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綠色金融研討會圓桌討論環節
上半年,央行等多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凈值化管理,并定期披露產品凈值或者投資收益情況等。
資管新規的落地,意味著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向凈值型轉型的大幕正式開啟。這種政策背景下,無數中小銀行也加速駛入了轉型與變革的快車道。而在從業者看來,金融科技或將成為中小銀行突出重圍的一枚 " 殺手锏 "。
8 月 18 日,在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 "2018 綠色金融研討會 " 上,來自興業銀行、陽泉市商業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九江銀行等多家商業銀行以及中煤租賃等非銀金融機構的高管便針對 " 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與應用 " 這一主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藍海銀行副行長王業芳認為,在我國未來的金融體系之下,大銀行與小銀行所承擔的使命和定位將出現明顯區別。因此,對于小銀行來說,科技、數據的儲備有望成為其競爭力的核心。
科技助中小銀行突圍
早在去年 6 月,央行就印發了《中國金融業信息技術 " 十三五 " 發展規劃》。明確提出:" 十三五 " 時期要加強金融科技(Fintech)和監管科技(Regtech)研究與應用;穩步改進系統架構和云計算應用研究;深入開展大數據技術應用創新;規范與普及互聯網金融相關技術應用;積極推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研究。
由此可見,對于金融科技,監管層給予的重視越來越多。而在金融機構內部,各種實踐早已緊鑼密鼓地鋪開。據廣東華興銀行公司銀行部負責人高倩介紹,自建立初期,該銀行就在科技方面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 就廣東當地而言,我們的物理網點其實比較少,珠三角地區共有 8 家分行,廣州市也僅布局了 8 家支行。但在互聯網服務方面,我們則成立了自己的科技部門,同時也邀請了部分外部公司合作推進科技化金融工作。" 目前來講,廣東華興銀行在綠色金融方面運用了大數據等手段。
華夏銀行李建航處長則指出,現階段來看,商業銀行在技術層面主要分為自主研發與外包購買兩種模式。具體操作過程中,則需要關注產品本身以及后續的個性化迭代與跟蹤等問題。" 但根據我近幾年的工作體會,其實還是外包公司對于諸如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細節了解得更專業,相對而言,銀行內部還是略顯滯后。"
而針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李建航更是拿出了具體的案例進行分享。" 現如今,大數據所解決的問題中,更多是關于風控、引流和營銷,或是外部業務流程梳理的。而在管理會計、績效,包括預算方面,我認為大數據同樣有用武之地。怎樣通過大數據技術或者分布式技術,來支撐內部的評價或計量各方面的時效,都是值得思考的。" 除此之外,他還提供了一種想法:" 長期以來,管理過程中涉及的大量數據,例如倉庫信息等,都面臨著數據整合和治理的難題。目前,我們內部希望能夠盡可能地通過 IT 技術外部化來提升這些方面的效率,創造價值。"
實際上,就金融科技應用而言,與會的金融機構均有實際成果推出。而對于其中的中小銀行來說,之所以一定要大力布局,則與當前的行業環境有關。藍海銀行副行長王業芳直言,在我國未來的金融體系之下,大銀行與小銀行所承擔的使命和定位會出現明顯區別。" 其實,我個人認為,將來中型銀行基本會徹底消失,市場上只保留大銀行與小銀行兩種形態。因此對于小銀行來講,如果沒有科技、新技術、數據等方面的儲備,就將寸步難行。如此一來,作為新銀行,將怎樣在一個區域內從無到有,再與國有大行競爭?"
不過,在王業芳看來,盡管小銀行將面臨曲折的發展道路,但前途仍然是光明的。王業芳認為,多年以來,農商行已經形成了網點、人員、客戶等優勢,且擁有非常低的負債成本。" 在這種角度下,如何才能從原有的體系下突出重圍?核心就是科技。" 相比自主研發,其更贊成外包采購的模式。" 畢竟自主研發的成本很高,時間較長,整個過程也會存在巨大的風險。由于社會化分工越來越細,因此完全可以與市面上的科技金融公司合作,對銀行來講反而事半功倍。可以在建設過程中加入銀行自身的思想及商業模式,然后再配置專業的科技運營人員。"
合規永遠是銀行底線
從上述討論中可以看到,基于 " 金融 + 科技 " 的融合屬性,相關實踐的專業程度比較高,這也為部分金融機構設置了一定的難題。
根據高倩介紹,廣東華興銀行在綠色金融業務上運用了大數據等技術,但綠色項目所涉及的知識非常專業,絕大多數金融從業人員并不了解節能環保等方面的法規標準。與此同時,綠色金融參與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性較強,還存在項目標準不統一的問題。" 因此,我們希望更多的科技手段能夠為銀行從業人員解決專業知識不足的難題,同時避免融資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幫助銀行準確判斷綠色項目,直接對接融資需求。"
同樣是綠色金融的科技化,興業銀行則已經開發了一套完整的系統。興業銀行綠色金融部處長趙建勛介紹稱,為了支持綠色金融業務的規范化、規模化、內容化發展,興業銀行自 2006 年起便開始進行探索。現階段,該行已經具備了一定規模的綠色金融資產。" 如果沒有如此可靠的綠色金融系統作為支撐,是很難應對央行當前的嚴格監管的。" 具體來說,2017 年起,興業銀行的綠色金融業務基本實現了全現場辦理,不需要任何紙質材料。此外,后臺系統業務管理、風險管理、運營管理三大模塊。" 業務管理模塊能保證綠色貸款的綠色屬性。后臺數據基本已經把中國目前綠色領域的所有行業,各個行業的標準、規范、制度納入其中,在業務準入前,能實現相關關鍵參數的比對。"
值得注意的是,與一般的金融業務不同,綠色金融業務具備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即環境效益。為此,興業銀行專門開發了環境效益測算的子模塊進行主體測算。趙建勛表示:" 整個測算的方法和參數取值,全部按照國家或者行業相關的標準來做。一旦國家政策發生變化,或者技術標準進行升級,全行能夠實現同步,確保綠色金融的綠色質量。"
此外,對于監管部門發布的環境及安全生產重大違法違規的企業黑名單,這套系統也能及時收錄。" 在每筆業務辦理的前期就進行匹配,這樣可以保證我們在支持綠色企業業務的同時,也加大對污染企業或環境高風險企業信貸的嚴控。"
事實上,對于銀行業來說,無論如何變革、創新,合規永遠是底線。趙建勛對此也呼吁道:" 如果哪家銀行在信貸上支持環境違法企業,那么這家銀行也不會有長足發展。無論是大銀行還是小銀行,合規的紅線是一定要守住的,這也離不開金融科技手段的大力支持。"
北京銀行小企業事業部總經理徐毛毛也將關注重點放到了金融科技服務風控管理上,具體則體現在貸款監控方面。據介紹,通過引進大數據,北京銀行專門研發了單獨的系統進行預警。不過,就純線上的法人貸款業務而言,行業目前仍面臨來自法律層面的制約。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是商業銀行,金融科技也解決了不少非銀金融機構一直以來的痛點。中煤租賃總裁張廣斌就表示,區塊鏈技術目前已經能為公司的日常經營提供解決方案。" 比如在確權過程中,我們利用了區塊鏈的分布式記賬,通過招標、中標、運輸合同、采購合同、出庫入庫、運單等多個環節來確定權利的存在。像過往的一些保理,使用的都是空章或假章,這種情況將不復存在。每個環節的數據都能保證交易的真實存在。" 如此一來,對手企業之后在平臺上交易的所有流程,包括交易記錄、憑證、資金的運用都能夠滿足銀行后期的審批要求。" 也就是說,將來銀行等機構可以在后臺直接點擊放款,不必再參與前面整個交易內容的確認。"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