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 PC 時代的觀點認為,搜索是一門好生意,但無論是搜狗搜索、百度搜索,抑或是谷歌搜索。都需要依附在一個載體上運行,那就是瀏覽器。搜索成了互聯網的入口,而瀏覽器又成為搜索的入口。
單一的瀏覽器業務并非明智之舉,網景公司的沒落就是例子,但原有業務 + 瀏覽器的模式,可以相互互補,提供必要的燃料和養分,這也是三級火箭的理論雛形之一。
持這種觀點的人并不只有一位。
幾年前鼓吹創客精神,并寫出了《長尾理論》作者克里斯 · 安德森認為,技術的市場發展有一項重要指標,那就是產品的臨界價格。當一項產品價格降到某個程度,其市場將產生飛躍式的發展,此時將會出現大量的機會。
以 DVD 技術為例,當 DVD 機價格降到 400 美元以下,其銷量爆發式增長,由此導致了技術的普及,以及其承載的內容—— DVD 碟片相關生意的迅速興起。
互聯網亦是如此,當搜索因競價排名和廣告收入而成為互聯網公司的現金牛時,大家意識到瀏覽器的價值似乎更大,因為它對應了更加底層的需求和用戶行為,而除了支撐起龐大的用戶量和產品之外——除了軟件之外,幾乎所有的用戶行為都在瀏覽器上產生。
在這樣的情況下,QQ 瀏覽器、360 瀏覽器、獵豹瀏覽器、百度瀏覽器等一大批互聯網公司的瀏覽器誕生了。
整個瀏覽器市場,進入群雄割據的繁榮時代。
這個狀態一直持續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移動時代的困境和機遇
在過去幾年時間里,隨著整個智能手機出貨量飛躍式發展,帶來的人口紅利和產品創新的案例層出不窮,但對于手機瀏覽器來說,則面臨比較尷尬的信息孤島問題。
信息孤島帶來的整個手機用戶使用習慣的碎片化和孤立化,app 市場越繁榮,應用分發就越吃香,用戶需要一個又一個 app 來填補自己的互聯網時間,kill time or save time。于此對應的娛樂、新聞、金融、游戲、社交類的 app 一個又一個,并取得了接連不斷的勝利——當一個在手機上查自己汽車是否違章的 app,查違章,都能取得幾百上千萬的用戶, 你還有什么理由懷疑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呢?
這對于瀏覽器來說,并非一個好消息。因為瀏覽器本質上解決的信息分發和中介,大量的新聞、視頻、文章、小說、圖片進過瀏覽器的分類和處理,以特定的形式分發給用戶,用戶對于 app 越熱衷,對于瀏覽器的依賴感就越低,這幾乎成了悖論。
與此同時,還有適配的問題。智能手機的繁榮帶來的是機型、型號、尺寸的全面開放,軟件廠商不但需要劃分出安卓和蘋果系統,還要在安卓系統下,識別出不同廠商不同型號的手機進行適配,這是一項巨大且極其繁瑣的工作,直到今天,從硬件到軟件,瀏覽器都需要根據不同的手機型號進行特定的優化。
就這樣,PC 時代的流量入口,在移動端失去了流量入口和機會和地位。
移動瀏覽器的進化之路
移動互聯網入口這個詞現在來看有些迂腐了,地圖、瀏覽器、應用市場,都曾被鼓吹為移動互聯網入口,但毫無例外失敗了,因為底層的邏輯變化了——用戶的行為慣性是被綁定在某個高市場和高 DAU 的產品中,但大量碎片行為,導致每個產品都在平均搶奪用戶時長和注意力。
既然入口不成立,那么移動瀏覽器價值在哪兒?
有人認為瀏覽器的核心是搜索,于是希望回歸到搜索本身,將瀏覽器做的非常輕,輕度的瀏覽器。以夸克瀏覽器和百度低調推出的簡單搜索為例,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路線。
首先是功能和界面上的極簡,除了搜索框之外沒有任何多余的功能和信息,非常簡單明了。用戶除了搜索之外幾乎沒有任何其他的功能:這樣的好處也非常明顯——能夠將注意力專注于搜索本身。
但輕度和極簡畢竟是小眾需求,目標也是主流市場之外的低于 20% 市場,但也代表了一種方向和思路。
其次是功能的疊加。在過去幾年時間里,移動瀏覽器有幾個比較明顯的變化和趨勢。其實就是作為核心的搜索功能和瀏覽器關系的不斷調整和修復。
舉例來說,一是以百度為代表的,以搜索為核心,疊加信息流的模式;以及以 QQ 瀏覽器和 UC 瀏覽器為代表的,在信息流和豐富內容基礎上疊加搜索的做法,但同樣是做搜索,二者的方式卻不太一樣。UC 選擇了重投入,自建搜索引擎 " 神馬搜索 ";QQ 瀏覽器選擇了輕投入,基于騰訊入股的搜狗搜索進行移動端的搜索優化,這個功能被稱為 " 搜索直達 "。
手機百度最初是作為百度移動互聯網轉型的標桿,并沒有嵌套到百度瀏覽器中,而是直接作為一個搜索的 app 出現,這也折射出百度對于瀏覽器的價值判斷——搜索入口。
在幫助百度完成營收 50% 來自移動端的轉型任務之后,百度開始嘗試在搜索中疊加信息流,向今日頭條化看齊,旗下的好看視頻也獨立出來,作為單獨產品運營。
而 UC 依然沒有放棄搜索,過去幾年,UC 瀏覽器不斷做重,變成包羅萬象的綜合體。從小說視頻新聞電臺追劇無所不包,你幾乎可以在瀏覽器中找到任何你想要的產品服務,幾年前 UC 瀏覽器就開始主打追劇看小說,類似的功能其他瀏覽器也有,這種大而全的戰略,盡管顆粒度和垂直度不夠,但顯然也能吸引到不少用戶。
而信息流產品的爆發,更是像一顆救命稻草一樣,讓 UC 徹底改頭換面,從而淡化了瀏覽器的屬性,變成了一個靠看新聞和刷視頻消磨時間的殺時間利器。
UC 徹底轉型也意味著一件事,那就是 UC 幾年前大張旗鼓推出的神馬搜索的網頁搜索引擎,并沒有很好的解決移動用戶搜索的需求。神馬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于用戶需求和市場判斷的失誤上的。
神馬針對移動端搜索進行了優化,并整合了電商等其他服務,希望成為移動端最好用的搜索引擎。但隨后面臨流量,營收,天花板等各種問題,換句話說,在移動市場,打敗搜索的一定不是另一個搜索。
這個道理騰訊也懂,所以 QQ 瀏覽器推出的搜索直達,則是另外一種思路。
什么是搜索直達?簡單來說,用戶只需在 QQ 瀏覽器內置的搜索框輸入關鍵詞,無需點擊搜索按鍵,便可獲得前置的優質搜索結果。通過這種前置推薦的方式,用戶可以更高效地獲取信息,直達目標網頁、應用程序和相關服務。
比如在搜索 " 天氣 " 時,用戶只需要在搜索框輸入關鍵詞,瀏覽器可以直接根據用戶定位,將當地天氣詳情前置,在用戶原有的搜索路徑基礎上,將獲取信息的過程再次提前了一步。
外界可能沒有注意到的是,QQ 瀏覽器是目前除了微信之外唯一可以接入小程序的產品,而 QQ 瀏覽器同時也是騰訊第三大流量支柱。這些都讓搜索直達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從我個人體驗來看,搜索直達的直接好處,在于滿足用戶即用即走的需求。瀏覽器最大的特性之一在于其聚合性,然而聚合意味著信息龐雜、用戶搜索路徑長。因此在漫長的移動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用戶逐漸放棄了一部分對聚合性的要求,從分散的垂類場景高效獲取具體需求。
但是垂類場景,如垂類 APP 的問題在于互相之間的壁壘很高,如果用戶需要在不同應用之間來回跳轉,實際上解決一個問題的成本要比從單一綜合性平臺獲取信息的成本要高的多。所以未來基于平臺的輕應用會成為更優選擇,比如微信小程序,其靈活、輕量、便捷、用完即走的特點,降低了用戶體驗各種應用核心功能的門檻。
搜索直達和神馬的區別在于,移動搜索的未來是連接人與服務,而不是一個個網頁網站,這是最本質的區別。
瀏覽器的價值趨勢
在我看來,移動瀏覽器的不斷演變,最終可以總結為三個趨勢。
一是搜索和人工智能的打通,顛覆傳統的搜索市場。最典型的就是百度推出的簡單搜索,他最大的特點除了簡單之外,在于默認的搜索交互方式是語音搜索,這可能會成為未來的搜索趨勢。
二是瀏覽器變成類今日頭條的產品,變成 kill time 的流量黑洞。這也是大部分移動瀏覽器目前所做的市場。將內容聚合和信息分發結合起來,再借助原有的用戶基數,變成流量黑洞。
三是通過搜索的前置,打破信息孤島。這也是 QQ 瀏覽器所嘗試的方式。最終搜索直達功能導向的結果是:用戶重新回歸瀏覽器,將瀏覽器作為強大的信息入口和一站式服務平臺。換句話說,隨著大數據充分發揮作用、海量垂類資源的接入、高效搜索產品體驗的提升,移動瀏覽器可能將成為除了微信之外,下一個超級 app。
【來源: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