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對于欣泰電氣、金亞科技等股票退市的強執行力,或意味著退市機制將逐漸走向常態化。
金亞隕落
金亞科技(目前股票簡稱*金亞),是昔日創業板“28星宿”之一(創業板開板首批28家上市公司),堪稱創業板元老級公司,如今正在隕落。6月26日,證監會公告金亞科技涉嫌欺詐發行犯罪,決定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責,隨后,深交所宣布啟動金亞科技強制退市,金亞科技成為繼欣泰電氣之后,第二例欺詐發行退市案例。
此前,金亞科技就因為財務造假被證監會行政處罰。這一系列的違規違法,導致金亞科技股價持續下跌,6月27日,金亞科技復牌跌停,市值不足10億元,相比最高市值跌幅近95%。最受傷的莫過于投資者,2018年一季度末,投資者數超4萬戶。這些投資者正在試圖逃離,6月27日跌停板上超80萬手資金等待出逃機會。
將被追責的不僅僅是金亞科技,證監會正在對金亞科技IPO保薦機構、證券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執業行為進行全面調查。初步查明,保薦機構聯合證券、審計機構廣東大華德律會計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機構天銀律師事務所涉嫌出具含有虛假內容的證明文件。(張星)
監管層對欺詐發行的嚴懲正在步入一種常態。
6月27日凌晨,深交所公告宣布對涉嫌存在欺詐發行的金亞科技(300028.SZ)啟動強制退市機制,并將其簡稱調整為金亞。
這意味著,陷入財務造假的金亞科技將正式進入退市程序,而按照制度安排,金亞科技退市前僅剩下60個交易日可供投資者交易;值得一提的是,金亞科技的退市也將對一連串的市場參與者帶來沖擊。
一方面,金亞科技截至一季度末的4萬多戶股東或將成為退市結果的直接承受者,而近年來染指該公司的多家機構投資者均已悉數離場;另一方面,監管層對金亞科技上市時的追責也不會終止,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原金亞科技上市時的部分券商人員已跳槽至其他機構,但因金亞科技的“事發”現工作也已受到影響。
另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監管者對于退市制度的“強執行”也將對被立案調查或涉嫌信披違規的上市公司估值帶來拖累。
4萬股東去從
繼欣泰電氣(300372.SZ)后,上市已近十年的金亞科技即將成為第二只因欺詐發行而面臨退市的上市公司。
深交所公告金亞科技啟動退市機制背后,是監管層針對該公司采取一系列監管措施的延續。
就在6月26日,證監會也宣布向公安機關移送金亞科技涉嫌欺詐發行犯罪一案。
“金亞科技為了達到發行上市條件,通過虛構客戶、虛構業務、偽造合同、虛構回款等方式虛增收入和利潤,騙取首次公開發行(IPO)核準,”證監會表示,“其中2008年、2009年1月至6月虛增利潤金額分別達到3736萬元、2287萬元,分別占當期公開披露利潤的85%、109%。上述行為涉嫌構成欺詐發行股票罪。”
移送公安機關、啟動退市機制的兩連擊,讓6月27日復牌后的金亞科技股價尷尬。當天,金亞科技復牌后股價直接落至-9.87%的跌停板,總市值不足10億元,其中賣一檔有近80萬手爭相出逃,涉及市值超過2億元。
承受金亞科技退市直接影響的,正是其背后的諸多股票投資者。據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金亞科技總戶數為43895戶,已較2016年6月底的78432戶下降達44%。
而按照現行機制,金亞科技復牌后將有30個交易日可供交易,而在終止上市決定作出后,其在退市整理期仍將擁有30個交易日,這意味著金亞科技股東在其退市前將最多擁有60個交易日可供“退出”。
由于金亞科技從屬的創業板并不具備重新上市安排,因此在業內人士看來,金亞科技的連續跌?;蚴谴蟾怕适录?。
股票退市期走勢的一個可參考案例正是已退市的創業板股票欣泰電氣。從宣布退市到摘牌,欣泰電氣累計下跌達89.81%,而市凈率最終跌至0.49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以同等市凈率估算,金亞科技退市前累計跌幅或達91.46%,最終價格可能跌至0.27元/股。
有交易人士認為,剩余的不超過60個交易日中,存量股東或仍有機會折價出逃。
“參考欣泰電氣的退市期走勢,不排除也會有交易日出現上漲或開板以供投資者離場的情況,”上海一家私募機構負責人表示,“雖然創業板無法重新上市,但有一部分投資者試圖在退市股中撿便宜,特別是股價破凈之后。”
欣泰電氣股價在退市機制啟動后的確也曾出現短暫回升。在欣泰電氣12個交易日累計下跌達68.53%后,其一度迎來單日漲停的行情。
即便如此,上述4萬多名股東仍然無法躲避股價下跌引發的浮虧損失。而不少股東已通過司法手段進行維權。
例如不少投資者已經起訴金亞科技。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從2017年11月起,金亞科技已收到八份法院傳票,而卷入的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則達到19起,涉及案件金額合計達17938.16萬元,而法院已判決認定的賠償金額合計已達1043.53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金亞科技的經營似乎也并未因涉嫌欺詐發行處理而完全停滯——今年4月26日,金亞科技還曾參加山西廣電網絡的機頂盒加工項目招標活動。
先行賠付在望
除司法手段外,金亞科技有望獲得補償的另一路徑是先行賠付機制。
例如在欣泰電氣案中,保薦機構興業證券就曾以自有資金設立達5.5億元的先行賠付專項基金。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在監管層追責該案中除保薦券商外的其他中介機構后,興業證券也曾向相關中介提出要求乃至司法訴訟,希望共同承擔賠付基金成本。
事實上,華泰聯合證券(原聯合證券)等中介機構的擔責的確也將成為金亞科技啟動退市的后續動作,記者了解到,原金亞科技上市時的部分券商人士雖已轉職到其他機構,但目前工作也已受到影響。
“萬福生科和欣泰電氣都有先行賠付,由于案件已經移交公安,實控人或保薦機構應該有動力承擔相應責任,”一位接近監管層的投行人士指出,“在處罰乃至量刑中,也要綜合考量相關責任方或嫌疑人對受害者的補償程度,當時處罰沒有影響到投行業務資格,也和積極賠付有一定關系。”
與此同時,監管層對于欣泰電氣、金亞科技等股票退市的強執行力,或意味著退市機制將逐漸走向常態化。
“以前萬福生科造假案中,并沒有觸及到退市機制,但近年來退市制度從嚴后,從欣泰電氣到金亞科技,可以看出監管層正在嚴肅退市紀律,”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策略分析師表示,“隨著案例的增加,退市機制有可能將進一步常態化。”
以退市來打擊欺詐發行行為,正在提高買方機構對上市公司合規性的看重,這亦將對存在違法違規情節或遭到立案調查公司的估值帶來影響。
“以后一旦中小票遭遇立案調查,其合規層面的退市風險也從‘理論’轉為‘現實’,這類股票公募機構大多是不敢碰的,而以后私募機構可能也會更加警惕,”前述私募機構負責人表示,“一些投資者的避險訴求,將給這類股票的估值帶來影響。”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