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導演親自呼吁抵制,《西北風云》背后有著怎樣的內情?水煮娛
有什么比票房只有286.3萬,劇情空缺、生搬硬套、配音奇怪以及豆瓣僅3.7分更可怕嗎?
有的,那就是連它的導演都親自站出來呼吁抵制這部電影了。
由任達華、余男主演的《西北風云》上映后連續遭遇的各種負評后,就在昨晚,其導演黃璜站出來在知乎以及公眾號等處發文陳述自己當年的遭遇:制片人“涉案”、投資人輪換、余男等演員被趕、劇組被迫殺青、拿不回劇本的版權……
甚至連該片后續的發行情況,黃璜也直言:“它要上映的消息,我也是經人告知才了解。”
梳理《西北風云》背后的出資方,河豚君發現,其背景有做房地產的、做網絡技術的、有做餐飲的、有做實業的……但基本上就沒幾個做影視的,更可怕的是,這里面還涉及到多宗官司,就連其他的知情人士都忍不住告訴小娛:“這個電影為什么這么爛也要上,估計和許多合同中規定了上映期有關,上了,票房不好不是出品方的責任,不上就麻煩了。”
而這一切,最早還得從2014年說起。
內容缺少25%,美學、電影感缺少80%,《饕餮刑警》怎么就變成了《西北風云》?
根據《西北風云》導演黃璜在“關于這個影片項目的始末”中的說法,2014年12月26日,原名《饕餮刑警》的電影開機。當時的出品公司是“華影億時代國際影業和中恒億時代基金”。
據小娛從劇組處打聽,當時姚晨也看中了這部片子的潛力,但黃璜已經找了華影億,基于誠信,黃璜仍堅持和這個影視新手合作下去。
原本一切進行得很好,誰知在開機第20天時,黃璜被制片人告知沒有錢。
制片人的說法是,投資方根本沒有足額給夠拍攝款,只給了三分之一。按投資人的說法是,制作方包括制片人在前面款項中出現了貪墨的情況,所以要查要換人。
10天之后,舊制片人被解職,舊的承制方也要出局。華影億時代決定派另外一撥投資人過來繼續做項目。
“這波投資人則是現在《西北風云》的出品方之一華視友邦影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簡稱‘華視友邦’)。”《饕餮刑警》劇組工作人員告訴娛樂資本論。
在這里,沖突開始發生。該劇組工作人員告訴河豚君,舊制片人不愿意把這樣的一個項目輕易易主,僵持之下,華視友邦趕走了劇組演員,并替換了新制片人。
黃璜在公開的文章中也表示:“后面的故事就是這些人撤了攝影師,取消了錄音(說是聲音后期配就好了,干嘛要現場收音——那也是我第一次聽說拍電影也可以用這一招)。還有不給演員高捷老師訂機票,讓他不用回來了,當然尾款也不給打了……”
為了不讓自己的心血白白流失,黃璜妥協了,繼續拍攝。
黃璜與新制片方之間的沖突也在一次次的事件中升級。
比如,“我們原定計劃是拍攝50天,演員的檔期也都事先簽好,因為停機的十天。女主(余男)的檔期已經過了,然而演員老師自己表示可以把片子做完,甚至愿意不去計較多出的費用。”
“但是對方卻不買賬。新上馬的制片人說你就算不拿錢,我是不是還要給你出酒店錢房車錢。他在女演員老師的面前拿頭連連撞墻,用這種近乎潑皮的方式讓演員們離去了。”
“于是沒有了主演,只給我留了個替身,讓我把片子拍完。”
最終到了日子,劇組散伙,片子也沒有出來。
到了2015年初,黃璜接到通知去看片,他發現一個普通操機員用現有的素材加上旁白換了講述方式,更改了故事脈絡甚至人物關系。
“當時黃璜也嘗試說服制片方補拍一些場景。但那時候,制片方已經失去了熱情,而且會花費較大的造價,不劃算。”該劇組工作人員告訴娛樂資本論道。
投資方華視友邦和黃璜導演之間就相互為難,就這樣,《饕餮刑警》匆匆結束了后期。
具體有多么草率,比如說:
1.里面余男的戲份脫節了,許多人物動機都依靠旁白和字幕在做解釋
2.全片都是冬天拍攝的,但字幕仍堅持寫著“八月十五”
3.最早粗剪版的音樂,為了示范,是導演隨意找了個《春光乍泄》原聲鋪上去的,但最后制片方在沒有拿到版權的情況下,竟然直接用了。
說起現在的成片,黃璜仍感到十分的難受和荒誕:“如果是純劇本和素材的損失,和原計劃相比,可能是丟失了四分之一的內容;如果是美學損失,電影感損失,可能幾乎是百分之八十。”
這里面不單是內容層面受到了影響,在發行層面也是波折不斷。
河豚君在查找資料時發現,同樣在2015年,華視友邦與寧波圣萊達文化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寧波圣萊達”)雙方合同約定,華視友邦向寧波圣萊達獨家轉讓影片《饕餮刑警》完全版權。華視友邦于2015年12月10日取得《電影公映許可證》,寧波圣萊達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負責2015年12月20日在全國院線公映。
結果華視友邦因未能如約獲得《電影公映許可證》構成違約,最終,需賠付寧波圣萊達4000萬元。
黃璜合同的簽約方是華影億時代,且合同中有一條是:這個項目轉讓必須經過黃璜本人允許。2016年,黃璜嘗試通過法律途徑來獲得《饕餮刑警》的版權,甚至想過自己來買版權。但最終法院還是把《饕餮刑警》的版權判給了出品方。
盡管心里很不滿、很委屈,黃璜還是沒有別的辦法。在公開信中,黃璜也說,“我也奇怪我的合同里給我歸屬的僅有的權利,我都得不到保障”。
就這樣,黃璜導演一步步失去了對該片的控制權。2017年12月,《西北風云》發布了概念版海報,稱將于2018年1月19日上映。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延遲到4月13日,也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版本。
為何要改名為《西北風云》?該劇組人員告訴小娛:“一方面是為了避免糾紛,另一方面也是根據現有影片情況,做了調整,投資方中有甘肅那邊的人,就想和西北人套近乎,能更加精準的吸引目標觀眾。”
出品方越加越多,誰才是《西北風云》背后最大的金主?
根據貓眼專業版的數據顯示,《西北風云》的主要出品方是千易傳媒有限公司和華視友邦影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方是華影億時代國際影業(北京)有限公司(簡稱“華影億時代”)、北京中恒億時代資產管理中心(簡稱“中恒億時代”)、華羲久鼎影視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重慶鳳九影業有限公司、北京蒙太奇環球影業有限公司 [中國]。
陳彤對外擔任法人的公司
河豚君梳理出《西北風云》背后的出資方背景,做房地產的、做網絡技術的、有做餐飲的、有做實業的。這些公司明顯的共同點是他們成立時間較短,屬于新公司。而此部電影的出品方華視友邦和千易傳媒有限公司的法人為同一人——陳彤,關于此人的信息也無從查知。
其中華影億時代和中恒億時代是最開始的出品方。小娛分析其背景發現,華影億時代是2012年11月成立的公司,其背后的主要投資方是楊鑫和楊克強。楊鑫曾是做網絡技術和餐飲。楊克強則是甘肅一家實業公司的老板。
中恒億時代是2014年3月成立,2016年出現經營異常情況。其中華影億時代、李群也參與了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李群曾在2014年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至于重慶鳳九影業有限公司,其是2016年7月成立,投資方是重慶邁瑞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2004年6月成立)。它的背后股東則有3個;1,重慶市沙坪壩區國有資產管理中心;2,國開發展基金有限公司;3,中國農發重點建設基金有限公司重慶市沙坪。
華羲久鼎影視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也是2014年7月成立,其由張飛云和王玉芳投資。其中在2018年3月14日,股東由張飛云變更為王玉芳。這兩個人背后的公司則多為房地產相關。
“之后的幾個出品方,都是最后為了分散風險,又多找的出品方。大家心里都明白,這部片這個情況,是賺不到錢了,但能回點本就回點吧。”該劇組工作人員說。
其實從《西部風云》兜兜轉轉的這四年,可以發現,一部影片從最開始立項到拍攝,的確波及很多,這次事件,不僅牽扯外行貿然進入影視行業,還有資金風波、導演的委屈、制片中貪墨問題,可以看到整個電影制作背后的工業化程度是否成熟。
這個案例,連導演都會親自站出來呼吁抵制自己曾經的心血,不難看出其被傷害的程度。如何保護創作規律,通過成熟的工業化電影體系,讓更多電影人能脫穎而出,創作出更多更好的電影產品,也是目前行業最為關心的。
【來源:鈦媒體 作者:娛樂資本論】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