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可能是下一場金融危機的導火索,類似的觀點近來層出不窮。
該國央行持有金融資產的規模之大,一直是市場觀察家詬病的主要對象,而近幾周的日債收益率波動,似乎已經展現出這一行為的后果:由于多數的流動性掌握在日央行手中,一旦投資者情緒出現明顯變動,債券收益率就會大幅波動。
短短兩周內,10 年期日債收益率就從 0.03% 飆升至 0.11%。
低利率非常必要——即使是極其微小的利率上漲,對于龐大的債務規模來說,都是不能承受之輕。目前日本有四分之一的稅收收入,被用來償還債務。
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當然看到了風險所在。為了避免債務危機,日本央行選擇了持續擴大資產負債表(雖然最近日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出現了一些波動),持續買進各種資產來維持價格,但這種手法當然有局限性。
再加上人口方面的結構性問題,通脹和經濟增長的前景都難言樂觀。老齡化令債務的延續和信貸發展面臨困難,如果是其他國家面臨人口因素導致的內需疲弱,貶值來促進出口貿易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日本在歐美的壓力下,再次回到匯率操縱并不現實。
日本央行一直把 2% 的通脹目標擺在嘴邊,但這一目標如果真的達成,對利率和償債都會帶來巨大的壓力。雖說央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償債壓力——其本身就是貨幣的發行者,但這不但會帶來操縱匯率的風險,還會惡化財政前景。
所以,日本正在把債務這一燙手山芋一代一代傳下去,在分析觀點看來,這不但是對年輕一代不負責任的表現,同時也是在醞釀下一場危機。
當然,近兩周的日債收益率巨震,也可能也只是債市長河中的一個小浪花。Kevin Muir 就在財經博客 MacroTourist 中撰文指出,如果認為日債最近的波動就是危機,那簡直是 " 侮辱了真正的市場波動 "。
日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本周提到,將允許 10 年期日債收益率在 -0.2% 至 0.2% 的范圍內波動,區間比此前擴大了一倍。而日本央行也明確表明,會在收益率急升時進行固定利率購債操作,7 月類似的操作進行了三次。
" 黑田會安定日債市場,一周以內全世界就會忘記這次日債危機。" 不過他同樣提示,不能等到央行失去對債市的控制的那一天," 全球的債務泡沫終以負面形式結束。"
來源:華爾街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