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踢得如火如荼,各類品牌都忙著抱緊世界杯的大腿蹭熱點,消費金融品牌也不例外,用一系列花式營銷活動,吸引新用戶關注,或者刺激用戶活躍度。
比如馬上金融APP和寺庫一起推出了“參與世界杯競猜,瓜分100萬現金”的活動;中原消費金融APP上線了“世界杯全民競猜活動”,用戶參與競猜,有機會獲得C羅簽名球衣,推薦新用戶注冊APP,也可以獲得各種獎勵。
某持牌機構產品人員告訴新流財經,做此類營銷活動,確實對注冊申請量有一定的提升。
也有從業者認為,通過貸超等形式導流過來的用戶成本高,并且大多數屬于多頭借貸用戶,但是通過世界杯等營銷方式導流的用戶會比較新,且質量較高。
接入生活、娛樂服務,給用戶多一個打開APP的理由
品牌蹭活動或者節日熱點吸引用戶關注已經不是新鮮事。
最近,新流財經發現不少消費金融機構在其APP接入了生活、娛樂、游戲類服務。
比如,招聯金融上線了演出票服務;馬上金融APP上線了充話費、小說、斗地主、貨拉拉、愛回收、車輛評估等服務;百度有錢花上線了生活繳費、話費賬單、手機充值、社保查詢、電影演出票務服務。
各APP接入的新服務
據新流財經觀察,以上服務都是與第三方平臺合作,并且需要登陸第三方平臺賬戶,或者下載第三方APP才可以完成服務。
招聯金融上的演出票務,需要登陸永樂票務賬戶,才能購買演出票;
馬上金融的愛回收、貨拉拉需要登陸第三方賬戶才能進一步使用,斗地主、紅包斗牛等小游戲甚至需要下載第三方APP才能使用。
百度有錢花APP內水電煤、社保、公積金查詢服務需要授權個人相關信息方可查詢;電影服務則直接跳轉到百度旗下糯米電影,因都屬于百度旗下服務,所以不需要另行登陸。
一位持牌機構運營人員分析,接入此類服務的初衷是為了給用戶一個打開APP的理由,“接入此類服務的邏輯是,平臺需要獲得大量用戶,那就嘗試審批通過率稍微提高一些,放進來更多的用戶,然后給這些用戶提供一些生活化的增值服務,培養他們和平臺的感情,如果他在這個平臺有了讀書、購物或者繳費的習慣,那不還錢的概率相對也就低一些。”
此外,接入的第三方服務中涉及到消費的服務,也可以令用戶在缺錢的情況下即刻想到該消金產品,從而使用戶和平臺的黏性增強。
也有從業者分析,在貸款產品里接入娛樂、生活、游戲類服務,用戶體驗未必很好,畢竟用戶使用消金產品的第一目的是借錢。“除非消金類的產品徹底轉型主打生活服務。否則主打借款,用戶被拒貸了,也就流失了,不會因為有看電影的功能就留下。”
接入模式不一,話語權不同
雖然有從業者質疑接入此類服務會影響用戶體驗,但也有持牌機構表示,如果平臺用戶量達到一定級別,會嘗試接入多種生活、娛樂類服務。但前提是用戶量需要達到一定級別。
實際上,據新流財經觀察,已經接入生活、娛樂服務的幾大品牌,用戶量均在千萬級以上。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3月,馬上消費金融用戶達到3000萬;截至2017年底,招聯消費金融累計授信用戶1662萬戶;百度有錢花雖未直接披露其用戶數量,但今年5月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百度錢包激活賬戶數已超1億。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接入第三方服務中,涉及消費的服務多數并不能使用該消費金融產品進行分期支付。
比如招聯金融接入的永樂票務,不支持使用招聯金融的額度進行分期,但可以用支付寶花唄分期付款;馬上金融APP上的貨拉拉等服務同樣不支持馬上消費金融的分期服務。
一位接入過第三方服務產品的消金工作人員坦言,因為對接支付需要雙方付出開發成本,所以第三方在不清楚流量與轉化率的時候,并不愿意直接接入消金平臺的分期產品,“有些強勢的合作方,甚至要求我們前期繳納保證金,并且保證一定流量轉化,如果達不到,保證金不退還,當作他們的開發成本。”
所以目前大多機構是先將服務以H5的形式接入,觀察客戶需求,若點擊率高,消金機構再做進一步推動開發。
一位頭部消金企業市場人員告訴新流財經,通常接入第三方服務有兩種模式:
一是第三方平臺向消金平臺付費模式,這種模式多是為小游戲等產品導流,導流費通常按注冊量計算,一個注冊量在5-10元不等,這種模式也可以沖抵消費金融平臺自身部分獲客費用;
二是資源互換模式。此類模式需要尋找與該消金產品用戶屬性相同、用戶量大,且沒有競爭性的產品,和其在公眾號或者APP上互相導流。
不過,從目前各大消費金融APP的服務來看,接入第三方娛樂、生活類服務的產品多為頭部機構,并且處于嘗試階段,還未看到轉化效果。
在消費金融有效流量越來越稀缺的大環境下,如何留住老用戶也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
來源:新流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