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獲悉,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稱香港金管局)將于今年9月正式上線區塊鏈貿易融資平臺,屆時開放賬戶融資將成為首個由該平臺支持的產品,并計劃未來陸續支持更多貿易融資產品。
該平臺包括澳新銀行、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東亞銀行等香港多家銀行共同推進。上海壹賬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金融壹賬通)中標成為該平臺的技術服務提供商。這也是金融壹賬通區塊鏈技術首個境外區塊鏈落地項目。
據了解,該平臺的概念驗證于2017年3月首次對外公布,旨在利用區塊鏈技術,為勞動密集型的貿易融資業務提供幫助。
通過底層區塊鏈技術,加上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等信息,可以解決企業貿易融資的多個問題。
第一,解決真實性問題。作為區塊鏈技術提供方,金融壹賬通首席技術官兼首席運營官黃宇翔接受采訪時表示,在一個多家銀行牽頭建立的貿易融資平臺上,進口企業和出口企業涉及的銀行都屬于平臺的參與方。通過訂單和發票之間信息匹配,可以去確定交易的真實性。
第二,解決重復融資問題。“不管進口企業還是出口企業,他們拿了訂單或者發票去做貿易融資的時候,可以做重復融資,由于以前網絡沒有信息互通,很難避免重復融資。”黃宇翔表示,通過區塊鏈技術,哪怕分成小份額去不同銀行做融資,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掌握信息,從而保證不可能有重復融資的機會。
第三,可延伸更多融資場景。未來可以通過各種信息,比如物流信息、資金信息、交易信息進行匹配,在貿易融資平臺里面可以創造出更多融資場景。
“網絡越來越大的時候,這個平臺價值會充分發揮出來。”黃宇翔表示。
除貿易融資外,區塊鏈技術還可以應用到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金融主要針對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融資。
“在傳統供應鏈金融里面,信用可以傳遞給一級、二級企業,但是很難傳到末端企業,因為信譽不能穿透。”黃宇翔稱,通過供應鏈金融平臺,可以使得信用背書通過數字資產方式,在網絡里面進行傳遞,使得核心企業信用可以被傳遞到末端的企業。
此外,區塊鏈技術還能做到資產穿透。通過底層資產穿透確保資產交易真實性和風險可控。
香港跨境貿易融資1萬多億美元,但是獲得貿易融資余額是2400多億美元,22%左右的比例與全球30%的比例存在一定差距,這也是監管局提出搭建貿易融資平臺的很重要一個原因。
據透露,該平臺現正進行用戶驗收測試,預計于今年9月正式上線,屆時開放賬戶融資將成為首個由該平臺支持的產品,并已計劃在未來陸續支持更多貿易融資產品。同時,各銀行將積極引進更多來自銀行業及其他行業的企業加入生態圈,并與其他國家的分布式賬本平臺進行整合。
【來源:界面新聞 作者:張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