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 米粉 " 們在網上集中求助,聲稱自己購買小米平臺上的 P2P 出現問題。小米方面表示,已全面清查和下架了 3000 多款金融類 APP,并將盡全力幫助用戶向涉事 P2P 平臺追索維權。上市不到一個月,小米迎來了一場信任危機。
" 小米推廣的 P2P,這兩個月幾乎跑光了。"
7 年 " 米粉 " 王忠后悔不已。王忠家里的電子產品幾乎都是小米,他還做過小米小店的店長,向親戚朋友賣小米產品。
6 月 29 日,王忠投資小米推廣的小灰熊金服到期,卻發現無法提現,此時他才知道早在 6 月 4 日小灰熊金服就已經跑路。5 萬元投資本金就此 " 打水漂 "。
令他更加懊惱的是,6 月 4 日小灰熊金服跑路,但一直到 6 月 25 日小米還在推廣其他 P2P 平臺,在此期間,不知情的王忠依然在小米推薦的其他 P2P 平臺上投資," 如果小米在 6 月 4 日發現問題后,立即停止推廣,我至少可以少損失 30 萬。"
7 月 24 日,小米內部回應稱,已經全面清查和下架了 3000 多款金融類 APP,并且不再上架新的 P2P 企業。同時,小米也在盡全力幫助用戶向涉事 P2P 平臺追索維權。
然而," 米粉 " 們對此回應并不滿意,直言 " 沒什么用 "。上市還未 " 滿月 " 的小米正面臨一次信任危機,甚至遭遇起訴。
年輕人第一次 " 踩雷 "
和王忠有著類似遭遇的 " 米粉 " 還有很多。
他們大多通過小米在手機內置的 " 小米 VIP" 任務系統,第一次接觸到了 P2P 理財平臺。" 很多‘米粉’跟我一樣,如果不是因為小米推薦,是不知道什么是 P2P 的。" 王忠說。在他建立的小米維權群里,截至 7 月 25 日上午 10:00 點已經有 889 人,人數還在不斷增長中。
據這些 " 米粉 "P2P 投資者提供的小米推廣截圖顯示,小米對注冊或投資這些 P2P 平臺的用戶給予獎勵,比如 " 米粉 " 可以得到 200 經驗值、20 個金幣、小米產品抽獎機會等,有的則顯示投入達到某個金額,送電飯煲、手機、筆記本等小米產品,有的甚至直接標明 " 米粉專享 "。
以 P2P 平臺利利金服為例,平臺顯示,"30000 元投 180 天送一部小米 MIX2 手機 "。 " 但它在 7 月 12 日到期前一天跑路了,我等于 30000 元買一部小米手機。" 王忠對市界表示。
" 小米 VIP" 的任務系統是調動用戶活躍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小米用戶運營體系的重要一環。它的一端連接 " 米粉 ",為 " 米粉 " 推廣 P2P 等廣告,另一端則用 " 挑戰周排行 " 等方式激勵用戶做任務積累經驗值,經驗值排名靠前者會得到小米產品、金幣等獎勵,而金幣則可以在小米的金幣商城直接購買流量、代金券,甚至一些實物商品。
此次 P2P 爆雷前,王忠一直是做小米 VIP 任務的深度忠實用戶,每周排名基本保持在 600 名以內。
來自山西的李肖向市界講述了自己被一步步誘導的經歷:端午節前,小米應用商店推送給他送 100 元話費的福利,但點進去是做任務領券,再點擊就下載了某 P2P 平臺的 APP,介紹說投多少錢返多少錢。
" 他直接推出這種理財產品,我可能不相信。但它說有 100 元話費可以領,我就點了,后來才知道根本沒有 100 元話費,純粹是誘導。" 李肖說。
" 我比較相信小米這個企業,雷軍也一直說自己價格公道。" 多位 " 米粉 " 對市界表示,是基于對小米的信任,才投資了這些 P2P 平臺。
現在他們聚集在 QQ 群里,在微博、貼吧、知乎等社交平臺上,不斷訴說著自己的遭遇,控訴雷軍的 " 厚道 "。
" 即使無法律責任,也有道德責任 "
7 月 24 日,小米終于對此有所回應。小米方面稱,早在 6 月底,小米內部就接到了用戶關于 P2P 平臺風險的投訴,涉及金額約 4000 萬元。因此,小米已經全面清查和下架了 3000 多款金融類 APP,并且不再上架新的 P2P 企業。同時,小米也在盡全力幫助用戶向涉事 P2P 平臺追索維權。
小米是否應該承擔法律責任?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北京市問天律師事務所主任張遠忠律師對市界表示,小米是否有責任關鍵看小米如何推薦的,還要看小米在其中的具體作用。如果是虛假宣傳就有侵權責任。
北京市大器律師事務所劉玥律師認為,小米是否有責任要從三個角度來看。
他對市界分析:第一,小米是一個廣告發布者的角色,根據《廣告法》相關規定,小米對廣告主的相關資質、廣告內容與形式的合法性具有形式審查義務。如果有證據能證明小米沒有履行法律規定的相關義務,小米將承擔一定責任。
第二,小米采取的推廣形式是做任務,如果小米在整個廣告推薦過程中,沒有明顯提示這是一個廣告,從而令 " 米粉 " 混淆了廣告發布者和廣告主這兩個角色,將其誤認為是小米公司的行為,這種情況下小米就可能要承擔相應責任。相反,如果推廣過程中有明顯的廣告提示行為,則小米公司可以免責,即便有責任也比較輕微。
" 現在可以看到,小米在推廣過程中有較明顯的第三方 P2P 公司的 LOGO 等提示," 劉玥強調,需要注意的是,小米推廣廣告采取的 " 任務 " 形式會產生一定爭議。他表示," 任務 " 功能本身是開放給第三方廣告主,還是更多為小米自身的產品或業務服務?如果是后者,這可能也會造成用戶誤認為該推廣是小米自身相關的行為。"
第三,任務活動中采取的送小米手機、筆記本等促銷活動,如果是 P2P 平臺購買了小米公司的產品作為福利發放,則小米公司無責。但是如果小米公司本身就是活動參與方,變相與 P2P 公司合作銷售推廣自身的產品,并在其中獲益,那么小米將有可能承擔一定責任。
" 米粉 " 則認為小米應當負有責任,即使沒法律責任,也有道德責任。王忠認為," 這分明就是利用‘米粉’對小米手機的信任,聯合騙子,讓‘米粉’入套,應該受到道德上的譴責。"
部分 " 米粉 " 目前已經聯合起來,商討起訴小米。
" 厚道 " 雷軍的信任危機
雷軍向來以 " 厚道 " 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小米上市前夕,雷軍發布的公開信中強調 " 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而此次小米因 P2P 暴雷而遭遇的信任危機,直指小米的重要盈利渠道——互聯網服務,雷軍到底厚不厚道?
今年 4 月 25 日小米 6X 發布會上,雷軍宣布了一項重要決定:從 2018 年起,小米向用戶承諾,每年整體硬件業務,包括手機和各種生態鏈產品的綜合凈利潤率不超過 5%;如超過,將把超過 5% 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還給小米用戶。
發布會后,網絡對雷軍稱贊聲一片,小米成良心企業標桿。然而,榮耀總裁趙明 4 月 26 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則稱," 中國硬件公司綜合硬件凈利潤率能夠達到 5% 的公司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實際上,雷軍這一承諾的底氣在于,小米不同于傳統的硬件公司,并不單純依靠硬件獲取主要利潤,而是將硬件產品緊貼成本定價獲得用戶與口碑,通過為用戶提供互聯網服務獲利。
事實也證明,互聯網服務才是小米獲取利潤的主要來源。
小米招股書顯示,2015 年、2016 年、2017 年,互聯網服務的毛利率均保持在 60% 以上,智能手機的毛利率三年均在 10% 以下,甚至在 2015 年出現毛損。
互聯網服務收入主要來自廣告及互聯網增值服務(主要包括線上游戲等),其中廣告服務的毛利率更高,近三年均保持在 80% 以上,2015 年甚至高達 91.1%。
廣告收入主要來自展示類及效果類廣告,效果類廣告收入按實際效果衡量標準確認,其中一項標準便是用戶下載第三方應用程序時,按每下載基準確認發布廣告所得收入。
小米的效果廣告收入模式正與 P2P 行業的推廣付費模式相符。一位熟悉 P2P 行業的人士對市界表示,P2P 公司在互聯網平臺或其他推廣渠道的廣告付費模式是按注冊用戶數量付費,或者是按照從某個投放渠道過去的投資額度,按照比例抽成付費,業內抽成比例一般是 1%-8%。
小米的廣告服務收入占比保持著逐年提高,從 2015 年的 2.7% 增長至 2017 年的 4.9%,2018 年第一季度則為 5.4%。小米招股書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從 2015 年到 2018 年一季度,小米廣告收入分別為 18.2 億、38.38 億、56.14 億和 18.74 億元,累計錄得廣告收入 130 億元。
小米在招股書中稱,互聯網服務收入的增長最終取決于用戶群規模及用戶參與度與支出水平。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MIUI 的月活躍用戶由 1.38 億人增加 37.4% 至 1.9 億人,平均每用戶互聯網服務收入則由 2015 年的 28.9 元增至 2017 年的 57.9 元。
小米剛剛起步時,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帶領團隊泡論壇,尋找資深用戶,選出 100 個超級用戶參與 MIUI 的設計、研發、反饋。在此期間,黎萬強創造了 F 碼、米粉節、手機控、參與感等互聯網熱門詞匯。
可以說,沒有米粉,就沒有今日的小米。小米上市時,雷軍提出最多感謝的也是 " 米粉 "。然而,如今 P2P 爆雷事件傷害了部分 " 米粉 " 的信任與感情。
" 我曾經非常佩服雷軍這位企業家,最后沒想到栽到了他手里,傾家蕩產。" 王忠說。在小米推薦的 P2P 平臺里,王忠投資了 60 萬元沒有收回,其中已經跑路的 P2P 平臺涉及 40 萬元,剩下的 20 萬元只是暫時安全,他現在覺得每天早晨醒來都有 " 雷 "。
承諾 " 硬件綜合凈利潤率永不超過 5%",小米將盈利寄希望于互聯網服務,立志做一家互聯網公司。而這次 P2P 給小米帶來的 " 雷 "," 厚道人 " 雷軍或許該反思了,小米還能讓 " 轉黑 " 的 " 米粉 " 們再轉 " 粉 " 嗎?
【來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