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區塊鏈技術穿透底層資產,為 ABS 的發行提供解決方案,或者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自身的 ABS 發行當中。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正在積極布局區塊鏈 ABS 平臺。
最新的例子是中國平安下屬公司金融壹賬通。9 月 19 日,該公司在深圳發布了 ALFA(阿爾法)智能 ABS 平臺,用區塊鏈技術穿透底層資產,為場內外 ABS 發行提供解決方案。而在此前不久,交行、浙商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已上線區塊鏈 ABS 平臺,或在 ABS 發行中運用區塊鏈技術。
" 我們不生產底層資產,而是為 ABS 原始權益人、管理人和投資人提供技術服務,讓參與方‘看透’底層資產,重建信任機制。" 金融壹賬通總經理助理黃紹宇稱,基礎資產信息不透明、不公開,是制約國內 ABS 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過區塊鏈技術運用,能重建 ABS 發行的信任機制。
金平安金融一賬通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ALFA(阿爾法)智能 ABS 平臺已上架近百支 ABS 產品,涉及 10 大類基礎資產,合作機構超百家,產品管理規模突破 1000 億元,其中八成以上在交易所發行、由證券公司管理的資產。
" 我們不采納與資產的生產 , 主要是利用區塊鏈技術,對底層資產進行穿透 。" 該公司總經理助理黃紹宇稱,該公司的智能 ABS 平臺不負責生產底層資產,而是為 ABS 原始權益人、管理人和投資人等各方提供技術服務,具體發行方式由參與方決定。我們不采納與資產的生產 ",黃紹宇表示,而是用 ABS 平臺幫助個參與方從資產生成、篩選組包、資產分析、產品設計、展示上架、投資兌付、資產監控到監管報送在內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實際上,在金融壹賬通之前,浙商銀行、交通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就已布局區塊鏈 ABS 平臺,或在資產證券化中應用區塊鏈。
公開信息顯示,6 月 23 日,交行上線區塊鏈資產證券化平臺,通過在交行、交銀國信部署區塊鏈節點,該平臺實現了資產證券化項目信息與資產信息上鏈、基于智能合約的鏈上跨機構盡職調查流程。7 月 24 日,第一筆住房按揭貸款 ABS 產品基礎資產信息由交行完成上鏈,參與機構在鏈上實時查看與獲取。
此外,部分金融機構則利用區塊鏈技術,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根據上清所網站信息,8 月 17 日,浙商銀行發行了額 4.57 億元、期限 354 天的應收賬款資產支持票據,企業在應收款鏈平臺上簽發及承兌的應收賬款,既可作為交易對價支付給平臺的其他用戶,也可轉讓或質押獲取資金,實現應收賬款流轉、變現。
金融壹賬通方面稱,將通過嵌入智能合約板塊的方式,實現了發行過程中合約的標準化、標簽化、流程化、自動化、智能化。其中,智能標準合約模板庫可涵蓋 14 類不同基礎資產,在合同調閱、履約、抽查等環節,可實現智能提醒與主動預警,并創建了合同、條款、交易要素三大類超 5000 個標簽,實現合約智能管理。在投后管理環節,系統可實現自動到期提醒、存續期收付款提醒等功能。
市場空間廣闊
" 利用區塊鏈技術,對底層資產完成穿透的平臺,緩解了金融資產信息不對稱的難題。" 金融壹賬通董事長兼 CEO 葉望春稱,通過重塑資產證券化的信任機制,可以有效打破資產證券化市場發展的瓶頸。
根據《2018 年資產證券化行業半年報》數據,截止 6 月底,國內 ABS 累計發行 4.14 萬億元,較 2017 年末增長 20.52%,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雖然國內 ABS 增速快但整體規模距離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據統計,截止 2018 年 7 月,中國 ABS 存量規模僅占債券市場的 2.6%。
"ABS 市場快速發展的背后,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黃紹宇說,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信息不透明不對稱、專業系統化程度低、發行管理難、投后管理繁雜、運行效率待提升,特別是基礎資產信息不透明、不公開導致 ABS 市場出現重主體風險、輕資產風險的不正常現象,制約了目前中國 ABS 市場規模進一步發展。
黃紹宇稱,包括 ALFA 智能 ABS 平臺在內,利用區塊鏈技術穿透底層資產,將底層資產信息上鏈,保證數據公開、真實、不可篡改,讓參與各方 " 看透 " 底層資產,從而建立新的信任機制。此外, 鏈上的產品設計全流程透明化,數據傳輸實時共享,可大幅優化交易流程。
" 通過底層資產逐筆穿透監控,參與方特別是投資者,可對資產歷史信息、實時表現進行全程監測。" 據金融壹賬通區塊鏈團隊高級總監、區塊鏈研發部負責人陸一帆稱,保證整個過程當中資產信息是透明、不可篡改的同時,通過密碼學技術、可授權加解密等機制,也保證了鏈上各方核心信息的安全。"
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