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赴港遞交IPO申請,雷軍來赴與董小姐的10億賭約有態度
5月3日消息,小米公司今日早間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成阿里巴巴之后,全球最大的科技企業IPO,亦將成為香港首只申請上市的“同股不同權”公司。高盛、摩根士丹利及中信里昂證券是小米聯合保薦人。
2018年年底,是雷軍和董明珠5年賭約的最后期限,看來雷軍沒有爽約。
2013年12月,在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年度人物獎項獲得者雷軍表示,5年內如果小米的營業收入擊敗格力,希望董明珠賠自己1塊錢,董明珠在現場強硬回應道:“1塊錢不要再提,要賭就賭10個億。”今年3月初董小姐在被問到與小米的賭約時還笑著回應稱,“他的數字沒辦法來確認,他不是上市公司,他怎么說也看不到。他如果上市了,或許愿意兌現。上市后不是看市值,是看你的銷售,笑死了。”如今,小米要赴港上市,董小姐也可耐心靜待賭約的結果了。
關注小米上市的,不止董小姐一人。業內普遍認為小米的IPO會是近年來全球最受矚目的IPO,有數十家中外投行參與了這場激烈的承銷商資格競標,小米公司上市的消息甚至被稱為稱為“2018年最值得期待的IPO公司,沒有之一”。那么,小米公司之“光環”為何如此耀眼?
估值與首富之謎
小米選擇港股已成定局,最具懸念的謎題只剩下了小米的估值。對于小米估值的猜想,業界一直在打嘴仗,小米的估值數額也出現了無限的可能性。億歐了解到,對于小米的上市估值,市場上有500億美元、1000億美元、2000億美元三種說法。若千億美金估值成真,小米將成為2018年港股最大、最重要的科技股IPO,也將成為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來(2314億美元估值)上市規模最大的科技類公司,并且在互聯網科技領域的中概股中,也較大概率將超過百度和京東,成為繼騰訊、阿里之后的中國第三大科技股。
與之同胞的,還有雷軍的身價以及中國首富榜的輪變換血。上市之前,小米并未公布公司的股權架構,根據企查查顯示,雷軍持有小米科技77.8%的股權,如果按1000億美金算的話,光是小米的持股就讓他的資產超過了4000億元,遠超福布斯富豪榜排名第一的許家印(2813.5億元),雷軍隨之將會成為中國新首富。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科技也只是小米公司旗下的公司之一,雷軍在小米科技的持股情況也并不能代表其在整個小米公司的持股結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4月25日,小米6X發布會上,雷軍透露小米的董事會決議,即小米硬件稅后綜合凈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如有超過的部分,將超過部分全部返還給用戶。雷軍自稱這個決議是在為小米定下未來八年甚至八十年后的道路。
不討論這份決議是雷布斯情懷的彰顯還是單純為上市前的一場秀,拿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來看,主打物美價廉的低成本戰略并且缺乏專利技術,勢必影響其長期利潤率的增長。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小米2016年營收中有79%來自于硬件,21%來自于互聯網服務業務;利潤率方面,小米的硬件業務利潤率僅為2.8%,而互聯網服務業務的利潤率超過40%。
后互聯網時代下的資本市場,飽吹概念的說法已不適用,只有核心技術能力的落地以及源源不斷的現金流才能吸引資本的關注和青睞。雷軍深諳此理,所以小米建成了以“鐵人三項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聯網)為核心的竹林生態,以彌補其上市之后低利潤率的挑戰和命門。
經歷過2015-2016年的低谷,2017年以來,小米逐漸走出了低谷期,海外市場開拓也漸入佳境。據有關媒體透露,小米上市后,雷軍或將投入更多精力到科技金融或投資領域,不過這一說法并未得到小米確認。對于小米而言,上市同樣意味著機會之外,也面臨新的挑戰。畢竟資本市場要求好看的營收和利潤數字,而小米本身諸多真實的業務瓶頸也需雷軍去突破和自證,比如其生產力(高端制造、核心技術、物聯網)的集約高效化升級。
毋庸置疑,不論是一路以來對智能生態新故事好故事的組織沉淀,還是多產品線生態企業的“獨立上市”,甚至IPO前夕高管團隊大調整,雷軍都為小米的上市做足了準備。不過,相信雷軍在對上市時間的考量上,實現與董小姐的10億賭約肯定在內。
綜上,我們拭目以待。
Via 億歐網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