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影視公司在為BAT打工?玩家們均不認同創投圈
隨著互聯網巨頭深入影視產業鏈,傳統影視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4年前,博納影業總裁于冬曾預言,電影公司未來都將給BAT打工。4月20日,由鱘魚傳媒在北京電影節主辦的《“新格局,銳勢力”影視產業高峰論壇暨E30成立儀式》上,影視行業新老玩家對這個話題也各抒己見。
互聯網公司:內容仍是本質,服務傳統影視
阿里巴巴影業集團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李捷認為,互聯網公司進入電影行業后,發生了一些形態的改變和進化,但并沒有改變電影制作為王的本質,電影是一個風險投入比較大的行業,但同樣也很有魅力。
李捷表示,2017年中國電影在票房、銀幕數量和觀眾人次上都有巨大增長,但上座率僅為14.2%,只比2016年高出了0.3%,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娛樂形式的多元化,包括游戲等在內分流了院線電影時間,內容質量還不足以把用戶拉入電影院。
“我們認為從宣發角度最大的改變是,伴隨整個電商平臺的演進,電商平臺從電商購票進入到線上營銷,進而事實上成為了中國觀影決策平臺。”李捷表示,淘票票未來三年的平臺戰略和思考之一是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觀影決策平臺,而不僅僅是購票平臺,推動中國電影宣發和內容升級,推動用戶觀影決策的完善。
百度視頻CEO胡浩持有同樣看法。他表示,無論是大屏還是小屏,影視行業的本質還是內容本身,BAT對影視行業的滲透更多還是在資本層面,傳統的內容制作的規律并沒有辦法速成的,從內容制作、渠道分發,再到商業變現,兩者之間更多是一個互補和共生的狀態,傳統的影視行業由于BAT的參與,使得影視行業的影響力比以前遠遠的擴大。
電影制片人、后加入阿里影業并擔任阿里巴巴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圈副總裁的劉開珞則認為,誰給誰打工要從三個層面上看。首先是資本層面,投資人進來促進行業發展,影視人“應該感覺到很開心、很幸福”;其次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在跟傳統行業結合上無處不在,并非局限于電影行業;最后劉開珞認為,互聯網公司實際上是在做產業的“水電煤”,服務于觀眾也服務于片方,讓創作者、產品和觀眾間的聯系更加便捷和快速,讓好內容找到適合的觀眾。
內容制作方:分工不同,各取所長
和寧浩共同創立壞猴子影業并擔任CEO的影視制片人王易冰表示,自己并不同意傳統電影人“得好好干活,求著爸爸來買”的說法。
“我不太認可誰給誰打工的說法,市場有分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合作層面肯定更大,如果非要說打工,我們都是在給觀眾打工。”王易冰認為,BAT都是資源性平臺,做內容則更像是一種手藝人,如同種地春耕秋收,無論多么高的科技也不能違背這個規律。“只要你的內容足夠好,我相信所有的平臺都愿意跟你合作,不光是BAT。”王易冰說。
不久前與騰訊簽手的新麗傳媒是影視內容制作的老牌公司,新麗傳媒高級副總裁兼新麗電影總裁李寧同樣認為,“內容做好了就會有資本涌入,就會有資本向你伸出雙手,引起資本的重視”。李寧表示,自己相信“無論在什么樣的市場變化下,專心把擅長做的事情做好,自然會有資本上來敲門,自然有人伸出擁抱的雙手”,而“影視、互聯網視頻、短視頻、移動終端將來是融合一體的,不會成為你搶我的飯碗,我搶你的用戶這樣的情況,一定是互利互通的”。
在去年制作出爆款網劇《白夜追兇》,同時也是內容制作新生力量的五元文化CEO綦倩榮認為,BAT從資本、渠道、平臺、數據層面,都給內容公司提供了很好的幫助和支持,也為好內容順利呈現給觀眾作了強大后盾,應該是一種擁抱和彼此成就的關系。
文|李超
來源| 騰訊一線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