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錢路慢慢,平安好醫生恐也難獨善其身創投圈
國家政策最新出臺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對于正處在探索階段的互聯網醫療來說猶如及時雨一般。這一政策的出臺將互聯網醫療推到“舞臺”中央,各路資本看準時機,在互聯網醫療市場大展身手。
目前,市場上主要的互聯網醫療企業有微醫、平安好醫生、春雨醫生、丁香園等等,這些企業憑借著創新的運營模式在互聯網醫療市場上風生水起,市場整體呈現欣欣向榮之勢。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成立僅4年的平安好醫生在平安集團的支持下獲得許多資源,在互聯網醫療市場上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但是,在享受互聯網帶來好處的同時,“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平安好醫生受行業波及,也惹上了一身腥。
互聯網醫療是非多,市場發展舉步維艱
互聯網+醫療能將服務范圍最大化,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2015年,互聯網醫療市場大爆發,在政策支持以及市場吸引下,各路資本蜂擁而入,市場最多曾有5000家相關企業。而隨著入局者的增多,市場逐漸擁擠起來,出現不少為牟取高利益而“喊口號”的企業,一時間亂象叢生,企業發展陷入焦灼狀態。
到2016年下半年,市場進入寒冬期,最新數據顯示,去年中國被注銷的互聯網醫療企業就有上千家,如今市場上僅剩50家企業,而導致市場嚴重縮水的原因在于,企業一陣瘋長催化了互聯網醫療行業泡沫時代的到來,虛假痛點、巨頭碾壓以及燒錢快盈利少都是加速企業“死亡”的關鍵。
有一大批互聯網醫療企業沒有扛過寒冬期,就此“死去”,如藥給力、鄰家醫生、美鶴陪診等,而平安好醫生、微醫、春雨醫生等幸存者們在接下來的發展中也并不輕松。
近日,移動端被爆出存在醫療競價廣告排名事件,讓人們再一次想起兩年前的“魏則西事件”。雖說之前出臺了《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事件得以控制,但近來此類事件又有死灰復燃之勢。整個互聯網醫療行業因此飽受詬病。
如今的互聯網醫療市場上,絕大部分企業仍舊處于虧損狀態,企業盈利難,且隨著用戶的增多,虧損數額越大,這是補貼計劃帶來的弊端。在這樣的狀態下,有的互聯網醫療企業承受不住轉型、有的轟然倒閉……總之,目前如何在搶奪市場份額時最大化減小傷害成為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對于互聯網醫療而言,要徹底實現信息資源互通共享存在一定難度,對醫院剩余資源利用不到位,互聯網醫療企業涉及范圍有限。而共享醫療除了信息共享之外,還可解決醫護資源分布不均以及資源閑置問題。相關數據顯示,中國醫療設備的使用率不到四成,共享醫療可以將余下的六成共享出去,充分利用醫師資源和相關設備。相比較互聯網醫療來說,共享醫療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在場景應用落地上更加符合市場發展方向。
此外,由于互聯網醫療受限于網絡速度、畫質等各種問題,且受醫療體制機制與人們傳統觀念的影響,互聯網醫療真正被人們所接受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再者,其總歸只是一種工具,只能起到指導和建議作用。
總的看來,互聯網醫療解決了部分地區醫療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將優質資源進行下沉,為患者帶來更多好處,是醫療市場上的一大進步。廣闊的市場前景引起“互聯網醫療潮”,其中既有傳統實體醫院向線上轉移,也有創新性企業的入局。但這場熱潮下也出現不少渾水摸魚的企業攪亂市場。其中,作為互聯網醫療行業獨角獸的平安好醫生看似風光無限,實則有苦難言。
亂世之下,平安好醫生有苦難言
如今,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發展正在向成熟階段過渡,市場由一開始的“流量之爭”到現在在應用場景上的不斷擴張,市場洗牌之后行業發展更加平穩。相關數據顯示,中國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為2.53億人次,市場滲透率達到32.7%,擁有近2億注冊用戶的平安好醫生成為名副其實的行業巨頭。但在此情況下,平安好醫生真的所向披靡了嗎?并不盡然。
首先,平安好醫生太過于依賴平安集團。截至去年年底,平安好醫生注冊用戶已經達到1.9億人次,而這些用戶絕大部分與平安集團脫不了關系。其中,平臺中的五大用戶均來自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壽險、平安銀行、平安產險、平安惠普和平安健康險。最高時,這五大用戶營收入占到平安好醫生總收入的75.5%。平臺資源、盈利受限于平安集團。
其次,平安好醫生擁有大量用戶,奈何變現能力差。在補貼計劃下,平安好醫生注冊用戶量直逼2億人次。但其依然每年都在虧損,企業自成立到去年12月31號,虧損了22.21億元,主要虧損的原因是在銷售與營銷上大量燒錢。雖說平安好醫生背后有資本支持,但長期的虧損,資本也難以承受,一旦出現資金流跟不上的問題,企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
此外,通過補貼獲得的用戶對于平臺來說留存率低,一旦暫停補貼,將出現用戶大幅減少的情況。如今,市場正處于探索階段,各平臺基本都在實施補貼計劃,平安好醫生也是如此。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平安好醫生在各種補貼上花費了6億元,新增用戶不下1.3億人次。這種情況與網絡票務平臺的“票補”有異曲同工之處,若是取消補貼,用戶將減少,醫療平臺也是如此。
最后,主營業務不明確,沒有將平臺主打的家庭醫生服務上升到健康、服務層面,對用戶而言依舊只是買藥交易平臺。作為重點項目的家庭醫生服務,在平安好醫生的收入占比中不占優勢。2017年平安好醫生營收入為2.42億元,占比總收益13%,消費型醫療營收入為6.55億元,占比35%,健康商城營收入為8.96億元,占比達到了48%。
雖說目前互聯網醫療市場上平安好醫生處于前列,具有一定的話語權。但若是繼續毫無節制地燒錢下去,那么企業將面臨資金鏈斷裂危機。
擺脫市場發展局限,平安好醫生路在何方?
截至去年10月份,我國已經有6800家公立醫院進入互聯網醫療領域,對推動醫療行業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就平安好醫生而言,要想在日漸混亂的市場下實現轉虧為贏,擺脫市場帶來的阻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一方面,如何在保持市場份額不下降的情況下實現盈利,是平安好醫生亟待解決的問題。雖說企業一直在強調目前是獲取流量階段,盈利方面并不著急。但長期燒錢極有可能陷入資金危機。而今平安好醫生用戶規模已經接近2億,流量已經足夠大,就差變現了。
企業可從垂直細分領域入手,逐一攻破市場,如母嬰領域、老齡化領域。二胎政策的開放擴展了母嬰市場規模,相關數據顯示,今年,母嬰服務市場預測將達到1.4萬億。再者,如今人口老齡化越發嚴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不下2.3億,在此洪流下,市場對保健與藥品的需求與日俱增。
此外,在互聯網醫療平臺上,用戶預約掛號使用率達到了67.1%,平安好醫生主打的家庭醫生服務并沒有施展身手的機會。因此,企業要加強對家庭醫生服務的業務管理,在藥品交易基礎上,著重推出健康管理與服務這一層面,擴展更多場景,搭建起業務與用戶之間的關系橋梁。
另一方面,對于平安好醫生而言,擺脫對平安集團的過度依賴,強化自身的獨立自主權至關重要。根據研究機構數據可知,平安好醫生在去年Q3的808個消費組合中,憑借著平安集團銷售給個體用戶的消費醫療服務占到了81.36%。
平安好醫生需要做的是與其他企業建立起合作關系,聯合線下線上多家醫院共同發展,實現資源的互通,給企業帶來更多選擇。還可減輕平安集團對平臺的影響,畢竟多個合作對象多條出路。
“生老病死”是難以避免的,醫療市場永遠不會過時。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結果顯示,全球真正健康的人數占比只有5%左右,有75%處于亞健康狀態,而有20%則被檢查出患有疾病。單看數據就可知,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只會越做越大,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900億元。
而就目前發展來看,互聯網醫療市場上頻繁爆出的醫療事故在不斷消費著人們本來就不多的信任,加上虧損嚴重、盈利難等問題,平安好醫生等巨頭也受困其中,發展受到諸多限制。對此平安好醫生可以通過布局垂直細分領域,并聯合多家線上線下企業,打造醫療生態圈,擴大服務范圍,以此來保障自身在行業中的王者地位。
文|劉曠
來源|新芽NewSeed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