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金融陳生強談數字經濟:從數字中來,到實體中去新金融
數字經濟成為目前的熱詞。
而日前全國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會議更是指出,要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對此,4月23日,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在“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表示,發展數字經濟的關鍵是要實現實體企業與新技術的融合。實體企業一方面需要自身不斷加大技術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要科技公司提供企業服務助力。
而從全球來看,科技公司的企業服務的發展已經有近50年時間,但在不同的技術條件下,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效果,包括信息化、SaaS化、移動化和AI化等等。
“當下的中國,正處在上述四個模式同步發展的階段,即信息化、SaaS化、移動化和AI化的四化合一。這四化合一,構成了數字化企業服務。”陳生強坦言。
他還進一步表示,“我們理解的數字化企業服務,實際上是基于企業經營的四個維度,對場景、用戶,產品,運營和管理進行全面數字化。通過對上述四個方面的數字化,科技公司可以將分群、分層后的目標客戶群帶到實體企業面前,并預測用戶的需求,然后將這些需求傳遞到企業的采購、生產、資金管理等環節。也就是說,數字化企業服務是B2B2C的模式,可以通過服務實體企業進而服務他們的客戶,它既是效率優化工具,又是收入增長工具。”
不難發現,目前京東金融已經發展到2.0階段,定位服務金融機構的數字科技公司,實際上就是用B2B2C的模式,為金融機構提供數字化的企業服務。
“在2.0階段,我們與金融機構融合,助力金融機構實現在場景和用戶、產品以及運營和管理上實現數字化。一是助力金融機構將數字資產化,二是助力金融機構將資產數字化,從資產端、資金端兩大方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陳生強表示。
比如以資產端的零售信貸業務來說,這是一個有巨大市場空間的業務,但如何做好這塊業務一直是中小銀行的難題。
“一是要能持續用較低的成本和較高的效率接觸到全新客群,二是要在全新客群和存量客群中識別出優質客戶,降低欺詐和信用風險,這二者對于數字化基礎薄弱的中小銀行而言,都是很難的事情。”陳生強指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京東金融通過解耦自身的數字化能力,做出“北斗七星”智能信貸服務產品,助力中小銀行在獲客、審核、運營、風險定價、反欺詐、貸后管理以及資產證券化等業務全鏈條實現數字化升級。
數據顯示,北斗七星幫助銀行從零開始啟動零售信貸業務,籌備期可從原來的至少半年縮短到1個月;線上線下獲客效率可以提高3倍以上,信貸審核效率提高10倍以上,客單成本降低70%以上,逾期資產回收率比行業高出15%,零售信貸整體規模提升40%以上。
陳生強還表示,“金融是第三產業,未來,我們還可以利用在金融服務上積累數字化能力,再去服務制造業、農業,直至將整個實體經濟實現數字化。”
值得一提的是,從時間節點來看,中國當下正在經歷從粗放型的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增長階段轉變、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刻,需要數字化企業服務助力數字經濟真正滲透到中國經濟增長的各個支柱產業中去。
“從技術條件來看,中國催生新興數字化企業服務的技術土壤也已經成熟。首先,移動互聯網應用全球領先。基于移動支付衍生出的各種商業模式,超過7億的全球最接納移動互聯的成熟用戶,用戶的數字化和場景的數字化初具成效,使得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具備做線上線下融合基礎的一個國家。其次,AI技術的應用全球領先。在零售、金融、物流等諸多行業,中國科技公司利用AI技術從服務C端逐步轉向服務B端轉換,連通消費端與生產端,使得產品的數字化和運營管理的數字化成為可能。”陳生強坦言,總之,適合的時間點,領先的技術,再加上實體企業思考方式的轉變,對發展新型數字化企業服務來說,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俱備。中國的數字科技公司在這種條件下,完全有機會創造出全球范圍內獨一無二的企業服務新模式,并引領全球企業服務的未來。
他最后亦分析指出,從數字中來,到實體中去,這是發展數字經濟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這個過程中,數字科技公司與實體企業應真正弄懂“融合”的精髓所在,建立起數字化的思考方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自我的迭代。
【來源:華夏時報】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