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投資易到進軍共享經濟:拓展獲客渠道新金融
跨界網約車,銀行正加速共享出行金融的布局。
日前,中信銀行宣布通過旗下子公司信銀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銀投資”)完成對易到用車(隸屬于北京東方車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到”)的股權投資,持股18.18%,探索“金融服務+商旅出行”的跨界合作。
目前,共享經濟已經覆蓋出行、旅店、醫療、娛樂等領域,共享經濟時代已經到來,如何更快速地把一些業務做起來是共享經濟時代下所有銀行面臨的共同挑戰。
共享經濟必將成為銀行實施場景化金融服務的一部分,但如何通過跨界融合提拓展獲客渠道、提高客戶黏性對未來銀行發展更為重要。分析認為,發展共享經濟關鍵還是要有最前沿的互聯網思維,傳統模式難以適應新型經濟模式發展。
互聯網思維是關鍵
對于信銀投資完成對易到的股權投資,中信銀行表示,雙方未來將在車主金融、出國金融、消費金融、信用卡、支付結算等零售業務,以及投資咨詢和大數據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易觀汽車出行行業中心資深分析師趙香認為,網約車行業是比較容易匯集到用戶流量的場景,通過出行這一個生態可以延伸出用戶多點之間的消費場景,對于銀行來說是個較好的切入點。
趙香分析指出,易到雖然之前遇到不少挫折,但品牌知名度仍然較高,且經過幾輪的團隊變更,其原有戰略方向已做出了調整,未來可能會發展成為類似美團、攜程等向商旅服務延伸的平臺。“這對中信銀行來說是個不錯的切入點,可以結合銀行自身金融優勢及易到客群優勢,帶動汽車金融業務提升,包括汽車交易、車主金融服務等,都有很大發展空間。”她說。
中信銀行表示,與易到進行跨界合作,將實現精準對接資源,通過精準定位客戶群降低獲客成本,同時為目標客戶提供定制的金融服務。
“這實際上是另外一種渠道的拓展。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對于客戶的爭奪越來越激烈,銀行傳統線下獲客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的經濟形勢,通過互聯網及各種場景化的渠道提高獲客效率,如出行、旅游、餐飲、娛樂等都是容易帶來‘流量’的高頻次場景,更容易挖掘獲客價值。”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熊啟躍如上表示。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指出,目前共享出行市場競爭還是不充分,需要更加多元化的主體參與進來,促進更加多的出行產品的供給,提供更多樣化的選擇,促進共享出行公平競爭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進入,不僅有利于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也更加有利于銀行自身創設新的金融產品及服務創新,通過跨界融合和整合資源豐富場景,拓展中間業務渠道。還可以通過共享出行的參與,獲取個人用戶的信息數據,為進一步提供個性化服務提供支持。
隨著互聯網及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共享經濟已經延伸到出行、金融、娛樂、餐飲等各領域,各種新經濟形態不斷涌現且相互補充,已成為金融機構業務拓展場景布局的重要一環。
在劉英看來,共享出行、共享金融等共享經濟都有廣泛客戶群基礎,銀行通過積極參與共享經濟可以將共享服務與銀行客戶端打通,這本身就是共享經濟的體現,實現網上銀行和口袋銀行功能,豐富銀行APP的服務功能,在客戶導流的同時提高客戶黏性,這對零售轉型中的銀行來說更加重要。
事實上,BAT等互聯網巨頭在共享經濟領域布局更早。從第三方支付到出行、商旅、美食、娛樂等,通過多元化場景的跨界融合,客戶端入口不斷融合集中,服務平臺與客戶黏性更強。隨著零售業轉型進程的推進,銀行也在通過跨界融合拓展獲客渠道,增強客戶黏性。如平安銀行APP,就集合了保險、理財、醫療、出行、電商等多種功能。各大銀行近年來也加快了在汽車金融領域的布局。
****分析師張葉霞表示,共享經濟背后存在龐大的用戶群體,銀行及互金等金融機構參與共享經濟,可以整合雙方資源,在渠道、獲客、產品、服務平臺等方面加強合作,能進一步拓展金融機構的應用場景,帶來客戶流量。
拓展獲客渠道
對于商業銀行在共享經濟浪潮中如何作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指出,未來二十年,共享經濟將會在更多領域普及,必然成為銀行實施場景化金融服務的一部分。商業銀行如果消極不作為,會被動地受到共享經濟浪潮的影響,成為簡單的資金提供者,與用戶的生活消費工作等場景脫媒,錯過發展業務的大好機會。
張葉霞指出,金融機構參與共享經濟將會成為一種趨勢,當前共享經濟新業態正在不斷涌現,吸引了眾多的機構,金融機構也不例外,并且金融機構參與共享經濟能帶來更多的應用場景和客戶。“但當前很多的共享經濟僅是噱頭,大肆投入資金、加快擴大規模的同時,共享經濟并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以及運營模式,迫于資金壓力,不少共享經濟公司選擇退出或者轉型,這種情況下,金融機構與共享經濟公司的合作也會受到影響。”她補充道。
對于銀行參與共享經濟的方式,熊啟躍表示,首先得有針對共享經濟的業務模式,要有配套的組織架構、人才儲備。“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很難嫁接到共享的領域中去。”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指出,網約共享經濟是新的經濟模式,代表了未來發展方向,金融業向新經濟轉型,也需要有跟進配套的金融服務,這也是服務實體經濟的一種。模式和技術創新都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且銀行自身也要進行產品及服務創新,本身會存在風險點,這對銀行也是一個挑戰。
在劉英看來,銀行要做好共享經濟,關鍵還是要有最前沿的互聯網思維和創新思維。雖然目前銀行多數在做數字化轉型升級,但對很多銀行來說,真正做到能用創新思維及互聯網思維來參與共享經濟的運營仍然是個不小的挑戰。
【來源:中國經營報】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