臺借款端業務撮合的規模下降,借款人數也大幅減少。
投資人數、借款人數走勢 圖片來源:網貸之家
與此同時,P2P 行業在第三季度僅迎來 1 家新上線平臺。零壹財經數據顯示,截至本年三季度末,共監測到平臺 6159 家,正常運營的平臺僅有 1377 家 ( 不含爭議平臺 ) ,占總平臺數量的 22.36%。增量方面,三季度內僅 7 月有 1 家平臺上線。
P2P 網貸平臺數量走勢 ( 2017Q3-2018Q3 ) 截圖來源:零壹財經
P2P 還能投嗎?收益率將如何?
資料圖 中新經緯 張義華 攝
本次 " 雷暴潮 " 持續時間之長、影響之大,令平臺和投資人始料未及。若行情回暖仍溫吞緩慢,到年底情況只會更糟。彼時,各行各業資金緊縮,P2P 平臺需留足資金以備兌付之需,這對 P2P 平臺是不小的挑戰。
投資人這邊,鑒于其風險偏好并未發生明顯改變,仍期待平臺自行墊付,且偏好周期較短的標種,因此在平臺資金短缺的情況下,投資人會否返場投資仍未可知。
投資者陳辰對中新經緯客戶端 ( 微信公眾號:jwview ) 說:" 我不敢進場,好多平臺太短命了。" 在他看來,一大部分違規 P2P 帶著欺詐愿望進場;還有一些是想好好干,但又很難禁得住賺快錢的誘惑。" 每年都有幾百億、業務覆蓋全國范圍的平臺崩掉,就很能體現問題了。" 陳辰說。
由于不看好目前國內網貸平臺的風控水平,陳辰表示害怕入場后不幸成為 " 接盤俠 "。" 很多人投資 P2P 平臺,無非看中前期的高收益,想早賺早撤,讓后面的人‘接盤’。但誰能保證自己不是最后‘接盤’的呢?"
四季度 P2P 網貸行業收益率會如何?融 360 理財分析師劉銀平表示,收益率或將維持在較高水平上。一方面是因為年底資金面緊張,社會融資需求相對較高,另一方面是因為行業還沒走出陰霾,平臺還需要以高收益來留住客戶和資金。
而對于之前各平臺動輒開出的 10% 的年化收益率,分析師稱今后或不復存在,但下滑比例不會太明顯。劉銀平表示,隨著行業走向合規化,網貸平臺收益率會有所下滑,但幅度不會太大,或將在 9%-10% 之間浮動。
" 畢竟網貸平臺的借款人整體資質不能和銀行借款人相比,而且經歷了雷潮之后,投資人認識到網貸行業的風險,會更加謹慎,如果網貸平臺的收益率下降太多,對投資人的吸引力就會顯著下降。" 劉銀平說。
此前曾有分析稱,央行降準或為 P2P 行業帶來利好。對此,劉銀平的看法是:央行降準、銀行可貸資金增多,可能使未來貸款利率下降,但貸款額度增加主要針對的是達到銀行借款標準的借款人,對小微企業的借款門檻不會因此而降低。網貸平臺借款人群的融資環境沒有太大改變,因此降準對 P2P 行業的影響不大。
這樣一來,P2P 平臺還能過個好年嗎?劉銀平表示,做好這兩點還是有可能的:一是積極備案,往合規化方向發展;二是做好風控,提升底層資產的質量。
劉銀平對投資者也給出了相應建議:目前網貸仍為高風險行業且處在敏感時期,因此對于小型平臺、高返平臺及不合規平臺,投資者 " 最好能不碰就不碰 "。他認為,投資者應盡量選擇業內排名靠前的優質大平臺。" 如果對網貸行業不了解或是風險承受能力不高,建議暫時放棄網貸投資。" 劉銀平說。
來源:中新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