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接近原版的《上海女子圖鑒》,能為25億估值興格傳媒正名嗎?水煮娛
女人該不該有事業心?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分手費要不要拿?
隨著優酷《女子圖鑒》系列現實題材劇的播出,這些直擊靈魂的拷問,讓很多人陷入沉思,也引起了新的一輪關于大都市生存的討論。
《東京女子圖鑒》憑借對人性的細致刻畫,引發大眾對這個時代女性幸福定義的思考和爭議。而翻拍的《女子圖鑒》卻被指責擔不起“圖鑒”二字。一是批評靠男人上位,三觀不正;二是批評劇情瑪麗蘇;三是批評與原版相差甚遠。
不否認《女子圖鑒》系列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女子圖鑒》系列在一定程度上切中了當下中國女性職場與生存現實,描繪了都市女性追逐欲望群像,是千千萬萬個都市職業女性的縮影,相比于以往的瑪麗蘇劇,無疑是個進步。
同時,還有一個問題是,拍續集、姊妹篇或系列劇,雖說向來是影視圈賺熱錢、籠絡熱度的一種常見手段,但實際上能拍好續集的卻非常少,因此“逢二易摔”成了影視圈的一個常態。
那么,作為優酷打造的第二部“女子圖鑒”系列劇的《上海女子圖鑒》,能否逃脫這個魔咒?作為出品方的興格傳媒,能否憑借這部“魔系女子”成長史打動觀眾?為自己25億估值正名?
《北京女子圖鑒》落幕,“魔系女子”進階之路更為深刻
最近一兩個月,隨著優酷《女子圖鑒》系列劇的上線,戳中漂一代痛點的“北奔”“魔系女子”也成了熱點話題。
5月8日,優酷自制劇集都市女性題材劇《北京女子圖鑒》,已成功收官。在觀眾的一路見證下,陳可“北奔”十年的故事落下帷幕。在故事的結尾,陳可的歸宿懸而未定,她的事業倒是開啟了新的征程。而劇中偏于理想化的結局,也再一次引起了眾多網友討論。
而《北京女子圖鑒》落幕之后,接棒的是同系列的《上海女子圖鑒》,這部劇于5月16日起正式在優酷播出,并且開播不到3天,便在社交圈里形成了“刷屏”式的討論,目前《上海女子圖鑒》已更新到第10集,熱度不錯。
截止目前,《北京女子圖鑒》15.6億次播放量,豆瓣6.2分,《上海女子圖鑒》2億次播放量,豆瓣6.7分,后者雖熱度不及前者,但口碑更好一些。
相比于《北京女子圖鑒》來說,《上海女子圖鑒》要更為貼近生活。這種深刻首先體現在劇集的定義上。不同于《北京女子圖鑒》的鏡像劇概念,《上海女子圖鑒》定位為選擇劇,更專注于女性的選擇,通過選擇引發思考,從而更好地映射現實生活。
并且,《上海女子圖鑒》給人的感覺是精致中透著疏離感,時不時冒出的上海腔,處處夾雜著英語,英文名更是隨處可見,具有很明顯的“上海氣質”。另外,《上海女子圖鑒》“AB劇”的設定,在一定程度上更能表現人物的心理,更能使人感受到劇中人物做出選擇時的無奈。
《女子圖鑒》系列擔不起“圖鑒”?
《東京女子圖鑒》憑借對人性的細致刻畫,引發大眾對這個時代女性幸福定義的思考和爭議,受到很大歡迎。而翻拍的《女子圖鑒》卻頻頻被指責擔不起“圖鑒”二字。總結這些批評,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點:
其一,批評故事的基調、內核方面都逃不掉靠男人上位,三觀不正,是偽女權主義。
不否認《北京女子圖鑒》中女主走捷徑依附男人上位,但總體上也是獨自來京奮斗,并一步步逆襲的女性形象,而《上海女子圖鑒》里的羅海燕則更為獨立。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最近播出的,引發了關于分手費要不要拿的討論。要錢還是要尊嚴?相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而羅海燕的選擇是拿一半去付房子的定金。她非常清楚這份感情只能是以金錢散場,拿走一半分手費,并帶著自己付出的情感和尊嚴抽身。
而且,從劇集本身來講,兩部劇的定位是都市新時代獨立女性鏡像劇、選擇劇,可以說是揭開了北京、上海職場女性生活的一角。這是很微妙的一角,同時也因為每個人的看法不一致而備受爭議,但沒有必要為了不一致而去否定。
其二,批評劇中滿屏都是雞湯,女主更是一路開掛,不貼近現實生活。
作為全國數一數二的大都市,北京、上海無疑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在這里沒有人會指指點點,也沒有人會管,人生的可能性被無限放大再放大,而放大的最差結果,不過是從頭再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給自己打氣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了。
并且,20集的分量,每集不超過半個小時,而要講述的時間跨度是十年,故事情節發展得很快是可以理解的。藝術畢竟是藝術,不可能完全還原現實的故事。
當然,客觀來說,《上海女子圖鑒》如何在保持合適的劇情發展速度的同時,又更能夠貼近實際、貼近原本的職場生活,使故事具有更大的吸引力,這才是批評的價值所在。
其三,批評翻拍與原版相差甚遠。
相比于從東京版的“面對自身的欲望,寧可背對世界”到只是想要生活得更好,哪怕背對自己,這樣的價值觀雖然有些下降,格局也偏小,但是對于一貫瑪麗蘇的女性劇集來說,無疑是個進步。
同時,這也鞭策影視圈,想要打造更為優質的女性作品,仍然需要勇氣和力度。不能僅僅停留在形似,更為重要的是神似。
更接近原版的《上海女子圖鑒》,能為25億估值興格傳媒正名嗎?
去年《東京女子圖鑒》大熱,大多數觀眾的好評是“真實”,從女主綾的二十年奮斗中,在一線城市奮斗的女子們,幾乎都能從中找到相似經歷和心聲,這也是這部劇成功的地方。
《北京女子圖鑒》自4月10日開播后,熱度一直很高,但后期評分走低,口碑一路崩壞。《上海女子圖鑒》與原劇《東京女子圖鑒》氣質更像,設定更為接近原版。而一般來講,隨著作品的爭論,其背后的制作團隊也會得到曝光。
《上海女子圖鑒》背后的制作方是興格傳媒,一家估值25億元的文化傳媒公司。據公開的資料顯示,興格傳媒成立于2015年9月22日。分別在2016年6月和2017年6月,進行了A輪、B輪融資,兩輪融資累計達到了8.3億人民幣,這在文化傳媒公司中已經算是相當不錯,風頭甚至高過楊冪的嘉行傳媒。
并且短短一年多時間,興格傳媒在影視、綜藝、現場娛樂和PGC四大板塊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推出了《九州天空城》《逆襲之星途璀璨》《將軍在上》等影視作品。
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些作品反響都不盡人意。《九州天空城》豆瓣評分5.0,無論是劇情、人物造型,還是畫風都不得網友的歡心。《將軍在上》豆瓣評分5.1,一度被戲稱是網絡神劇,《逆襲之星途璀璨》豆瓣也只有4.1分。
在作品接連撲街的情況下,外界也開始質疑興格傳媒25億估值的合理性,而這次《上海女子圖鑒》能否經得起市場與資本檢驗?
目前來看,只能算及格線上,但是遠遠沒有達到熱播的程度,還欠一點火候。
來源:文娛商業觀察 作者:高連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