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晟VS光線背后,宣發費和制片費往往都是一筆糊涂賬水煮娛
最近的電影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昨天,導演丁晟手撕光線的場面,讓整個電影行業再受波動。導演丁晟指出電影《英雄本色2018》在發行當中,片方的2700萬宣發費以及1000萬票補去向不明確,要求宣發方光線提供宣發明細。一時間整個行業再度炸鍋。
投資方跟發行方,宣發費,這些剪不斷理還亂的事兒已經持續許久了,究竟此次事件該如何站隊,如何看待呢?
丁晟VS光線始末
就在導演丁晟本著對投資方負責的態度追問發行方光線時,很快光線做出了回應,從簡短但信息量不小的回復中,我們確認了三點。
首先光線指出它們是跟項目主控方北京文化共同參與宣發工作,成本雙方已經共同確認。第二是盡管丁晟是該片導演,但依然屬于第三方,無權得到具體的費用明細。第三是通過項目票房不佳來轉移話題,或者說轉移“吃瓜觀眾”的注意力。
緊接著,丁導針對光線的回復再度給予回應:“這次的回復我不認,所以我還會再發聲”。據丁導接受采訪所說,各家出品方確實收到過來自光線的一個“表格”,但過于粗略,沒有細節。“滿是懷疑,不能讓投資人放心。”或許,接下來還會有新一輪的PK。
讓我們先看看《英雄本色2018》的賬面數據,看看能否從紙面上找到一些端倪。上圖為《英雄本色2018》2018年1月19日的數據,也就是影片上映的第二天(第一天是半天,數據不好對比)。
從數據的維度來看,作為傳統發行位居前列的光線,確實有些不給力。在知名導演、知名IP、知名演員的加持下,僅拿到了15.2%的排片,問題是跟它競爭的對手并不強大,印度電影《神秘巨星》、驚悚片《謎巢》在排片上均高于《英雄本色2018》,甚至連文藝片《奇跡男孩》都有接近的排片空間。
眾所周知,雖然一部電影最終票房并不會跟宣發有著正比,更多跟質量相匹配,但首日票房和排片,跟宣發確實有著密切關聯,如果光線說“票房不好的都讓宣發背鍋”,那么這剛上映的片子,第一天半天拿到11.2%,正式上映首日拿到15.6%,基于這種級別,基于當時的對手實力,確實是較低。
就事論事來講,作為局外人來看,很難說清誰對誰錯。給人的第一感覺是丁晟導演一記重拳過去,被光線四兩撥千斤式對應了。
先從導演丁晟這邊來說,一部現象級經典被翻拍,加上當紅的流量明星,最終僅拿到6307萬票房,惱怒之外更多的是質疑。畢竟在《英雄本色2018》的投資方中,有北京文化、影聯傳媒、耀萊影視等經常合作的伙伴。從導演的角度來講,自己的孩子被不公平對待,合作伙伴虧損,發聲也就不可避免。
但仔細分析下來,感覺丁晟導演更應該向北京文化來獲取宣發費明細,按照光線的說法,北京文化同為發行方也有宣發費明細。或者由北京文化來出面作為橋梁,從而最終獲取。
而光線方面,更像是顧左右而言他,因為丁導演并未追責票房失利,而是問錢都花在哪了。當然,就此事件本身來說,既然合同說明了身為第三方的丁導演無權利查看,也就能夠給予回應,至少從法理上說的過去。
但影視行業不單是法理,更多的是資源和口碑,是一種人與人的合作信任度。顯然丁導演是不會信服的,同時,未來合作的更多出品方、導演看到這種回復,怕也不會信服吧?
另外,光線或許還存在一定的顧慮,因為在宣發過程中,比如給媒體、影評人的紅包,給院線、排片負責人的紅包,這種私下的費用很多都是沒有單據的。這些傳統的潛規則很難打破,所以光線想提供精確的成本明細,難度比較大。
宣發方與出品方 這是長久以來的矛盾
可以說隨著內地電影在成本上的提升,宣發成本也在隨之提升,有些宣發成本會達到制片成本的50%甚至更高。錢是怎么花的,花在哪了,哪些看得見,哪些看不見,更多的是由宣發公司來管理。這也是《英雄本色2018》事發的重要原因。
我們經常會看到出品方、投資方、導演和宣發方撕逼的情況。包括前段時間《蒸發太平洋》出品方告贏發行方星美,不勝枚舉的案例告訴我們,宣發確實水很深。這中間的水分是長期行業潛規則所致,中間的利益鏈條過多,真正花出去的錢也就在不斷縮水。
另外,如果宣發方感覺合作影片實力不濟,很難達到預期成績,很多都會削減宣發成本,從而止損,隨之而來的便是出品方的質疑和爭議。對于宣發這種賺取服務費或分成、不承擔風險的行業來說,沒有太多的行規來約束,只能靠自己的良心辦事。
可以說出品方跟發行方本身就有先天的敵對關系,跟電商與院線的關系一樣,矛盾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此次導演丁晟手撕光線,則是將矛盾激化從而爆發的表現。
不單是宣發方 制片方也是一堆糊涂賬
可以說在當下這種行業環境下,想讓每個人“遵紀守法”是困難的,不單是宣發方,制片方的帳可能也亂。這種業界潛規則都是緩慢形成的,因為中間的利益方太多,而且每個工作人員都僅靠工資收入的話很難,局面無法短時間改變。
假如讓制片人公布《英雄本色2018》的制作成本明細和單據,相信也會非常困難,這不是個例,而是全行業的普遍現象。一部電影制作成本更大,環節更多,除了制片方或主要出品方,其他的投資方很難拿到影片的制作明細費用和單據,給出的報價又有多少水分呢?
很難有精確的成本明細,就算有,也很難給到你,就算能給,給到你的也是一堆含糊其辭的糊涂賬。行業信息不對稱,每個投資方的資源、權重、地位不同,最終得到的權益也就不一樣。
犀牛娛樂認為,從這個維度上,很多時候宣發方跟制片方是一樣的,都有自己不可言說的秘密,潛規則是公司層面就截流部分,然后具體的工作人員也是層層雁過拔毛。想打破這種局面,那就動了很多人的奶酪。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
回到導演丁晟VS光線,制片方和導演做好內容,內容為王;而宣發方做好自律,拿了錢就要為甲方負責,哪怕是個爛片但也要認真做好服務。只有全行業有契約精神才會更好。
來源:犀牛娛樂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