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翁游戲里的金融哲學新金融
在我們那個年代的小時候,很多人應該玩過一個桌面游戲,叫強手棋。英文原版叫做“monopoly”。
若干年后,由這個制作出來的電腦游戲應該很多人知道,叫大富翁。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這個游戲,應該是我財商教育的啟蒙。
如果沒有玩過這個游戲的讀者,我可以大概講解一下,這個游戲的大致玩法:
首先,每個玩家從開始,都有一筆固定的資金(15000還是多少?我忘了)。
然后,大家輪流丟骰子,根據骰子的點數,去移動步數。
移動的時候,如果遇到有空白的地皮,則可以購買。還有機場、鐵路、公交站這些公用設施機構,也可以買他的股票。
如果其他玩家踩到你的地皮,那么他得給你付錢。
每個玩家走完一圈,會發一次工資,這也是整個游戲中,唯一增加收入來源的機會。(除了一些機會卡可能會有)
游戲是以除自己以外其他所有玩家失敗退出為結束點。
當然,游戲有一些訣竅的玩法:
比如,你可以把相鄰的幾個地皮都買下來,然后把他們升級成別墅。
這樣就形成了對這一塊地區的壟斷,這樣別人路過的費用是成倍的增加。
比如你可以把那些公共設施機構買下來,這樣你移動的速度要快很多,因為在兩個公共設施之間,是可以不花錢穿梭的。這樣可以快速的領取工資。
我們當年的進階玩法還可以直接把自己手上的地皮卡賣給其他玩家。或者跟其他玩家進行互換。
更復雜的進階,可以把手上的地皮卡抵押給其他玩家或者銀行,每一圈約定一個利息即可。
你看,這個游戲跟我們現在的商業模式,是多么的相似啊。
我們通過賺取工資,購買資產,從資產獲利,然后買更多的資產,最后完成財務的增值。
但有一點,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
這個游戲的核心,也是現在商業邏輯的核心:其實是如何去獲取(剝削)別人的資金(資產)。
因為整個社會的資金總量是恒定的,哪怕每年貨幣增發的膨脹率不同,而整個資金總量還是恒定的。
那么你賺錢速度的快慢,其實不取決于你工作的努力程度或者其他,而真正取決于的,你到底是在剝削別人,還是被人剝削。
我們炒房,200萬買回來的一套房子。三年之后漲到了400萬。
然后我們出售給下一家,除去通過膨脹和利息,剩下的那些錢,其實是你剝削下一個購房人的。并不是本身這個房子的價值有多高。房子的建筑成本都是差不多的,無非是被國家賣地剝削的地價程度高低不一樣而已。
我們打工,每個月領到的工資,其實也是被老板剝削了你產生的價值,剩余的那一小部分才給到你的。
不然國家的稅怎么來,老板的豪車游艇別墅怎么來的?
我們炒股,從一股10塊漲到15塊,然后賣掉。其實是你剝削了下一個購買你股票的接盤人。并不是這只股票本身的價值有多少,也不是你投資的這個公司有多大的價值。
我們投資P2P,其實是從平臺去獲得哪些借款人所付出的借款成本,剝削他們的利息來的。當然,大部分都被平臺或者相應的資產公司剝奪了,剩下的那一點點才分給你。
所以,你能賺到多少錢,不取決于你自己的賺錢能力,而取決于你剝削&抗剝削的能力。
我們回過頭看這個游戲本身,其實你和對手的每一次財富差異變化,都在于到底是你剝削了他,還是他剝削了你。
那么我們再從游戲里衍生一下,如何更容易的去剝削別人呢?
整個游戲最容易賺錢,也最容易把對手弄死的,就是把某個街區的所有地皮都買下來,連成一個整體,然后把這個整體都升級成高級建筑。這樣對手只要過來一次,后期可能半個身家都沒了。
這一點,我們理解它的本質為:壟斷
只要我們壟斷了某個行業,或者某個區域,甚至某個單品,我們都可以去無限的獲取利潤,一而再再而三的剝削別人。
我們來看看中國那些最賺錢最好的企業有哪些?
中國煙草、中國電網、中國移動、中國石油、騰訊、阿里巴巴……
這些企業的核心都在于,他們已經壟斷了整個市場。
整個市場的定價權在他們手上。
電網的核電從核電站入網的費用以前據說是0.2元左右一度,而賣給老百姓則要0.4元以上,如果是工業用電,則1元以上了。這就是100%-500%的暴利。
煙草的成本可能只要幾塊錢甚至幾毛錢,但中國最貴的香煙利群-富春山居得20000元一條。也就是一根100元。所以為嘛煙草局是所有城市最好的事業單位,沒有之一。
所以,如果我們想賺錢,或者想快速的剝削別人致富。一定要在某個區域或者領域,能夠取得一些壟斷。哪怕只是暫時性的行為,也夠你迅速的完成財富積累。
不要把壟斷想得太難。
哪怕只要你在你朋友圈里,最代購或者做微商是做的最好的,你也形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壟斷。
又或者說,你某個專業領域,在你的朋友圈里,也屬于最突出的。哪怕在全國或者全市都不是最突出的,你也在某個局部范圍內,形成了一種壟斷。
再說說這個游戲里進階的玩法,對于我們的一些啟示。
我們大學玩這個游戲的時候,會有個玩法,是叫抵押。
你可以把自己的地皮或者物業,按照當時購買的價格,以一個約定的折扣抵押給銀行或者其他玩家。(我們一般都是玩比較刺激的,抵押給玩家)
你需要付一定的利息給到債權人。
玩的最刺激的時候,每一次丟色子都要付1%-10%的利息。
因為按照游戲規則,只要你手上的現金不足以支出你當回合所需要支出的費用,你就得破產退出了。
我們為了把游戲時間玩的長一點,才引用了這個規則。
允許玩家在游戲之前,把他的資產進行抵押。如果他開始游戲了,真丟了篩子而破產了,那就不允許再抵押了。
當然,由于游戲的限制,所以抵押多半發生在某個玩家快要掛了的情況下。
但這不妨給我們提供了另外一個可以走捷徑的商業思維:杠桿
早原始資本積累的早期,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常用的金融杠桿手段,去擴大自己的本金。只要能夠在合理的風險控制范圍內,可以進行一個有利差的風險套利。
比如說,我們本身有不錯的單位,不錯的職業背景,那么我們可以從銀行辦取一些大額的信用卡。
整個額度加起來可能能夠超過100-200萬。(當然,我也有見過更高的,但那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門檻)
又或者,我們可以把目前手上有的房產,車,或者股權,做一個抵押,也可以套取一部分現金出來。
那么這意味著,我們額外的增加了幾十到幾百萬的資金池。
從而擴大了自己的可用資金。
有了這筆“別人”的錢,我們在遇到好的商業機會,可以預見到能夠剝削別人的機會,我們可以做一個買入動作。然后在一定周期后退出,完成階段的風險套利。
除去本身的資金成本(一般不超過年化10%),只要差價能夠超過,那么這部分,其實是0成本套利來著。
其實在中國,國民最有效的杠桿手段就是買房。
這也是為嘛在中國炒房這么火的原因。
因為房產是一個自帶3.3倍杠桿的工具。
我們的首付只需要30%,就可以去買一個100%的房子。
哪怕只要房價一年漲10%,則你投入的那30%資金的增長率就是33%。
可能這么說有點復雜,我舉個例子給大家就明白了:
我花了100萬首付,買了個330萬的房子。
然后這個房子在一年的時間內漲了10%,也就是變成了363萬。
那么我實際的獲利為33萬。
而相對我投入的這100萬本金,我的年收益率就是33%。
除去一年10%的利息成本,這100萬的凈收益率為23%。
這才是為什么那些人熱衷于炒房的原因。
低成本,高杠桿,只要你眼光準,選擇一些未來能夠大漲或者小漲的區域,迅速的去收割那些為你接盤的接盤俠們,自然你的資產增值會非常快。
當然,如果你眼光沒看準,那你就是被當地政府或者房地產商收割的一把韭菜。
在我看來,任何金融模式,都是一種龐氏的變體。又或者用中國人的話,這就是個擊鼓傳花的游戲。
他本身不產生價值,但流動性讓他產生了價值。
千萬不要讓自己成為那個被剝削的人。或者是,接最后一棒的那個人。
【來源:老七玩金融】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