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Q1財報前后股價下跌:可能是因為這些壞消息創投圈
5月初,國內兩大電商巨頭阿里巴巴與京東相繼發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財報發布后,兩家公司股價走勢表現迥異。
阿里巴巴5月5日發布2018財年Q4(2018年1月1日—3月31日)財報后,盤前股價一度上漲逾4%,而京東在5月8日發布2018年一季度財報后,盤前股價卻一度下跌近4%。
截至全天候科技5月8日晚發稿,京東股價仍有近3%的跌幅。
財報顯示,阿里巴巴在今年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61%,整個2018財年(2017年4月到2018年3月底)營收同比增長58%,更是創下IPO以來最高增速,這也許是投資者看漲阿里的核心原因。京東在今年一季度營收、凈利潤雖然同比增長,但該季度調整后每ADS收益0.71元人民幣,低于市場預期的0.82元人民幣,這可能是拉低其股價的主要因素。
1
年度活躍用戶增速不及阿里
再從另一個關鍵數據——年度活躍用戶增長來看,京東在該季度表現也明顯遜于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零售平臺的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5.52億,較2017年12月底止的12個月增長3700萬;2017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平臺的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5.15億,這意味著,今年一季度阿里巴巴年度活躍用戶環比增幅為7%。
京東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為3.018億;截至2017年12月31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為2.925億;這意味著,今年一季度,京東年度活躍用戶環比增長了930萬,環比增幅為3%。
由對比結果可知,在今年一季度,京東的年度活躍用戶增長數量、增速都不及阿里巴巴。
2
運營利潤下滑,高成本惹的禍?
雖然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計算,京東在今年一季度凈利潤為人民幣14.77億元(約合2.36億美元),同比猛增了430%,但公司在該季度運營利潤卻只有人民幣443萬元(約合71萬美元),比去年同期(6.61億元)同比下滑了99%。
運營利潤的顯著下滑,表明今年一季度京東的核心電商業務表現不佳。而導致運營利潤下滑的原因,很可能是運營成本上升。京東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公司運營成本為人民幣1001.23億元(約合159.62億美元),去年同期為人民幣745.57億元,同比增長了34%。最近幾年,京東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一直遭到外界質疑。
從過往經驗來看,每年一季度應該是京東運營利潤快速增長的時期,因為二季度有“618購物節”,三季度是銷售淡季,四季度則有“雙11購物節”,購物節活動往往會進一步增加運營成本。京東今年一季度運營利潤表現不佳,未來三個季度表現值得擔憂。
3
高瓴賣出京東股票
對于京東而言,還有一則消息值得注意:其主要股東正在賣出京東股票。
京東集團日前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的2017年年報顯示,截止2018年2月28日,高瓴資本已經退出了主要股東行列。2017年2月時,高瓴資本還持有京東6.8%的股權,擁有1.6%的投票權。
此外,年報還顯示,截止2018年2月28日,京東集團CEO劉強東持有京東集團15.5%股權,擁有79.5%的投票權。騰訊旗下Huang River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京東集團18%的股權,擁有4.4%的投票權。沃爾瑪持有京東集團10.1%的股權,擁有2.5%的投票權。
文|張少華
來源| 微信公眾號:全天候科技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