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社交戰爭,騰訊帝國正在面臨一場空前危機有態度
正好是在一年前,在我寫的《騰訊3.5億美金投資快手,折射帝國巨大隱憂》這篇文章里面指出,當對面的Facebook全力以赴短視頻社交時,騰訊卻在短視頻社交領域屢屢折戟,全面失守,其不但沒有繼續嘗試,反而以投資的方式企圖完成戰略拼圖,這種對待短視頻的態度,實在過于草率。
而短視頻社交又代表的是年輕人的未來,所以騰訊將在接下來一階段將面臨巨大的社交隱患威脅。不過由于彼時的騰訊的微信與《王者榮耀》如日中天,并沒有人關心騰訊的這一短板。
旦一年后,這場危機果然到來。
短視頻社交,終于揭開了騰訊的短板
此前一階段,騰訊剛剛公布了自己2017年Q4財報,數據顯示其增速也終于放緩。而各界評論也一致指出,當前的騰訊盡管通過投資以及各種拆分獨立上市戰略,將自身流量價值發揮到了最大,今年拼多多借勢微信的崛起令人激動,但是作為騰訊的核心,社交產品,其卻顯示出了競爭上的高度懈怠。
甚至有人開始將騰訊對比為當年的如日中天的百度。
QuestMobile《2018年春節娛樂洞察報告》顯示,抖音的數據增長極為恐怖,在春節期間最高日活達到了6500萬,而如果將快手、抖音、西瓜視頻、火山的最高日活相加,也已經差不多達到2.5億,而QQ不過是5億日活,已經達到一半。
關鍵是前者在迅速增長,而后者已進入下滑階段。
這也反過來解釋了,QQ在2017年第4季度的同期下滑高達9.8%的日活,原因正是來自于短視頻的沖擊,如果騰訊再不努力,2018年底,QQ日活被這些前者的日活總和超過,也不無可能。
重新審視騰訊的社交基因弱勢
為何騰訊能夠壟斷國內的熟人社交,但是在短視頻社交上卻毫無建樹?例如騰訊的微視失敗(現在已重啟),微信的小視頻失敗。
這件事我認為需要從騰訊的社交基因再思考。
表面上,微信是超越QQ的新物種,取代了熟人社交的霸主地位,但實際上,微信的社交邏輯依然在騰訊的社交安全區,即熟人關系的封閉式社交,其并沒有嘗試過真正的開放式社交。
我認為最大的一個遺憾,可能是騰訊從來沒有與Facebook來過一場硬碰硬的戰爭,導致騰訊無從理解“熟人+開放”社交的邏輯優勢,沒有對手將騰訊置之死地,其也不會迎來真正的重生。
“熟人+開放”的好處,意味著產品可以圍繞社交,進行更大尺度的探索以及伸縮,諸如Facebook利用開放的特性覆蓋Snap的功能,推出“快拍”,最后成功碾壓Snap。
換句話說,只要Facebook活著,有任何社交對手出現,其都可以無情覆蓋碾壓,保持一定的活力,而對于騰訊的微信和QQ則很難做到,因此只能不停的開辟新產品線。
說回短視頻,由于短視頻社交必須是開放式的廣場社交,而騰訊顯然并沒有這種基因。
短視頻社交崛起,本質上是科技平權帶來的文化變遷
微信不可能抓住短視頻社交的機會,唯一的希望是QQ,而眾所周知的是QQ原本是圍繞年輕用戶進行戰略布局,但最終卻做成了圍繞對抗微信進行戰略布局,越走越偏,加入了各種支付、電商等等各種累贅功能,越來越像微信,也越來越遠離年輕人。
說一個直觀的畫面。
作為一個荷爾蒙爆棚的年輕用戶,第一次打開QQ和微信這兩款產品,其很難感覺到自己潛藏的荷爾蒙被激活,同時他也無法在其中釋放自己的荷爾蒙,這里只有表情圖和文字交流,是令人感到壓抑的二維空間。
這就是當前騰訊最大的癥結所在。
對于騰訊來說,其真正沒有捕捉到的,是科技平權后,正在悄悄發生的文化變遷。
而這種文化變遷,也可以看作是個人主義的崛起,任何有表演欲望的個人都在逐漸成為泛娛樂內容的生產者,而唯有開放式社交、短視頻的形式才能夠將他們的內容傳播到最大,實現更大的收益。
這與短視頻無關,只與人性有關。
騰訊并沒有給科技平權后的大眾一個釋放的出口,而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則在完成這一過程。
再說一個趨勢,當短視頻用戶大到一定程度時,其所取代的就是用戶的QQ空間,而屆時QQ對用戶的價值就只剩下一個脆弱的通訊錄,而目前QQ對一部分用戶的價值已經如此。
一旦這些短視頻平臺最后連通訊錄都打通,那么對于QQ來說是更加危險的事情。
如果騰訊失去了年輕用戶,這場危機將是空前的。
騰訊已錯過窗口時間,QQ的改版可能是唯一希望
距離我寫上篇文章已有一年時間,而騰訊在這一年中騰訊依然沒有重視短視頻社交,其在8月重啟了微視項目,但是更新速度和運營力度,都非常松懈,戰斗力薄弱,產品不溫不火。
可以說,在短視頻領域,騰訊過去一年的時間都是荒廢的,這樣寶貴的窗口時間也在拱手相讓。
反之,抖音的發展速度已經讓所有人感到了威脅,其從一個無名小輩,最終達到了快手一半的日活,終于在當前引發了騰訊的警惕。
不過按照騰訊做產品的一貫思路,其向來都是推出新產品,然后用流量優勢,導入QQ用戶的策略,來打擊并且熬死對手,例如“全民K歌”后來居上,對“唱吧”的無情碾壓。
百度指數的數據顯示,后來居上的“全民K歌”的搜索量已經15倍于“唱吧”。
那么在短視頻社交領域,騰訊是否還能重演這樣的戲碼?
但這里我要做一個無情的判斷,騰訊這次的對手是今日頭條系,是行業公敵,如果說“唱吧”是蝦兵蟹將,那么“抖音”則可算是天兵天將,頭條、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悟空問答等等每一款產品都能把行業攪得腥風血雨。
騰訊為了對抗頭條系,甚至調整了OMG部門來全力以赴,但現在頭條系的發展反而越來越好,正如同那句格言,殺不死的反而是其更強大。
墨菲定律,最壞的事情往往可能成為現實。
如果我們把騰訊的社交發展方向往最糟糕的情況進行推演,那么對于騰訊來說,最差的情況則是短視頻社交平臺們全面取代QQ,騰訊應當考慮的不是競爭,而是應當上升到保命QQ的高度。
這點,可以回過頭來百度和Facebook的危機意識。
首先是百度,眾所周知頭條的信息流推薦已經對其廣告收入造成了嚴重的侵蝕,今日頭條在2016年達到了恐怖的100億的收入。
很明顯,彼時的百度也已經錯過了信息流的窗口時間,而在2016年,百度直接放棄了開辟新產品進行競爭的思路,直接在其搜索欄下面加入信息流,破釜沉舟之后,百度最終實現了再次增長,雖然勢頭依然不及頭條,但至少可以向投資人給出財報,并安心專注于新興AI業務。
再看Facebook,其也很明顯的看到,如果再不制止Snapchat這種讓年輕人荷爾蒙爆發的產品,自己將會面臨嚴重的危機,而扎克伯格的危機意識向來敏銳且準確,Ins、Whats App現在回過頭來看都是漂亮的收購。
錯過時間窗口的Facebook為了打壓Sna,最終也直接放棄了推出新產品的念頭,一次性拿了出全部的產品線(Facebook、Ins、Whats App) 開刀,不惜一切代價的改版,加入“閱后即焚”的短視頻功能,最終才保住了地位,成功把Snap的市值壓制在200億美元之內,讓其不得翻身。
百度與Facebook雖然錯過了窗口時間,但都勇于拿出核心產品來動真刀,最終暫時扳回一局,而騰訊調整的MSG部門對抗頭條,更像是防御而不是進攻,對其核心社交產品依然有著保守或者說高枕無憂的態度。
但騰訊當前的真實處境是,其也已經徹底錯過短視頻社交爆發的窗口時間,QQ大幅下降的日活,已經證明這場危機已迫在眉睫,通過建立短視頻社交新產品再用微信、QQ導流的做法,可能不會太奏效,更何況能夠導流的QQ出現了恐怖下滑。
抖音們正在將騰訊賴以生存的社交核心逼上絕路,QQ的改版,建立“熟人+開放”的短視頻社交平臺,當前來看是唯一可以拯救其社交霸主地位的策略,也是當務之急。
但這一切,有賴于騰訊已經松懈的危機意識能否重新回歸。
以及更重要的是,能否將核心產品進行“熟人+開放”的基因轉型?這對騰訊來說也是相當陌生的領域。
一年后,我們再看分曉。
via 創業邦 首席發言者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