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8 月 30 日,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科技巨頭蘋果不禁陷入沉思,手機圈這是怎么了?
當天,蘋果 2018 年秋季新品發布會邀請函流出,引來吃瓜群眾圍觀,紛紛猜測這封邀請函是真是假。若是真,圖中金色大圓環又有何寓意。
但沒過多久,蘋果的風頭便被華為榮耀總裁趙明和小米總裁林斌給搶了去。更令蘋果郁悶的是,這兩位總裁曝光的自家新品全面屏旗艦,均沒有采用 iPhone X 的劉海設計,而是選擇了與 OPPO Find X 相似的機械結構。
業內外瞬間就炸開了鍋。有人說這是赤裸裸的抄襲,也有人說這是全面屏時代的又一次創新,還有人說這哪里是跟在 OPPO 屁股后邊走,這分明是在打蘋果的臉。
是創新還是倒退?
8 月 30 日,德國 IFA 展會現場,趙明攜榮耀 Magic 2 亮相。這是繼 2016 年榮耀 Magic 發布之后,Magic 產品線的首次更新。
趙明對榮耀 Magic 2 寄予的厚望溢于言表,兩年前的榮耀 Magic 是 " 全球首款真正意義上的 AI 智能手機 ",而榮耀 Magic 2 則是帶來了 " 全新的真全面屏解決方案:Magic Slide 魔法全面屏 "。
這也正是榮耀 Magic 2 備受關注的主要原因所在,而鑒于目前除趙明之外尚未有人上手真機,所以眾人只好從網上已有信息來打量,Magic Slide 魔法全面屏到底又是怎樣一項 " 很嚇人的技術 "。
根據展會現場的照片可以看到,趙明手中的榮耀 Magic 2 正面無劉海無下巴,屏占比較高,用他自己的說法就是," 近乎 100% 的全面屏 "。縱觀市面上已有的機型,目前能夠達到這個效果的,也只有 OPPO Find X 和 vivo NEX。
果然,從官方海報來看,榮耀 Magic 2 外觀與 OPPO Find X 頗為相似,攝像頭部分疑似可彈出的機械結構。
但是仔細研究一下宣傳視頻和趙明的用詞之后,細心的網友又有了新發現。與 OPPO Find X 用雙規潛望結構支撐攝像頭上升不同,榮耀 Magic 2 攝像頭的出現方式是把屏幕整體向下滑。此外,趙明在微博中明確提到 " 滑屏結構 ",似乎也在證實這一猜想。
這樣一來,榮耀 Magic 2 的模仿對象就從 OPPO Find X 變成了上個時代的滑蓋手機。網友們恍然大悟," 果然,諾基亞才是經典。"
一場關于 " 是創新還是倒退 " 的辯論就此展開,其實早在 OPPO Find X 和 vivo NEX 面市之時,這一戲碼就曾上演過,一隊人認為這確實讓全面屏變得更加全面,但另一隊人則堅持屏占比至上的做法得不償失。
第三方數碼評測機構愛否科技給出的數據顯示,得益于劉海屏和 COF 封裝工藝,蘋果的首款全面屏手機 iPhone X 屏占比達到 84%。而在此基礎之上,用 " 砍掉攝像頭 " 這一思路,OPPO Find X 和 vivo NEX 實現了彎道超車,二者屏占比分別為 88.2% 和 86.7%。
不可否認,攝像頭部分采用機械結構進行隱藏,為用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但同時也意味著,其要在某些方面做出犧牲。比如機械結構連接處的氣密性如何保證,長期使用集聚的灰塵雜物如何清理,這是 OPPO Find X、vivo NEX 和榮耀 Magic 2 都要共同面臨的難題。
此外,在愛否科技實測對比中,同等條件下 OPPO Find X 和 vivo NEX 游戲兩小時機身機身溫度都要高于其他主流手機,OPPO Find X 較為嚴重,機身最高溫度高過三星 S9+ 14.2 ℃,給人以明顯 " 灼熱感 "。
另一評測機構 TSETV 還曾對機械結構攝像頭的耐用性進行過一番測試,以官方宣稱攝像頭可連續升降 5 萬次無故障的 vivo NEX 為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 " 蹂躪 " 過后,其攝像頭就出現磨花、掉漆、無法升起等問題,最終售后檢測結果為攝像頭組件馬達損壞。
同為機械結構,OPPO Find X 和榮耀 Magic 2 攝像頭會不會被玩壞?OPPO 官網介紹寫明雙規潛望結構經過 30 萬 + 次耐久性測試,當然,肯定也是 " 我司測試數據 "。榮耀 Magic 2 攝像頭的使用壽命目前沒有一個明確上限,只是趙明在口頭上承諾," 經得起幾十萬次的使用 "。
所以,到底是創新還是倒退,這個問題,其實在硬幣拋出的那一瞬間,你心中就已經有了一個答案。
誰成就了這出鬧劇?
創新也好,倒退也罷,OPPO Find X 和 vivo NEX 都在全面屏時代趟出了一條不同于蘋果的路,這種勇氣無疑值得肯定。但對于榮耀 Magic 2,有業內人士評論," 可能更多地還是跟風,只是沒有繼續追隨蘋果而已。"
而同樣善于 " 跟風 " 的,還有小米。見榮耀 Magic 2 熱度逐漸起來之后,林斌在微博曬出一張同樣采用滑屏設計的手機照片,并且系統 UI 風格疑似小米。附文道," 對不起,撞臉了,我們十月發布 ",雷軍也聞訊趕來,轉發稱 " 爭取十月底大規模銷售 "。
林斌放出新機照片之后,不少 KOL 紛紛轉發。隨后便有越來越多網友指出,照片桌面和手機壁紙之間清晰度相差較大,屏幕顯示的時間日期也十分可疑,綜合來看,這或許只是一張經過 PS 處理的渲染圖,并非實機。
這下可好,蘋果、華為、小米、OPPO、vivo,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前五的手機品牌在 8 月 30 日這天集中為人所熱議。不少媒體報道時用了 " 熱鬧 " 這個詞,但是細想一下,或許 " 鬧劇 " 要更加貼切。
第二天早 9 點,雷軍再次發出此圖,稱 " 新一代全面屏,滑蓋形式的 "。似乎是在對網友提出的疑問給出回應,即便圖是假的,滑蓋也是真的。
一個 " 跟風 ",一個 " 蹭熱度 ",可不就是一場 " 鬧劇 "?那為何華為和小米濃眉大眼,會做出這種事來?
首先,手機圈對創新的饑渴,促使企業為了創新而創新。全面屏時代往前,其實大家都一樣,每年抄一下蘋果,抄一下三星,然后自己再加入些許小改變,即便是早已千機一面,但也都各自安好。
然而 2017 年,蘋果突然發力,一改擠牙膏風格,做出繼 2013 年指紋識別之后最大的技術迭代,也就是 iPhone X 上被友商吐槽 " 丑出翔 " 的劉海。但是沒辦法,老大都全面屏了,跟著走準沒錯。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華為、小米、OPPO、vivo 都相繼用上了劉海屏。
但就在此時,網友口中 "UI 風格都像素級復制蘋果 " 的 OPPO、vivo 卻給出了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而華為頂級旗艦 P20 依舊是劉海屏,小米 8 周年紀念手機小米 8 也是劉海屏,氣氛一下就變得尷尬起來。
于是,我們便看到了榮耀 Magic 2 曝光之后粉絲的辯解," 華為能在兩個月內復制別人,屏占比比別人還好,那是他的本事,就像考試作弊,你抓不到他那就是本事 "。顯然,小米滑屏式新機套入這段邏輯,也是能夠說通的。
其次,用戶對于 " 抄襲 "、" 跟風 " 的縱容,一定意義上也成就了這出 " 鬧劇 "。試問,你我不知道自己手中所拿的手機,劉海屏是從 iPhone X 那里抄來的?曲面玻璃設計是在模仿三星?
即便在小米 8 發布時,網上鋪天蓋地的嘲諷," 雷布斯果然是喬布斯的忠實粉絲 "、" 小米 8 是 iPhone X 的最佳模仿者 ",但小米 8 仍能在天貓 818 購物節中奪得 2000-3000 元手機單品銷量冠軍。
另外還有華為,先跟風蘋果用上劉海屏,又跟風 OPPO 做出 Magic Slide,但依然擋不住其銷量持續增長。Gartner 給出的數據顯示,2018 年第二季度華為在全球市場的銷量同比增長 38.6%,以 4984 萬臺的成績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
有鑒于此,今后我們討論創新太難的時候,其實可以換一種說法,是抄襲的成本太低。隨大流也能夠活得十分瀟灑,傻子才會出力不討好地去談創新。
最后多說一句,誠如所見,滑屏的概念和滑蓋頗為相似,智能手機兜兜轉轉進化到全面屏之后,又一夜夢回被諾基亞機皇 N96 統治的時代。難不成,歷史真的是一個圓?
【來源: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