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再次回應與雷軍“10億賭約”:我預備了50個億!創投圈
在最新一期吳曉波《十年二十人》中,董明珠再次被問到與雷軍10億賭局。她表示這個決策她不可能做錯,“我預備了50個億投進去,我企業一樣不影響健康發展,那有什么不能去賭呢。”
10億豪賭
故事開始于2013年。創立小米僅3年的雷軍在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曾與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打賭稱, 5年內如果小米的營業收入擊敗格力,董明珠就輸給自己1塊錢。
但董明珠在現場強硬地懟回去說,1塊錢不要提了,“要賭就賭10個億”。
而賭約中的“五年后”,正是2018年。5月3日,小米在港交所披露了招股書,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小米營收突破千億,達到1146.25億元,同比增長67.5%。
雖被稱為“阿里之后的最大科技股”,但不得不面對的是,格力2017年營收仍高出小米336.61億元。
格力財報顯示,2014年至2016年期間,格力電器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77.45億元、1083.03億元、1377.50億元,除2015年略低于千億營收外,其他均保持在千億以上,2017年更是接近1500億元。
謀求多元化
上市前,“小米到底值不值千億美元”成為了科技圈最大的爭議所在。有基金經理表示,他們不會買入小米IPO發行的股票,因為中國的硬件公司都面臨低利潤率、惡性價格戰和消費者品牌忠誠度低的問題。
然而,小米招股書顯示,其營收來自4個業務板塊,分別是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及其他。其中,2017年來自智能手機業務的收入為805.63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70.3%。
在官網,小米自稱為一家專注于高端智能手機、互聯網電視以及智能家居生態鏈建設的創新型科技企業。
雷軍更是在各大演講及發布會中反復強調,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盡管硬件是我們重要的用戶入口,但我們并不期望它成為我們利潤的主要來源。”
但相比之下,格力主營業務較為單一。格力電器2017年財報顯示,空調業務年營收超過1234億元,在總營收中占比高達83.22%。
不過,格力仍保持了空調業務營收同比40.1%的高速增長。且格力一季度報顯示,2018年一季報,格力實現營收395.6 億元,同比增長33.3%,高于券商給出的全年營收同比增長20.16%的數據,發展勢頭良好。
除此之外,格力引起熱議的“不分紅”決定正是因為董明珠對未來多元化業務的布局。她表示,“格力今年不分紅,我們將留存資金將用于生產基地建設,智慧工廠升級,以及智能裝備、智能家電、集成電路等新產業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 ?/p>
誰是贏家?
“再過一兩年格力就輸了”。2014年年底,雷軍在央視財經《對話》節目中表示,傳統企業都是10%左右的增長率,而互聯網剛開始是玩命150%甚至200%地增長。
董明珠也毫不示弱,她執掌格力只用了一年時間,將格力帶入第一個千億時代。彼時,阿里巴巴重金投資的海爾,正在兇猛的搶奪空調市場。
這一年底,董明珠悄悄地醞釀出一個果實——格力商城上線,格力線上渠道全面開鋪。一直堅守傳統制造與銷售模式的董明珠,試圖擁抱互聯網。
2018年,再次向智能家居張開懷抱,并表示,格力電器去年銷售額增長了400多億,今年也會有很大的目標。
基于此,在白紙黑字的財務數據面前,“雷軍將大概率輸給董明珠”成為了業內預判的主基調。但更多人只看到了格力當下·的大幅碾壓,卻忽視了一個事實:這場賭約,從第一開始,就是一場不公平的游戲。畢竟下注之時,格力的銷售額已突破1200億元,而彼時幼兒期的小米營收只有316億。縱使互聯網紅利再高,雷軍面對差距近四倍的起跑線,似乎也無力回天。
當然,此時依舊有投資人認為,“小米的光環再大,也是Apple或Google的模仿者,現在曝出來的營收與估值過高,特別是市盈率數字是過高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雷軍對中國手機、乃至互聯網業造成的影響可謂是顛覆性的。8年間,小米手機成功攪動千元機對山寨機的洗牌大戰,站穩“價格屠夫”的龍頭地位,而后進軍高端市場提升品牌價值,在智能手機的紅海中走出了逆襲之路。8年間,小米生態鏈培育出了紫米、華米、智米、納恩博等估值超10億美元的企業,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臺。
這樣的雷布斯,即便輸給董小姐,依舊是中國互聯網的英雄。
文|柴佳音
來源| 品途商業評論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