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不死 投資人說新機會在這五大方面VR/AR
前幾年特別火的虛擬現實/增強現實(VR/AR),在最近兩年的創投圈似乎有無人問津的跡象。由于硬件體驗較差、落地場景又遲遲未定,讓這個行業從曾經的風口直接跌落。
盡管聽到行業融資的消息好像少了,但在“行業寒冬”的部分觀點下,有數據報告卻打了眾人的臉。日前,由HTC Vive聯合一眾風投公司成立的VRVCA(虛擬現實風投聯盟)聯合投中集團以及兩家行業媒體,共同發布了《2018年VR/AR行業年度投資報告》。報告中顯示,2017年全球VR/AR投資規模仍然持續上漲,達到近30億美元,同比2016年上升12%。
而展望2018年,近90%的投資人認為,今年VR/AR行業的投資總額有望與2017年整體水平持平甚至更高,而新的投資機會或許也將在今年涌現。
硬件受關注度驟降
從投資輪次看,行業資金和融資事件主要集中在中后期和種子/天使輪;A輪占總體項目和融資比例逐漸降低。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個現象,主要是因為在行業初期階段,VR/AR初創公司在行業方向不明及缺乏數據的情況下需要更長時間驗證企業和產品價值。此外,早期與中后期間的過渡資本不足,以及種子/天使輪平均融資額上升等也是重要因素。
行業領域方面,由于平均交易規模較大,工具及底層技術(40%)和硬件類項目(35%)仍然占了總投資額的大多數。從融資項目數來看,企業/垂直行業的融資項目在過去兩年翻了5倍,成為投資人最活躍關注的領域;而在游戲和娛樂等內容行業,投資者態度則變得更加謹慎,投資集中于各類別的頭部工作室。
業內分析指出,由于硬件出貨量低于預期,投資者的關注重點從早期的硬件和內容(較依賴消費者滲透率)轉向具長期投資價值并能跨內容和平臺應用的工具與底層技術,以及能夠快速驗證產品價值并產生收入的企業/垂直行業領域。
有投資人接受證券時報·創業資本匯記者采訪時表示,資本的謹慎是正常的,商業模式不清晰、回報率不明、硬件設備都未普及等。當前投資VR的風險極高,敢提前進入的資本都是來做戰略布局的,還有一點夢想信念的支撐,那就是相信產業未來的發展前景。
在他看來,硬件的投資風口已過,獨角獸難以出現。對投資人來說,垂直方案也會有機會,比如會議,房地產,旅游等,關鍵是要找到最適合的2B解決方案。
產業投資者成為主要力量
報告指出,在2017年,行業最活躍的15名投資者共投資了約150個項目;全球最活躍的機構包括Vive X、Presence Capital、The Venture Reality Fund、Tokyo VR startups、精準資本、Colopl Next等;國內的活躍投資機構則包括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松禾資本、鼎翔投資、UCCVR等。
同時可以看到,主流的傳統風投基金(如紅杉、IDG、啟明、經緯等)在過去曾對行業進行一些早期的布局,而從目前來看這些投資項目并未獲得重大的成功,因此在短期內這些投資人對VR/AR行業將持續關注但出手會相對謹慎;而專注VR/AR的風投基金則依然積極投資VR/AR領域的項目,但由于已經在行業關鍵的節點進行過不少投資,因而在尋找新標的時面臨著避免跟現有投資組合業務重疊的挑戰。
從實踐上看,隨著越來越多行業意識到VR/AR技術在業務上的應用價值,具產業背景的投資者在2017年成為投資的主要力量;這些投資者比起普通財務投資人往往更了解相關初創的價值,投后也可以提供更多戰略和產業資源;而一些平常不涉足風投業務,專注于晚期私募股權交易或者二級市場的巨型基金(例如淡馬錫、富達、中投等)因為看到VR/AR行業孕育出高估值獨角獸的可能性(如Magic Leap、Improbable等)也開始在這領域進行投資布局。
與傳統母基金之類的LP不同,許多VR/AR專項基金背后的投資者來自產業(如科技、游戲、文娛媒體等)或者政府背景;來自這些背景的資金持續流入成立新基金,并有著較長投資周期、對VR/AR有更專門深入了解、以及對部分投資標的有著明顯傾向偏好等特點
五大潛在投資機會
對于投資人而言,項目實現退出回報是重要考慮因素。然而,目前來看,VR/AR行業仍處于初期階段,退出渠道和案例非常有限。大多數退出的金額低于1億美元,早期投資者回報在20倍以下。
有投資人直言,對于VR/AR初創企業,建議公司在種子/天使輪時盡量控制估值并多融一些錢(支撐18個月或以上),設定非常具體和明確的指標作為公司價值的驗證門檻,無論愿景多大、技術應用可能性有多廣,盡量先聚焦在少數幾個細分垂直進行商業化,以及在適當時選擇新的更適合自己產品形態和目標客戶群體的設備平臺(如一體機,移動AR等)。
談及2018年展望,業內普遍認為,資本市場及生態持續增長,伴隨著新的投資機會。大多數接受訪談的投資者認為相較于2017年,2018年VR/AR的總投資額將增加或保持在相似水平。
IDG資本TMT副總裁丁飛此前表示,VR/AR是未來的大趨勢,而且是未來將滲透至人們衣食住行的底層科學。但也應看到,由于目前整個行業的軟硬件碎片化嚴重,從采集、制作到輸出的底層技術還未成熟,所以針對各職業的解決方案也處于探索階段,用戶多處于被教學階段和獵奇階段。
云九資本創始人曹大容在接受證券時報·創業資本匯記者采訪時也認為,VR是全世界都在等待其爆發的行業,但現在之所以冷卻,是因為硬件和產品都不夠成熟,用戶體驗還處于中早期階段。在他看來,VR一定是一個趨勢,需要等硬件平臺實現后,有更多應用市場進入,還需要一些時間。
那么,展望2018年,都有哪些潛在的新興投資機會?報告綜合了多位投資人的意見,總結出以下五點:
第一,移動AR:社交、游戲、零售等方面的應用;ARCloud之類的底層技術;3D建模等。
第二,AR眼鏡:上游供應商(如光學器件、攝像頭模組等);工業級企業解決方案等。
第三,VR一體機:輕量級內容(輕交互、適合碎片化及高頻使用);底層技術(inside-out定位追蹤、壓縮/流媒體技術、計算機視覺等);硬件設備碎片化的解決方案(如協助跨設備開發的中間件、跨硬件使用的平臺)。
第四,PCVR設備升級:優質的線下體驗店及解決方案;對硬件設備用戶體驗高度敏感的企業/垂直解決方案。
第五,5G:云計算;流媒體內容和技術;LBS應用。
來源:證券時報網
證券時報記者 張國鋒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