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誠意的好萊塢電影,中國化之路越來越難走了水煮娛
《黑豹》票房高開低走、口碑兩極分化的現象還在上演,《環太平洋2》便如法炮制般的“效仿”了前作!
截至當前,《環太平洋2》內地票房成績達到4.4億。據媒體報道,該電影北美開畫三天,進賬2800萬美元,將霸榜五周之久的《黑豹》拉下周末冠軍寶座。
根據貓眼預測,影片最終票房落腳點將在6.68億。就目前成績來看,《環太平洋2》票房成績創3月首周末票房最佳。但相比去年上映的《速度與激情8》《變形金剛5》等同體量好萊塢大片而言,該影片目前票房成績并不算太好,甚至略顯“狼狽”。
作為一部標準的好萊塢商業大片,實際上,早在5年前,《環太平洋1》就曾以近7億的票房成績,拿下當年內地票房第4。如今電影市場每年票房增長率和銀幕數量正在以爆發式的速度快速增長,在此情勢之下,巨制1.5億美元的《環太平洋2》口碑票房在內地市場“雙撲”,情勢自然不會太樂觀。
不過,隨著傳奇影業被萬達影視收購、「景甜」「張晉」等東方面孔的強勢介入和「京東」『騰訊』『青島』等廣告主的扎堆植入,《環太平洋2》的“錢景”似乎不必太過憂愁。但傳奇影業一心想要打造的“怪獸宇宙”,或許在《環太平洋2》等好萊塢商業大片接連失利之后,步履更為艱難!
“4天4.4億”,《環太平洋2》的高開低走
《環太平洋2》尚未上映之前,中國觀眾對其期待值頗高:一方面,在春節檔電影余溫日漸消散之下,觀眾形成了“無片”可觀的困難局面;另一方面,《環太平洋1》積攢下的好口碑和好萊塢大片慣有的視覺特效,較符合內地觀眾觀影習慣。
不過,隨著《環太平洋2》的票房日漸走高,該片的上座率和口碑反饋卻呈現出明顯的“高開低走”之勢。
上映首日,《環太平洋2》以44.6%的排片量牢牢占據電影市場頭部位置,而首日1.38億的票房成績也成為單日冠軍票房。上映第二天,該片票房達到3.06億,上座率為22.4%;上映第三日,影片票房成績達4.09億,上座率15.1%;上映第四日(今天),截至發稿前,影片票房成績達4.4億,上座率為6.4%。票房趨勢明顯呈現出“高開低走”的趨勢。
而票房的單方面下跌,最直接的反饋則是在該影片的質量問題上。
作為一部爆米花電影,《環太平洋2》的劇情可謂是典型的好萊塢電影套路:地球遭遇危機,多國聯合,機甲大戰怪獸。簡單的故事主線+老化的好萊塢英雄情懷都未能讓這部影片在內地吸引太多觀眾,而更為糟糕的是,好萊塢大片一向擅長的視覺特效,在這部影片中,也未達到預期效果,甚至不如《環太平洋1》。
在國內豆瓣網上,該影片目前評分為5.8分、貓眼評分為7.6;而在北美市場,影片的爛番茄指數也由首日的61%下降至58%,口碑處于不及格區域。
“中國元素”,好萊塢電影的“中國化“之路
實際上,對于《環太平洋2》的口碑票房雙“失利”,并不感到稀奇。
畢竟,《黑豹》等好萊塢大片年初市場的頻頻遇冷,已經為當下的電影市場透露出信號,即以往在內地市場暢通無阻的好萊塢大片,在今年將迎來“冷凍期”。尤其是進入4月份的電影市場,在《暴烈無聲》《遇見你真好》等一批小眾文藝片的沖擊之下,好萊塢大片遭遇空前不利因素。
相比之下,《環太平洋2》中出現的頗多“中國元素”,反倒值得關注。
據統計,《環太平洋2》中的中方聯合營銷品牌多達15家,從棒約翰的環太平洋套餐到小米定制旅行箱,涵蓋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優酷VIP會員、手機QQ、百度小度機器人紛紛在列。這其中,最為亮眼的非騰訊、京東兩家金主莫屬,而隨后青島啤酒、小米、哇哈哈等中國品牌也在影片中輪番出現。
眼花繚亂的廣告植入也讓不少觀眾表示,“這是在看好萊塢版廣告片?”。實際上,《環太平洋2》中的廣告亂入,并非個例。在《獨立日2》《速度與激情8》《正義聯盟》《蜘蛛俠之英雄歸來》等諸多好萊塢大片中,都曾有著諸多中國廣告植入。
此外,除去廣告的隨意亂入外,在電影演員上和電影制作上,《環太平洋2》也啟用了景甜、張晉、黃愷杰、藍盈瑩等多位中國演員;而上海東方明珠、北京央視大樓、廣州“小蠻腰”、西安鐘樓、重慶長江大橋等中國建筑也在影片中隨處可見。
那么,對于一部正統的好萊塢大片而言,引入諸多的“中國元素”有何目的?實際上,《變形金剛》在內地市場票房大爆之后,中國市場便成為了好萊塢商業大片不可割舍的重要市場。不少在北美市場票房失利的影片,都會選擇來內地“淘金”,如《速度與激情8》《變形金鋼5》《極限特工》《生化危機》等影片,內地市場票房基本均高于本土市場2倍以上。
此情況之下,如何挽留住中國電影觀眾則成為好萊塢電影走入內地需要考慮的最大問題。而“中國元素”植入好萊塢大片便是“權權交易”之下的產物。“輕則”如《古墓麗影》、《生化危機》《云圖》等影片中啟用的中國演員,“重則”如《變形金剛》《生化危機》等影片中植入的中國廣告。
不過,類似《環太平洋2》這樣直接有中國資本方介入的好萊塢大片,并不多見。
“怪獸宇宙”,傳奇影業的瞭望與野心
2017年,不僅是電影市場的標桿之年,同樣也是引進片在內地市場上的爆發之年。去年一年,引進的進口片共計89部,其中票房超過10億的電影達到9部。除了《摔跤吧爸爸》以外,其余過10億影片均來自好萊塢電影,這也是好萊塢大片喜歡來內地市場“淘金”的重要原因。
往年,中國資本在好萊塢電影中扮演的角色還只是“參與者”,而今隨著萬達集團以不超過35億美金收購美國傳奇影業之后,中國資本方正式進軍好萊塢電影市場。
不過,根據早前發布的公告來看,萬達集團這幾年在布局好萊塢電影之路上,并不順利。公告顯示,傳奇影業2014年、2015年凈利潤分別為-22.4億元、-36.3億元,分別占萬達影視虧損額的83%和91%。
萬達方面表示,傳奇影業將在2016年實現盈利,并在2016-2018年間合計實現凈利潤約31億元。而隨著這次收購,《長城》《環太平洋2》等電影的籌拍計劃被提上日程。
在收購的后兩年內,萬達影業也是對自家的好萊塢大片布局之路,信心滿滿。不僅提出“怪獸宇宙”概念,并為自家的每部電影投入較大力度宣傳費用,但效果皆不甚理想。
《魔獸》《長城》《金剛:骷髏島》三部影片在內地市場票房雖然不錯,但與其昂貴的制作經費相比,若不加海外市場票房成績和衍生品銷售,內地票房無望回本。
或許是影片的失利催化了公司內部矛盾。2017年傳奇影業高層出現跌宕,在年初,傳奇影業的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托馬斯-圖爾(Thomas Tull)宣布辭職,萬達集團副總裁高耀群暫時接任傳奇影業CEO。
2017年4月王健林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稱,由于傳奇影業去年的業績不夠理想,已經把它從這次上市的計劃當中剝離了出來。2017年10月,外媒報道,高群耀已退出萬達集團和傳奇影業。12月律師事務所Irell&Manella前合伙人約書亞·格羅德宣布接任傳奇影業CEO。
如今,《環太平洋2》作為傳奇影業的又一部重量級“怪獸宇宙”作品,不僅傳奇影業頗多重視,作為中方資本介入的萬達集團,在這部影片上花費的資金“鋪墊”,也是極為豐厚的一筆。
但4天破X億的票房成績,于投資成本高達1.5億美金的《環太平洋2》而言,著實不算理想。
或許,當下說好萊塢特效大片在中國的“紅利期”有所消散還為時過早,但隨著電影市場逐漸回歸理性化,“空有其表”的好萊塢大片們,若在不拿出些誠意,“老浪”拍死在沙灘上也不是不可能。
(來源:鈦媒體 作者:娛樂獨角獸)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