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浙江的李先生(化名)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的第一句話是," 你沒有用小米手機是吧?命真好。"
很難想象,這句話出自一個把小米手機 1S 保存至今、一個月前還是 6 年資深 " 米粉 " 的人之口。而自從 6 月 29 日得知投資的小灰熊金服跑路以來,李先生的生活和他對小米公司的態度一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資深 " 米粉 " 到 " 黑粉 "
不是小米的用戶鮮少知道,此前通過 " 小米運動 "App 和小米 VIP 的每日任務,用戶可以下載一些 P2P 理財平臺,并且得到返產品、返現金之類的優惠。根據李先生的介紹,大概從去年 7 月起,小米開始在其運動 App 里對相關理財平臺進行大力推廣," 一開始是返產品,比如小米手機、電視、手環、運動手表、京東卡等。后來,小米 VIP 任務里也開始出現相關任務 "。
根據李先生的回憶,到了 2018 年 1 月,返現金的 P2P 產品推廣開始在小米 VIP 用戶的任務中頻繁出現。" 很多都寫著‘米粉專享’,金額也都不錯,看起來很誘人。1 月份,我買了北京的一個 P2P 產品,號稱投資 3 萬元,半年就返現幾百元再加一個小米 2S。這家平臺今年 7 月 12 日跑路了,等于我是 3 萬元買了個手機。" 說起這段經歷,李先生有點哭笑不得。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公開資料以及一些投資者提供的材料可以看出,今年以來小米在 VIP 用戶中做的 P2P 理財推廣力度還是相當大的(您可掃描文末二維碼,查看詳細截圖)——動輒就是投資 1 萬元、2 萬元返現幾百元,甚至投資 3 萬元、5 萬元返現上千元,還只能通過 " 我的小米 " 下載,對于李先生這樣的普通投資者來說,無疑具有相當大的誘惑力。也正因為如此,素來只在第三方平臺上購買一些貨幣基金或其他低風險產品的李先生,從 2017 年打開了 P2P 投資的 " 新大門 "。經過幾次成功試水之后,他開始大量購買小米推薦的 P2P 平臺產品。
" 凡是小米推廣過的,我基本上全都投了,估計得有 100 多家。幸運的是,有的之前就回款了。但到今天為止,還有 28 個沒回款,這里面出問題、提現到不了賬的已經有 18 家。號稱返現的平臺是注冊之后打到余額里,有 2 個平臺我剛買了產品沒多久,返現都沒給就跑了。還有 10 家的產品沒到期,賣也賣不了,只能聽天由命。"
李先生粗略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雖然買了數十家平臺的產品,但他每家金額都買得不算多,最多的不過 5 萬元,其余 3 萬元、2 萬元、1 萬元的都有。" 現在跑路的、逾期的、提現困難的就有 40 多萬,剩下的還有 20 多萬沒到期,加起來一共 60 多萬元。父母的錢也買進去了,現在還不敢給家里人說。" 他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事實上,目前像李先生這樣通過小米購買了財富平臺產品的人還有很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加入了一個維權群,目前群內的投資者人數已經超過千人。據悉,類似的群還有若干個,里面的成員幾乎都是通過做 VIP 任務而購買了 P2P 產品的小米用戶。
正如李先生告訴記者的,自己是一個資深 " 米粉 ",認為既然是小米推的平臺,起碼得到了小米的背書,應該比普通平臺更有保障," 怪自己對小米太信任了,也太貪心了 " ——這或許代表了很多投資者的心聲。
從表格中不難發現,記者統計的這些平臺出問題的時間集中在近兩個月。事實上,除了這些已經明確公告逾期或暫停運營的平臺,還有多家小米用戶購買了產品的 P2P 平臺,目前也已經出現了提現困難的局面,面臨的風險不可小覷。這里不再一一列出。
根據記者的最新觀察,目前小米已將這些理財平臺下架。據李先生介紹,6 月 25 日,他還從小米推介的一家 P2P 平臺購買了產品,但在此之后他再想找相關產品,就發現已經全部下架了。" 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出事了,等到 6 月 29 日我買的小灰熊金服產品提不了現,才知道問題大了。"
心急的李先生曾多次聯系小米金融客服,但顯然沒有得到令他滿意的答案," 客服讓我們自己去報案,其他的就再沒提什么有效措施。難道只能認倒霉了?"
誰來承擔責任?
在采訪過程中,李先生多次反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小米為什么要給我們推薦這些 P2P 平臺?他們到底有沒有把關?出了問題我們應該找誰?
我們無法直接回答他的這些問題,但或許從小米近期公布的公開材料中,可以窺到一些蛛絲馬跡。
在 6 月 7 日小米提交給監管機構的公開發行存托憑證招股說明書中,該公司關于 " 米粉 " 規模有這樣的表述: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擁有 5 個以上小米互聯產品(還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記本電腦)的 " 米粉 " 數量超過 140 萬。
這其中,應該有李先生的位置。而如此龐大的用戶群體,可以為小米做什么呢?
來看看小米的營收構成,或許能找到答案。該文件顯示,小米的主營業務主要分為三大塊,智能手機、IoT 和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在這其中," 廣告推廣 " 又是互聯網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一季度為小米帶來了 18.74 億元的收入,占互聯網服務業務的 58%,甚至超過了 2015 全年廣告收入的總和。而在過去三年,這一業務的收入呈持續快速增長態勢," 米粉 " 的給力和活躍功不可沒。
除了為小米的廣告業務出力," 米粉 " 們的另一大貢獻則是在金融領域。按照招股說明書所說,2015 年小米開始涉足互聯網金融業務,涵蓋供應鏈融資業務、互聯網小額貸款業務、支付業務、理財產品分銷業務、互聯網保險服務等。關于理財產品分銷,該公司是這么定義的:公司通過應用程序推廣知名金融機構的優質理財產品,加強產品篩選程序,確保僅向消費者推廣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產品。
既然如此,那通過小米推介購買的 P2P 產品爆了 " 雷 ",小米應不應該承擔責任?
在微博、知乎等社交平臺上,目前已有大量帖子討論這一話題。大家將其與 " 百度、莆田系醫院 "" 聯璧金融、斐訊和京東 " 等話題聯系起來,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討。目前知乎 " 如何評價小米推薦的 P2P 平臺相繼暴雷?" 話題的關注者已有 1161 名、被瀏覽了 47 萬余次。
只是和前面這兩個事件相比,小米的情況還有所不同。因為這些 P2P 平臺不僅僅是在小米應用商店做置頂廣告或其他形式的展示,而是直接嵌入小米 VIP 每日任務中,用投資即可返產品、返現等方式吸引 " 米粉 " 來完成。換句話來說,小米并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一個參與者。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