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賽事涼了,體育零售與體育服務卻很熱水煮娛
口述|阿里體育CEO張大鐘
與幾年前體育產業的大熱相比,近幾年資本的投資熱情似乎冷卻不少,而樂視體育、蘇寧體育等在賽事IP重金投入的同時,阿里體育另辟蹊徑,把目光更多地轉向“體育服務”和“體育消費”兩大領域。
阿里體育最近一次引人關注,是剛剛完成超過12億元的A輪融資,而伴隨著本輪融資,阿里體育還完成了對于健康計步軟件——樂動力的戰略并購。這些也算是阿里體育交上的第一份成績單。
4月13日,阿里體育發布了線上行走活動“天天紅包賽”數據。這一線上活動在支付寶體育服務平臺進行,號召大家每天走5000步,達標就能瓜分阿里巴巴的百萬現金紅包。這個線上比賽上線不足一個月就吸引了百萬人參與,也令支付寶“體育服務”的瀏覽量提升了十余倍。
其實除了這樣的紅包賽事,我們也在支付寶啟動了一個新板塊——卡幣商城。用戶可以把每天運動消耗的卡路里折合成卡路里幣,然后在阿里體育商城兌換商品。在此之后,阿里體育也會利用樂動力,發起更多的線上運動。
實際上,線上紅包賽的玩法并不新鮮,但這樣的小活動卻足以見阿里體育在“全民健身”與“體育消費”領域投入的精力。而阿里體育的發展方向,也與我國整個體育產業的發展階段、以及國家的號召密不可分。
如果要劃分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階段,我認為是2014年之前和2014年之后。2008年雖然是奧運會年,但當時更多的還是弘揚民族精神,并沒有把競技轉變為體育產業。所以2008年以后體育產業并沒有大的增長,雖然出現了一些小公司,但在之后也很快死掉。
隨著46號文件的落地、國內經濟發展的成熟,我國體育產業成為繼移動互聯網之后的另外一個風口,而體育產業本身也有近兩萬億的規模,“互聯網+”戰略的提出,也使得這一輪體育產業的增長帶有明顯的互聯網屬性。
不過如今回看,當時整個行業都是浮躁的。一些體育企業反復融資、賽事轉播權炒到天價、企業扎堆投資足球或籃球俱樂部,這一度都給我們帶來很大壓力。但事實也證明,當時的資本是瘋狂、失去理性的。
現階段,國內仍有很多人都把體育產業與以聯賽為主的體育競技混淆,實際上二者大有不同。
當然,頭部賽事依然是各方爭奪的重要資源,阿里巴巴也投資了恒大俱樂部40%的股份。
在國際上,NBA肯定是掙錢的,成熟的五大聯賽也都是可以持續盈利的,但國內的俱樂部整體還是虧損的狀態。這與我們體育產業發展的的成熟度分不開,中國的體育產業還沒有那么大的體量與群眾基礎。
首先是體育賽事。
一般來講,體育賽事主要依賴三方面營收:第一是賽事轉播權,但在國內,只有網絡轉播權,如果你希望電視臺播放賽事,還要倒給人家錢;第二就是門票收入,但是中國的“偽球迷”比較多,國外是一萬個球迷養活一個球員,國內則是100萬人口養活一個俱樂部,所以門票的收入還不是很穩定;第三就是衍生產品,但這一部分的收入在國內近乎為零。
再來說說俱樂部的營收方式。
在國外,俱樂部會向外輸出一些球員,這可以給俱樂帶來部分的收益,但對我們來講,球員只有“買進來”,“沒有輸送出去”,可以說,中國俱樂部是國際球員的主要輸入地。其次就是贊助商的贊助費,俱樂部影響力越大、關注度就越大,贊助費用就會越多。
所以不論國際還是國內,如果單純從拉升品牌效益、提升知名度的角度來講,投資俱樂部都是非常有效的。但如果從財務回報來看,國內俱樂部與國外成熟俱樂部還有很大差距。
很多人說這兩年體育產業遇冷了,但實際上從整個行業的大趨勢看,體育零售與體育服務都在大幅增長,比如安踏、李寧,以及很多健身APP都發展的很好。這也說明我們在某一階段的投資方向的確產生了偏差。2016年,體育基礎設施的投資比2015年增長了46%,這甚至遠遠超過了房地產投資的增長規模。而我國目前,也正在積極提倡全民健身,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
2014年,在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曾提出:2025年,我國整個體育產業要達到5萬億的規模,也就是說,體育產業是朝陽行業,仍然大有可為。
阿里體育成立于2015年9月,三年來我們更多的是試錯,小錯雖然不斷,但大的錯誤還談不上,阿里體育給人們的印象也一直是保守的。
三年前我曾說過三句話。
第一句,是阿里體育要建設中國體育經濟的基礎平臺。這里我們要特別強調是做“經濟”,而不是做產業,我們要做全民健身,把基礎打實,賦能給所有體育產業的參與者。這也是馬云給我們定的目標。
第二句,就是我們要讓14億中國人都要參與到運動當中。從大數據來看,我們經常參與運動的人口大概是40%,國際上是70%。而從運動方式來看,我國居民參與更多的還是偏休閑類的體育運動,比如釣魚、健步走、廣場舞,都不是競技類的運動。但是從這三年的發展來看,在淘寶、天貓購買體育相關產品的消費者,每年有一億人次的增長數。
第三句,是讓運動更簡單。如果運動的門檻很高,民眾參與的熱情自然就降低了。對于很多人來說,運動更多是一種自我約束,是一件自虐的事。阿里體育要思考的就是,怎么才能讓運動變得更簡單?那這里面要考慮很多因素,除了“紅包賽”這樣的鼓勵機制外,阿里體育在很多線下場館裝了智能系統,完成了信息化。
目前,阿里體育有四大板塊,平臺服務事業部、城市體育服務部、校園體育部以及電子競技部。
平臺服務部負責線下一些店鋪與阿里其他板塊的對接,比如健身房也可以通過我們在淘寶開一家店鋪。我們也希望能與阿里巴巴、你能想到的所有版塊產生聯動,包括大麥網、釘釘、飛豬等。實際上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很多大數據和基礎的應用,阿里巴巴都已經能夠提供了,這是阿里體育的一個優勢,我們也要把它充分地運用起來。
城市體育服務部就是對于線下場館的“智慧化”運營。目前,阿里體育的“智慧場館”管理平臺已覆蓋近60座城市超過20座大中型體育場館,以及300多座體育健身場館。同時,阿里體育的健身SaaS平臺已有超過2000家健身門店入駐,用戶數量超過30萬。通過城市服務與平臺運營的結合,阿里體育希望把更多人吸引到運動場所,并把場館的各種活動有效匹配給運動人群。
當然,校園賽事、電子競技也一直阿里體育的重要板塊,但在未來,阿里體育更希望平臺服務能成為重要的應收來源。
阿里體育或許在頭兩年跑得并不快,但我認為在方向上是沒有跑錯的。領先的企業不一定是在第一棒跑得最快,但一定是能走得最遠的、走得最結實的。體育是對身體和人格的一種終身教育,我們也希望能把全民健身從運動降為活動。而在阿里巴巴全面引領新零售的大局下,我們也希望能切入細分領域,圍繞運動者,重構體育新零售場景,成為體育新零售的主戰場和切入點。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志 作者:謝蕓子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