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迪協信參加“非遺進清華” 研修班結業成果展VR/AR
2018年4月13日,啟迪協信集團受邀參加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主辦的“非遺進清華”第六期、第七期研修班結業成果展暨傳統工藝振興研討會。活動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隆重開幕。此次展覽以青瓷與大漆為主題,展出了來自全國各地的40名青瓷和漆藝非遺傳承人創作的傳統與創新的跨界藝術作品,全面展現了傳統工藝在當代生活中的活力與魅力。
“非遺進清華”活動是文化部、教育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的項目之一,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承辦,旨在促進傳統工藝融入當代生活,激發傳統文化自身活力,實現傳統工藝的創造性轉化與國際化的協同創新。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北京市文化局非遺處相關領導、清華美院非遺研培項目組、導師代表與40余名非遺研修班學員,以及來自政府、企業和媒體的百余名嘉賓出席了開幕式。
開幕式現場
出席開幕式的領導與非遺項目組導師、學員合影留念
展覽開幕式上,清華美院藝術史論系主任陳岸瑛、陶瓷藝術設計系李正安教授、劉潤福副教授、工藝美術系楊佩璋副教授、院培訓中心孟凡順、李凡等研培項目組成員上臺對各參與方表示感謝,并對各位傳承人取得的學習成果表示祝賀。之后,研修班學員代表馬銘發言,表示學員們通過這次學習受益匪淺,青瓷和大漆的碰撞更使學員們開拓了視野。發言結束,在場領導、導師為傳承人學員頒發結業證書并合影。
出席開幕式的領導與嘉賓為非遺研修班學員頒發結業證書
2017年5月,來自全國青瓷和漆藝行業的40余名青年骨干走進清華園,展開了為期一個多月的學習。本屆非遺研修班首次與全球創新設計研究生項目(GID)進行融合,由9名來自皇家藝術學院和帝國理工的高材生和我院10余名研究生組成設計師團隊,與研修班40名非遺傳承人通過分組合作的形式,在跨文化、跨學科的學習氛圍中展開了密切的交流。經過10個月的潛心創作,學員們重返北京,帶來了共計120件套精彩紛呈的結業作品,其中包括傳統作品、創新作品和“1+1”跨界合作作品。開幕式結束后,啟迪協信領導同事與文化部非遺司領導、清華美院導師及行業專家一起共同參觀了結業成果展,針對作品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交流。此次展覽,帶來了一場傳統文化藝術的視覺盛宴,展現了傳統工藝在當代生活中的活力與魅力。參展作品得到了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多件作品被稱贊水平達收藏級別。
展覽現場
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王晨陽副司長、清華導師陳岸瑛、楊佩璋與非遺研修班學員討論作品
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郝永安處長與非遺研修班學員討論作品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陳岸瑛現場與非遺研修班學員討論作品
觀展結束后,啟迪協信參會領導還與政府、專家和傳承人共同參觀了宋慶齡體驗中心粹空間,并對空間開展的青少年非遺傳承教育的活動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粹空間”位于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四層,立足中國傳統文化之粹,分為國學書院及非遺傳承兩大主題區域,面向以青少年為主的泛大眾開展傳統文化傳承教育,旨在通過互動體驗、培訓課程、主題活動等多種形式培養青少年及泛大眾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促進國際文化交流。
工作人員帶領嘉賓參觀宋慶齡體驗中心粹空間
下午的“傳統工藝振興研討會”中,清華美院教授、非遺文化專家學者及文化產業服務機構、企業家等就如何促進傳統工藝融入當代生活、打造并普及青少年非遺傳承教育項目、有效整合優質產業資源、形成非遺產業發展合力等議題展開討論與經驗分享。對傳統工藝的傳承與創新、非遺企業創新發展路徑與產業化提升等提出了新思路。
傳統工藝振興研討會現場
啟迪協信作為啟迪控股旗下的子公司,自成立起,秉承“源于清華、服務創新、產業興城、科技報國”企業宗旨,始終圍繞服務清華大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國際合作”的五大定位開展工作。未來啟迪協信將繼續參與并支持“非遺進清華”的各項活動,依托啟迪協信在全國的科技園服務網絡,不斷開展科技人才培養、傳承歷史文化精髓,展現非遺文化魅力。啟迪協信集團本部、啟迪協信天津公司、蘇州公司、啟迪眾創工社、啟迪時尚科技集團等十余位同事參加了此次活動。
展覽作品欣賞
《脫胎扇形盒》陳會軍,皮胎漆器工藝
《大棋局》張效裕,北京雕漆
《梅花香自苦寒來》游秀明,脫胎漆器髹飾技藝
《百子圖圓盒》馬靜,螺鈿漆器髹飾技藝
《龍鳳大屏風》陳湘,脫胎漆器髹飾技藝
《復古屏風》薛夢瑤 ,平遙推光漆器
來源:新浪游戲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