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正成為大量游戲企業“另一條腿”,大廠加入將有何巨變?水煮娛
說了那么多年的出海,大廠終于按捺不住了?
出海的苗頭實際上一直存在于過去幾年的手游市場中,每年也總會有些時候又重新提起這一話題,然而這樣的情況在今年卻有所不同。出海廠商增多、市場開始擴充以及游戲品類逐漸豐富,更重要的是,大廠的入局,使得整個中國移動游戲出海發生了質的變化。中小廠商因為國內無路可走而出海,大廠因為需要新的增長點而出海,而中型廠商的單點突破也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因此大批量的游戲企業開始涌向海外。
在App Annie剛剛發布的“2018年4月中國APP發行商出海收入榜單”中,FunPlus、IGG、智明星通等老牌出海廠商依舊名列前茅。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了騰訊上升12名排于第十,網易排于第三,三七互娛排于第十二,游族排于第七,昆侖排于第十一,大廠在海外掘金的趨勢越發明顯。
除此之外,手上有“殺手锏”的廠商在海外也吃得開,卓杭網絡擁有《放置奇兵》、沐瞳科技有《無盡對決》、絕地科技有《朕的江山》、樂元素有《偶像夢幻祭》、奇酷工廠有《戰艦帝國》,這些中大廠的拳頭產品在國內看似平平無奇,但卻在海外風生水起。
出海正成為了大量游戲企業的“另一條腿”。
一、IGG、智明星通等出海“老牌廠商”在尋求SLG以外的突破口
FunPlus、智明星通、IGG等是國內最早一批做出海的游戲廠商,如今這批老牌游戲出海廠商的成績依舊非常穩定,也是國內游戲廠商出海收入榜前列的常客。根據App Annie發布的4月份中國App發行商出海收入榜單,FunPlus、IGG、智明星通分列1、2、4名。
支撐他們的則是非常賺錢、生命周期較長的SLG游戲,包括IGG的《王國紀元》、FunPlus的《火槍紀元》、《阿瓦隆之王》以及智明星通的《列王的紛爭》等。由此,在以往的出海游戲暢銷榜前列,SLG類產品幾乎占據了一半以上。
憑借高投入的買量打法以及本地化運營,這些頭部的SLG游戲營收上看起來很不錯。但我們也必須看到他們令人咋舌的營銷支出。IGG的COO許元曾提到,“當我們做到這么大一個規模以后,我們的策略是固定會把收入的30%拿出來,投放到市場里去,提升整個公司的增長。”
但如今,隨著買量成本越來越高,即便是美國的SLG老牌廠商MZ也開始降低買量投入,隨之而來的是游戲在收入榜以及免費榜的下滑。在這樣的市場情況下,再持續深耕、全部投入到SLG市場已經不是國內出海廠商在考慮的方向。
站在FunPlus、IGG、智明星通等出海大廠的角度上,基于這樣一個體量上,戰略升級的步子很難邁得比較大,但確是必須要做的方向。IGG的許元曾表示,“2019年IGG的游戲結構將大為改變,SLG游戲比重將降低至50%以下,另外目前IGG也在開發MOBA類、吃雞類的游戲。”相較之下,去年智明星通就開始在電競領域下手,“吃雞”手游《Last Battleground:Survival》曾拿下57個市場的Google Play免費榜TOP10。
二、大廠有大廠的一套,更“高端”的玩法帶來碾壓式掃量
毫無疑問,騰訊網易三七游族等大廠的入局顯然會直接提升整個出海的門檻,它們的打法在掃量和吸金上也比其他廠商的產品來得粗暴直接。
騰訊在海外的發展速度是大廠中最為驚人的,以《Arena of Valor》(以下稱《AOV》)和《PUBG Mobile》這兩款游戲領銜的出海之路碾壓大量的同類型產品。在海外,《AOV》相比起《無盡對決》,上線的時間晚了將近一年半,在起跑線上就已經落后不少,然而目前盡管兩者之間依然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在不斷縮小。
另一方面,《PUBG Mobile》則是騰訊大舉出海最典型的例子。這款游戲在三月中旬海外上線以來,就曾拿下121個市場的iOS游戲免費榜TOP1。據SensorTower統計,《PUBG Mobile》也是登頂速度最快、登頂最多西方國家App Store游戲免費榜的國產手游。
騰訊網易一出手,基本就是以沖擊超高標準的姿態登場的,而兩者的研發實力、市場營銷推廣能力都使得它們基本戰無不勝。
網易最先探索出出海經驗的產品是《陰陽師》,這款游戲目前在海外依然反響熱烈。此后緊跟的是《荒野行動》和《Rules of Survival》,海外的傲人成績自然不比多說。而除此之外,《決戰平安京》在臺灣、泰國、越南等地區表現亮眼,《永遠的七日之都》也攻克了港澳臺三個地區。可以明顯地感覺到,網易開始押寶海外,出海的步伐在加緊。
三七互娛在榜單上排名第十二,上升了八名,這同樣是出海的勁敵。2017年三七互娛海外手游發行業務的流水就已經突破了10億,同比增長近80%。這其中,《永恒紀元》在海外單月最高流水達到了7000萬,而由三七互娛發行海外的《鎮魔曲》、《誅仙》、《青云訣》等產品也陸續交出了亮眼成績單。三七互娛2018年出海的持續進擊不容小覷。
三、海外競爭門檻大大提升,多品類、全球化已經到來
隨著國內廠商對于海外市場剖析得越來越深刻,不乏很多廠商在海外主要市場都建立了本地化運營公司,或者尋求海外本地發行產品,經過數年的出海探索,國內廠商出海打法進一步升級。
首先是類型上,如今廠商出海不再僅局限于風險較小的SLG,在其他游戲品類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MOBA、“吃雞”、二次元、ARPG、MMO等類型在海外各大市場都有所斬獲。比如在韓國市場占據榜單前列的《少女前線》、日本市場的《荒野行動》、《PUBG Mobile》,東南亞市場的《AOV》、《Mobile Legends》等。
以往廠商出海會選擇當地用戶偏愛的游戲類型發行,但如今國內廠商似乎擁有了更多的主動權。拿東南亞市場來說,2016年動作類游戲占比玩家游戲時常僅為9%,而在2017年卻高達30%。根據游戲榜單排名來看,不難發現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MOBA以及“吃雞”手游等競技品類相繼爆發。國內手游對于當地的游戲市場的影響力有所增長。
在海外發行上,國內廠商正在實現從單地區到真正意義上全球化的突破。無論是《AOV》還是《PUBG Mobile》、《荒野行動》等一批競技游戲,在全球范圍內都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績。《AOV》可以說是東南亞市場的“國民游戲”,《荒野行動》在日本市場的成績難以撼動,而《PUBG Mobile》到目前為止已經拿下了124個市場App Store免費榜TOP1。
雖然不同市場的用戶口味、偏好有所不同,但這些出海手游已經在全球市場掀起颶風。換句話來說,如今在手游領域,國內廠商做出來的高品質游戲放到全球市場上來說已經具備很強的競爭力,未來出海手游的全球化打法將會更加明顯。
四、中小游戲廠商:無路可走,必須出海?
實際上,在手游出海大浪潮中,最尷尬的還是中小廠商。單純從中小游戲團隊的布局來看,它們出海無可厚非,因為國內研發成本、市場推廣成本、渠道格局都已經到達一定高位,如此激烈的競爭很難從中找到撕開新市場的縫隙,因此出海反而是一個相對可靠的做法。
過去陸陸續續有不少企業嘗試出海,其中也有部分嘗到了甜頭,而現在出海派已然分成了三種,傳統出海大廠、國內巨頭、以及有成功經驗的中型廠商。這些廠商都正在加大對海外市場的侵蝕,特別是國內巨頭,只要被盯上了就隨時可能被壟斷。
在這種情況之下,出海的紅利期到底還能撐多久?我們暫時很難去預估,但可以知道的是,大廠有大廠的打法,它甚至能壟斷頂層的大作領域,而更為接地氣的部分則由中型廠商承包,如此一來,還未入局的、沒有成功經驗的廠商想在海外做出成績,就非常被動了。
來源:手游那點事 作者:欣欣、火龍果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