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銀行拒絕網貸平臺客戶并無硬性規定新金融
今天,有媒體報道稱“杭州有銀行出新規,半年內使用互聯網信貸產品超過2次,即便按期還款,銀行方也將拒貸。”對此,滬上多家銀行向藍鯨財經坦言,根據銀行貸款條例,并未提及客戶在使用互聯網信貸產品導致拒貸的硬性規定。
“一刀切”做法并不科學
根據上述報道,杭州某銀行的個貸部經理表示當客戶使用過螞蟻借唄、微粒貸、京東白條等互聯網信貸產品,即便按期還款,也會影響銀行貸款。該銀行上個月已經下發通知,本月開始實行。據了解,隨著該行政策頒布,銀行提高申請門檻后,拒貸的比例相比以前高了許多。
“我們行并沒出上述新規。”浙商銀行內部人士表示,“現在微粒貸、京東白條之類的互聯網信貸產品很多,因為這個一刀切不科學。而且有些客戶借款金額不多,還款記錄良好,對客戶而言并不公平。”
工商銀行客服告訴藍鯨財經:“根據銀行貸款條例,沒有提及互聯網借貸情況導致拒貸的這條硬性規定。信用記錄良好,具有還款意愿是銀行審批通過并發放貸款的前提之一。”
滬上某股份行客戶經理向藍鯨財經坦言:“銀行是否審批發放貸款是偏向主觀的,但存在兩方面的‘底線’。一是要看客戶有沒有逾期,過期不還,銀行方面很忌諱,存在拒貸的可能。若按期還款,則影響不大。二是如果客戶通過互聯網信貸產品(京東白條、螞蟻借唄)等平臺借款金額巨大,銀行不會愿意當‘接盤俠’,審批資質就會受影響。”
但某華東地區城商行高管透露:“可能會有銀行會比較嚴格,認為用互聯網信貸產品的客戶大部分信用不是很好。”
“如果銀行的信貸審批流程中,看到有小貸公司出現在征信報告上,不管原因而拒貸,只能說明銀行信審不專業,歧視客戶。主要的問題還是征信報告應關注的是客戶的履約情況,而不是和什么機構發生了交易。”一業內專家認為。
總體而言,有小額貸款記錄貸款被拒在銀行審批中存在,但非全部正確,銀行審批將根據情況而定,只要是正規機構正常貸款,正常還款,負債較小,銀行審批也會根據具體情況具體考慮。
征信系統監督個人償還意愿
據麥策金融合作伙伴南小鵬分析:“螞蟻借唄對接阿里小貸,在征信報告中體現為小貸公司發放的信用貸款,會上報征信系統。但是螞蟻花唄本質上屬于信用賒銷,模式為本月花、下月還。雖然在合同中注明會上傳到征信機構,但指的是芝麻信用,非央行征信。微粒貸本質是向微眾銀行申請信用貸款,所以會記入央行的征信報告中。”
今年3月份,京東金融金條、白條、京農貸業務已啟動征信接入工作。待正式接入后會按照央行相關要求如實上報。具體而言,京東金融不會上報每條白條消費明細,征信報告僅會顯示一條白條業務的征信記錄,借鑒傳統銀行信用卡的征信上報模式。
追根究底,中國人民銀行個人征信報告是中國國家征信體系的一個部分。它接入的機構包括所有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持有牌照的消費金融公司、持有牌照的貸款公司等以及部分擔保公司、信托公司等等。另外包含、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部分社保機構、部分生活服務公司等。
目前,央行征信主要反映的是個人的履約能力及負債情況這部分的信息,而相對來說反映個人的收入能力、社會道德方面的信息相對薄弱,相比之下應該是為了實現個人償還意愿的監督和信用授信的額度控制這部分而先進行了整合接入。
業內專家認為:“實際上,消費貸款產品接入央行征信是好事情,將有助于金融機構評估用戶的個人信用狀況。而上報方式跟個人信用沒有關系,只有發生逾期的情況,才會影響個人信用,進而影響貸款。”
【來源:藍鯨銀行】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