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暴跌至30億美元新低,趣店到底哪里出了問題?有態度
趣店又出事了,5月21日2018Q1財報中,業績指標幾乎全面下跌,其中線上消費金融服務交易總額153億元,同比下降8.1%;活躍消費金融用戶410萬,同比下降13.9%;放款筆數1090萬筆,同比下降44.6%。
最重要的是,相對于2017Q4,2018Q1的3.16億凈利潤已經大幅下降41.5%。
后果幾乎是災難性的,財報當天股價暴跌16.46%,第二個交易日繼續跌4.07%。目前,千億夢想的趣店市值勉強守住30億美元,刷新上市以來的新低。
投資者謾罵中,趣店跌跌不休早有征兆
純粹從股市技術角度考量,趣店這次暴跌早有征兆。
1、財報成“往下突破”契機
破發并暴跌后趣店股價一直萎靡不振。今年3月趣店曾有小幅升高,但無法突破壓力線,隨后陰跌不止。這種形態的股票明顯缺乏上漲的動能,對積極的消息(例如業績上漲)不敏感,而更容易受負面消息的刺激。
財報出爐后,趣店刷新了股價的新低,用行話講,是“突破了此前的整理區間,再次往下尋找空間”,用大白話講,是跌破了心理防線,后邊什么都有可能了。
圖:趣店IPO后股價日K線(來源:通達信)
A股市場知名垃圾股中安消其走勢與此類似,負面消息(財務報表造假,粉飾業績)刺激后開啟暴跌模式。
圖:ST中安(原中安消)股價走勢典型區間(來源:通達信截取)
某種程度上,趣店的橫盤整理已經給予投資者充足的時間準備,就算不是財報表現不佳,其他負面消息也夠股價喝一壺的了。
2、千億夢想未實現,各種減持先來了一波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包括杜力、Kunlun Group Limited、曹毅在內的第二、三、四大股東共減持9.38%,共計497.82萬股、4769.12萬美元。而這次財報同時披露,“由于個人原因,董事李世磊和曹毅已經向董事會提交了辭呈……”先拋再跑,套路簡單粗暴,對趣店而言卻略微有些諷刺。
向來大股東減持的股票,都代表著公司或行業到了天花板,沒有更多盼頭。羅敏的夢想是千億市值,股東們這時候就跑了,未免讓千億顯得尷尬。
而不僅大股東拋售減持,機構們也早都布局撤離。就在暴跌前幾天趣店股價還在微微上漲時,機構們就已經在離場。
圖:5月9日-5月17日趣店機構持倉情況(來源:同花順ifind數據)
時間看的更長遠些,同花順機構報告顯示,2017年11月底機構對趣店的賣空率從1.61%迅速提高到了4.29%,在1月31日達到最高的6.06%,并且一直到現在都保持低換手率的5.5%左右的賣空率,市場長線看空的機構偏多。
而頗有意味的是,趣店大股東之一昆侖萬維5月23日發布公告,表示已經授權其管理層“擇機處置”持有的趣店5560萬股的股票,暴跌后棄船的心思昭然若揭。而這,可能僅僅會是暴跌后新減持潮的開始。
3、長期低PE,互聯網公司“享受”金融公司待遇
金融屬性上市公司講故事空間是有限的(基于已有資金資源的、被監管限定的杠桿倍數),市場不會容許過高的估值,由此大型銀行股、證券股通常只有很低的PE。
而阿里、騰訊、Google、Facebook這些企業因為非杠桿性可以帶來不限時間、不限次數、不限內容的業務可能,如1億客戶1人一天支付10元就是10億,沒有上限。
因此,在PE方面,阿里51倍、騰訊40倍、京東277倍都被視作正常。但同樣是搞“互聯網”出身的趣店,目前PE只有8.61倍。作為互聯網公司,趣店卻在享受著金融公司的市場眼光和待遇,股價長時間難以再往上走,反而容易不斷下探(金融企業3-8倍PE)。
Q1財報或許只是下跌的開始
脫離技術層面,業績上看趣店同樣不容樂觀。
1、全面下跌的業績,“環比”比“同比”可能更真相
對瞬息萬變的互聯網行業來說,看“環比”可能比看“同步”更有說服力,更能直觀反映業績持續走向。綜合趣店往期財報進行環比,尤其是與2017Q4業績對標,除了上文凈利率41.5%的環比下降,會發現趣店的情況可能比財報披露的更糟糕一些。
圖:趣店環比數據(來源:財報綜合)
可以看出,環比數據上,趣店各指標下滑(逾期是升高)速度有點觸目驚心,比輿論中僅討論的財報同比數據顯然更嚴重,這可能更值得市場關注。
此外,單獨拿出互聯網金融最重要的兩個指標借款人與利潤率,發現趣店呈現典型的“后勁不足”的特征。
圖:活躍貸款用戶數及季度凈利潤環比對比(來源:財報公開數據整理)
先高后低是業績增長乏力的典型表現,趣店的數據下滑呈現出一定的系統性特征,很可能并非財報中所說的那樣,只是短期、可控的下跌。
2、“償還周期”讓趣店“峰頂IPO,谷底謀生”
從上述數據也可看出,趣店上市時的10月正好是2017Q3結束趣店各項指標達到巔峰的時期。某種程度上,趣店是在“最美好的年紀”去IPO,之后業績不斷下跌,不能持續下去。
只有峰值沒有持續性的業績特征,可能與高利率帶來的償還周期與再購買問題相關。
從歐美“PaydayLoan”延伸而來,趣店同樣是以低收入、非信用卡覆蓋人群為主要目標,雖說沒有歐美高達391%年化利率那么夸張,但據“云媒體網”實操后得出的結論,趣店分期或現金貸實際年化利率也高達42%。
如此高額的利率,其結局就是“償還周期”導致的低復購率問題。用大白話講,趣店面對的資產能力不強的用戶對高額利率的承受力亦有限,借完款后背負巨額利息的用戶很難再行借款,在一個償還的周期(與用戶有限的收入周期相關)內,不會再復購趣店的金融服務。
也因此,趣店的超高利率不只是通常討論的在道德和法理層面存疑,也給自己挖了個深坑。
3、大白汽車中規中矩,也平淡無奇
必須承認,轉型做汽車金融是趣店一個不錯的決策,這個市場潛力大、群體穩定、需求強烈,抓“三四五六線”城市的策略也避開了市場鋒芒。
趣店大白汽車項目當季銷售型融資租賃收入5.45億元,已經累計交付車輛6608輛。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大白汽車已在全國各地開設了175家線下自營門店,招募了超過660名員工。毫無疑問,大白汽車闖出了一片天地,目前其進展也符合一個正常的汽車金融項目應有的樣子。
只是,按照財報所言,大白汽車僅占據趣店一季度總促成貸款的3.5%左右,微乎其微。中規中規但毫無驚喜的大白汽車,恐怕難以獨自撐起趣店夢想。而且,財報里時間已經過去了25%,大白汽車的任務才完成全年10萬輛的6.6%。
至少,先把10億小目標完成,再來談大夢想也不遲。
4、螞蟻金服的態度,是隨時會炸的“不定時炸彈”
去年11月監管風暴之中,趣店最大流量來源螞蟻金服態度變得有些曖昧,輿論一度爆出部分用戶無法在支付寶中找到來分期的現象。雖然支付寶予以了否認,但它與趣店的聯姻似乎并不穩固。一方面螞蟻金服僅位列趣店第五大股東,另一方面花唄借唄親兒子又與趣店業務高度重合。
更重要的是,螞蟻金服正在尋求IPO,其估值一度炒上了1500億美元,阿里系對其寄予厚望。如此龐大的金融科技帝國是否愿意被30億美元的趣店鬧出的各種負面牽連,是否會棄子保帥存在很大的疑問。
當然,這一切并未發生,只是對趣店來說,隱患一旦變成明患,結局可能是毀滅性的。
形象運營不足,趣店一再錯失挽回市場表現的機會
趣店之所以一直成為熱點、一直是眾矢之的,除了裸貸等價值觀問題,與其略顯糟糕的外部形象運營也有直接關聯。
移動互聯網造就的信息傳播速率讓公關運營變成了資本市場股價漲落的關鍵因素之一。同時,互聯網熱點事件呈現出關注度峰值越來越高、但持續時間越來越短的特征。某種程度上,處在風口浪尖的品牌,在熱點事件面前如果把握不好PR的分寸,選擇沉默,等風聲過去也未嘗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趣店就栽了不應有的跟頭。IPO時,民間對趣店“是否存在誘導式借錢、利潤是否過高、是否存在違規經營和保理催收”表達各種懷疑,在洶涌的輿情面前,作一些理性的官方回應走走過場,也許事情很快就過去了,偏偏高調的律師函以及《趣店羅敏回應一切》橫空出世,后者口語式表達被人抓出一堆毛病,又來一輪負面熱點,最終變成了PR的反面教材。
與股價相關的除了PR,還有IR(Investor Relations),但趣店似乎做得也不好。
2017年11月,首份IPO后亮眼財報出爐后,當日股票甚至小幅下跌,隨后8個交易日下跌超過40%。IR工作倒底做了什么、是否盡到責任不得而知,但機會錯過后,投資者熱情很難有再次被點燃的可能,長期10倍PE橫盤,存在感越來越低。
因此,靠從前的老故事趣店股價可能已經沒有太多向上的空間,急需要通過新故事改頭換面,至少要被市場當做一個高成長的互聯網股票而非屢屢陷入麻煩的金融股票。
羅敏曾說,趣店要從“信用中介”轉向“信息中介”,要做輕資產模式,這或許趣店新故事的嘗試。但是,目前的趣店,可能仍然難以從金融屬性強于互聯網屬性和金融科技屬性的企業形象中走出。
【鈦媒體作者介紹:曾響鈴(微信ID:xiangling0815),來自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鈦媒體、品途商業評論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