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臺綜超爆款網綜2倍播放,多渠道下電視競爭力依舊水煮娛
4月份的臺綜市場可謂熱鬧非凡,《奔跑吧2》《向往的生活2》《極限挑戰4》幾大衛視的王牌節目相繼回歸。在臺綜不斷被唱衰的今天,Q2綜N代的集體回歸能否扳回一局,將直接關系到臺綜后續的發展。
截至目前,《奔跑吧2》首期節目累積播放量破6.1億,上線當天便以1.4億網播量登頂榜單,還順便將節目第一季也帶到了榜單第四的席位,這樣的成績遠超今年所有頭部網綜的首播數據。加之《歌手2018》《王牌對王牌3》收官之戰,當晚電視端一片紅火,仿佛一夕回到了“臺綜盛世”。
數據來源:藝恩數據
綜N代乏力成普遍現象?
頭部臺綜超爆款網綜2倍播放
過去的一年里,網綜爆款頻出,電視綜N代創新乏力、收視下滑,臺網平分秋色,成了業內反復被提及的問題。今年Q1電視綜藝一片寂寥,網綜趁勢而起,臺綜不斷被唱衰。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作為臺綜頂梁柱的綜N代真如不被看好的那般衰落嗎?
電視綜N代收視連續下滑,許多人會根據收視數據的下跌來判斷綜N代的不景氣,卻忽視了臺綜不斷走高的網播量,隨著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觀眾的移動收視習慣日漸養成,臺綜不僅在衛視端播出,也在視頻網站、社交網站等多渠道播出,觀眾注意力自然會發生轉移,因此收視下降并不能說明臺綜整體聲量的下跌。
據藝恩數據顯示,《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網播量為11億,隨后每一季網播量均持續穩定攀高,《中國新歌聲》達到了52.6億;《奔跑吧兄弟》第一季便有60.1億的網播量,后續聲量持續增大,更名后的《奔跑吧》第一季達到92.9億;《我是歌手》從最初的1.1億,到《歌手》2018的25.8億;《極限挑戰》從26億,到第三季的47.1億……
臺綜網播量傲人,《奔跑吧》《中國新歌聲》《極限挑戰》等老牌電視綜藝在電視端占據主流收視的情況下,其網播量仍遠超去年爆款的《明日之子》42.7億、《中國有嘻哈》31.3億的網播成績。
據CSM52城衛視收視數據顯示,《奔跑吧2》首期收視率達2.038%,成為開年來第一部收視破2的臺綜。首播數據已經相當可觀,卻還是被拿來與多年前的收視數據對比,忽視了大批觀眾轉網觀看的分流。臺綜的影響力不能單獨依靠收視表現來衡量,而應該結合多方數據給出綜合評估。
此外,綜N代經過多季的發展,模式固化、創新乏力、審美疲勞,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市場淘汰歷程,能夠“芝麻開花節節高”突破以往取得新高的并不多有。
縱觀整個綜藝市場,臺綜有著二十余年的歷史,綜N代數量龐大,而網綜才誕生了短短數年,市場上的網綜大多保持著第一季的新鮮感。《奇葩說》《火星情報局》等網綜綜N代同樣日漸式微、影響力下滑。據豆瓣評分顯示,已經走過4年的《奇葩說》口碑一季更比一季低,從第一季的9.1到第四季的7.8分,同樣面臨持續走低的頹勢。
可見,綜N代疲軟是臺綜與網綜都會遇到的挑戰,“綜N代的疲軟=電視綜藝的衰落”或者“新綜藝的紅火=網綜的崛起”是十分偏頗的結論。
試問,哪一檔網綜能夠保證自己在五年八年后還能繼續存活?還能媲美今天不被看好的《奔跑吧》《歌手》《快樂大本營》等老牌電視綜藝的影響力?
電視規模內容優勢仍存 臺綜廣告作用不容忽視
身為傳統大眾媒體的電視雖然一直被唱衰,但其作為整個媒介發展過程中唯一的家用媒介,多年來在客廳文化中的獨特性,仍然保持著新興媒體難以企及的內容優勢、規模優勢。
CNNIC第41次互聯網報告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底,網民總量7.72億,占總人口的55.8%,相比電視99.6%的觀眾規模遠遠不及,僅與每日電視規模相當。這也是臺綜在衛視端播出后,還能在網絡端取得遠超網綜播放成績的規模優勢。
而在用戶日均使用時長方面,近五年來,實際電視觀眾收視時長保持在250分鐘左右,相比CNNIC報告中網民每天231分鐘的上網時間要高出近20分鐘,電視觀眾收看時長的高位維穩也說明了電視媒體的內容競爭優勢。
更名后的《奔跑吧》第一季收視下滑,成為臺綜被唱衰的最好佐例,業內紛紛表示其第二季的招商堪憂,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奔跑吧2》招商5億,金主們仍舊看好綜N代的影響力。
電視作為一種共識性、低門檻、能夠激發巨大影響力的傳播樣式,在傳遞情感表達力、引起共鳴、凸顯賣點、最大程度抵達受眾、二次傳播等方面,對于表達品牌訴求,塑造和提升品牌形象,有著其他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
網綜與臺綜對于廣告的品牌效果而言具有完全不同的作用,電視端基于自身的高覆蓋率、高傳達率,對于品牌打響知名度而言具有難得的先天優勢。此外,電視媒介在發展歷程中積累起來的口碑與公信力,對于提升品牌調性、塑造品牌形象具有突出作用。
而網綜由于嘻哈、街舞、機器、偶養等青年圈層文化的新鮮感、年輕化,對于凸顯品牌的個性、年輕、潮流而言具有題材優勢。但與此同時,隨著政策監管的趨緊,網綜也潛藏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因此對于日常快消品、家居生活用品、中老年保健品、頂尖奢侈品而言,電視廣告的觸達率、針對性仍明顯優于視頻網站。近兩年衛視的廣告也逐漸回流,收入趨穩。
媒介融合進入改革深水區 臺綜多渠道分發內容永存
進入后電視時代,新興媒體迅速崛起,網綜憑借自身獨特的渠道優勢、題材優勢在話語權、影響力上都得到了提升,但傳統電視媒體的優勢仍不容忽視。
觀眾的觀看媒介從客廳向移動互聯網轉移,臺綜在衛視的收視下滑是不爭的事實,但其在視頻網站同樣擁有強大吸睛能力,這其中觀眾的收看渠道雖然發生了改變,但臺綜的聲量卻并未削弱。
從2017年的綜藝市場來看,臺綜網絡播放量破20億的有7檔,破50億的有2檔;而網綜網播量破20億的只有4檔,且沒有出現破50億的節目。這些網播數據還是在臺綜已經在電視臺播放后僅網絡端的數據,可見一直被唱衰的臺綜并沒有想象中的差!
數據來源:騰訊娛樂2017綜藝白皮書
在媒介融合過程中,用戶移動收視習慣日漸養成,臺綜將跨越傳統意義上的電視屏,擴散到我們日常接觸的多種移動終端,以更加多樣化的形式呈現給觀眾。因此,衡量臺綜的影響力也不應當局限于衛視端的收視數據,渠道的多樣性,反而有望使臺綜的影響力在媒體共振效應下,實現不降反升。
未來,也許臺綜真正應該擔心的不是綜N代是否能夠延續中流砥柱的作用,而是如何再造高峰,為臺綜注入新鮮血液,完成更新迭代。
來源:烹小鮮 作者:沐漁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