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備案延期已是大概率事 件出臺配套政策刻不容緩新金融
隨著網貸行業備案大限的臨近,北京、上海等多地紛紛出臺備案整改驗收相關文件,不少地區要求網貸機構在今年4月份提交備案整改驗收資料。不過,近日有消息稱,監管部門下發通知,要求暫停發放網貸備案登記細則,備案延期。
雖然監管部門尚未對網貸備案是否延期明確表態,但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延期已是大概率事件。有平臺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違規存量資產處置、銀行存管、電信業務經營許可、公安信息系統安全保護三級測評等四大要求,對網貸平臺帶來挑戰,最大的難點在于違規業務存量的化解,大型平臺更是需要更長的時間。”
對于延期,不少平臺在接受采訪時認為,備案時間緊、任務重,若延期可以給未做好備案準備的平臺更長的準備期。但對已經完成備案工作的網貸平臺而言,備案延期卻不是他們愿意接受的。
聚愛財CEO任衡表示,在金融業強監管的大背景下,主要看監管部門所引導的發展方向,如果將互聯網金融定位成P2P業務,那各平臺就應該按要求做到小額分散;如果定位成金融科技公司,就應按照對傳統金融的補充來發展。目前,建議監管部門盡快明確備案是否延期及相關配套政策的出臺時間表。
按照監管文件的要求,平臺的備案之路有著眾多的“關口”,包括違規存量資產處置、銀行存管、電信業務經營許可、公安信息系統安全保護三級測評等。根據57號文規定,“此前違規存量業務沒有化解完成的不予備案。”銀行存管方面,規定對接網貸平臺資金存管的銀行必須測評過關:“轄內各網貸機構應當與通過網貸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展的網貸資金存管業務測評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資金存管業務合作。”據零壹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3月末,正式上線存管系統的網貸平臺有754家,而同期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數量為1800余家,即上線銀行存管的平臺還不到總數的一半。
平臺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需達到三級,測評內容近300項要求,共涉及測評分類73類。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通過“等保三級”的平臺為175家,僅占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的10%。
紫馬財行CEO唐學慶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監管政策往往會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而進行調整:首先,備案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準備。其次,監管部門在備案前夕提出了新的備案要求。
誠如其所言,今年3月末,監管部門下發了《關于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又對備案增了了新的要求。《通知》指出,依托互聯網公開發行、銷售資產管理產品,須取得中央金融管理部門頒發的資管業務牌照或資管產品代銷牌照,否則應明確為非法金融活動。嚴格要求未經許可開展的存量業務最遲于6月底前壓縮至零,否則將被定性為“從事非法金融活動”,且被取締,面臨注銷電信經營許可、封禁網站、下架移動App、吊銷工商營業執照。文件強調,在相關業務未清零之前不予備案。
在消息漫天飛的時候,網貸平臺又如何看待備案延期?
網利寶CEO趙潤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如果備案延期,從行業健康發展角度看是有積極的影響,監管機構在全面考察、合理雕琢之后,備案驗收標準會更加完善,更加符合行業發展規律,平臺運營風險降低,是行業長期穩健發展的保障,用戶合法權益也得以更好的保護。
同時,在他看來,對于網貸平臺來說,備案驗收標準不出臺,對平臺開展業務確實有一定的影響。在這個時期可能還會有新的監管規則出臺,而平臺正在開展的業務一旦被認定違規,還得繼續整改,因此,目前網貸平臺會不斷提高業務的合規標準,業務創新也會更加小心翼翼。
“對問題平臺而言,一方面,將會有更充足的時間調整不合規存量業務,但同時平臺的合規成本也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尤其是中小平臺會承受較大壓力;另一方面,若備案細則發生較大的變化,也將影響平臺后續業務的發展”,華南某平臺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道。
不少平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仍在按照原計劃積極推進驗收工作。前述平臺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道,“公司仍正有條不紊地推進合規驗收相關工作,目前,我們已經準備好相應材料,公司希望爭取首批備案通過。”
任衡認為,“希望監管部門給互聯網金融回旋的余地,給平臺一個轉型和升級的空間。特別是29號文出臺后,可以說是相當嚴厲,在這種情況下給平臺思考和轉型的時間和余地不夠。”
【來源: 證券日報 】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