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行業大洗禮,涅槃重生后會發生什么?水煮娛
短視頻行業正在經歷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禮。
繼內涵段子下線后,抖音宣布關閉直播和評論;微博聯合秒拍、一直播展開涉未成年違規違法內容專項清理,微信和QQ將暫停短視頻APP外鏈直接播放功能;快手在宣布將招募3000名內容審核人員后,今天推出“家長控制模式”,在該模式下將只呈現適合未成年人觀看的內容,用戶無法進行打賞、充值、提現等行為,也無法進行直播。相信更多短視頻相關平臺如陌陌、美拍的動作也正在醞釀之中,毫不夸張地說,短視頻正在迎來一次涅槃。
那么,接下來短視頻行業會發生什么?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幾個變化:
1、內容驅動短視頻已成為行業共識。
此前短視頻平臺,算法、產品等等都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現在看來短視頻將由內容驅動,算法和產品的價值是提高分發和變現效率,給用戶更好的體驗,內容才是短視頻平臺的靈魂。未來,短視頻平臺都會設置類似于總編輯的職位,不只是要招聘更多內容審核人員,而是要通過編輯運營等形式來對內容的調性和方向進行引導,不只是要求內容健康,還要優質。從“有”到“健康”再到“優”,會是短視頻平臺內容進化的必經之路。
要記錄美好生活的短視頻平臺不可能采取自制模式,第三方創作的開放模式,可以讓內容更加豐富,不過只有對內容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治理,進行系統性的內容建設,才能可持續地發展。
2、短視頻創作者要回歸到內容價值本身。
短視頻創業者同樣要重視內容本身,不能為了拿到補貼或者分成,抑或粉絲而做違規或者低劣的內容,也不能面向播放量做內容,未來的流量一定會優先給到優質內容,“內容有何價值”本身會成為一個很重要的也是必須要想清楚的問題。目前短視頻平臺已經將流量傾斜到優質頂部賬號的內容,信用好、有品牌、有持續優質內容創作力的賬號,會成為短視頻平臺上的香餑餑,而標題黨等等毫無營養的內容則會成為被淘汰的劣幣,要么轉型,要么出局。
3、短視頻創作者要遵守規則避免踢貓效應。
短視頻創作者要注意規避“踢貓效應”。短視頻平臺會將監管需求傳導到平臺的管理上,對違規行為的措施會下狠手,封禁賬號會成為常態。因此短視頻創作者需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遵守法律法規;第二件事是遵守平臺規則;第三件事是多平臺運營,不能依賴單個平臺,因為粉絲很可能在一夜之間清零,且不可恢復。當然,如果能做好第一二件事情就不需要考慮第三件事情。
4、短視頻平臺要注重算法與價值觀結合。
這已是老生常談的問題,算法依然很重要,它可以提高分發效率、用戶體驗和變現效率,不過算法卻不可依賴,它只能是輔助的工具,短視頻平臺必須構建自己的價值觀體系,且要高于社會的最低要求。同時要通過人機結合,投入大量資源,將價值觀體系落地到算法中,才能承擔起社會看門狗的職責。扎克伯格在聽證會上說的這句話現在很是應景:“我們不是一家媒體公司,而是技術公司,但是我承認作為平臺也應該對平臺內容負責”,連他都有這樣的覺悟,何況是短視頻平臺?
5、短視頻平臺攜手共治而不再各自為政。
在商業層面,因為行業屬性,短視頻平臺不會發生類似于出行行業的合并(因為不需要規模效應,參考門戶網站),不過在治理層面,短視頻平臺卻會攜手共治。一方面,從技術層面這是必要的,比如黑名單共享制度,對于累教不改的賬號以及背后的運營者,全平臺封殺會成為必然;另一方面,從此前視頻等行業的發展看,這是必然的趨勢,就像搜狐、騰訊等等視頻網站聯合成立版權保護體系一樣,未來短視頻平臺牽手,分享平臺治理經驗等等行為,會成為一個常態。
6、短視頻平臺短時間受挫長時間受益于此。
目前一些與短視頻有關系的中概股已經受到一些影響,短視頻創業類公司估值同樣受到很大影響。不過長期來看,監管政策落地意味著不確定性正在被消除,同時行業會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既然短視頻沒有被全面否定,就意味著行業本身是被認可的,只不過有一些漏洞要被修補。這樣看來,近期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對行業未嘗不是好事。
短視頻行業在過去幾年飛速前進,現在減速檢修、更換輪胎,是為了以后更加安全,走得更快更遠。
來源:羅超頻道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