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保障在哪里?真正有履約險的P2P不足10家新金融
隨著合規備案的大限臨近,打破風險準備金制、去自擔保后的網貸行業,正在逐漸形成監管鼓勵的新的增信方式,以防范債權違約風險、保證投資人利益,強化持續發展動力。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網貸+保險”或將成為行業頭部平臺合規發展的風向標。事實上,國內網貸與保險的融合,主要存在保障用戶交易資金安全的賬戶安全險、保障借款人的還款能力的人身安全保險、為擔保標的抵押物提供保險的財產保險和網貸履約保證險四種模式。而業內普遍認為,履約保證保險,在保證投資人利益方面含金量較高。
較為強大的保障性也讓履約保證險目前只為少數資質較好的頭部平臺所“染指”。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網貸行業真正實現提供履約險的平臺僅包括陸金所、玖富、小贏理財(有一種貧窮是你不會理財!)等不足10家。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網貸備案、“銀保”綜合監管的落地,未來會有更多的平臺實現與保險公司合作,履約保證險的流程、前景也將進一步明朗。
合規標配 補位風險準備金
履約保證保險,即個人借款保證保險,是指保險公司向履約保證保險的受益人(即債權人)承諾,如果被保險人(即債務人,網貸中指借款人)不按照合同約定或法律規定履行還款義務,則由該保險公司按照保單約定承擔賠償責任、向投資人賠付本金及收益的一種保險產品。
上述定義可以理解為:如果當借款人到期不能如約還款,保險公司會向投資人全額賠付本金和收益。由于損失有機構實質兜底,投資風險大大降低。
此前,網貸平臺為了解決信用風險,增強平臺吸引力,往往通過提取風險備付金,在出現項目逾期時對投資人先行墊付。隨著監管的明確,這種平臺兜底的行為已經不再可行。《關于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規定,應當禁止轄內機構繼續提取、新增風險備付金,對于已經提取的風險備付金,應當逐步消化,壓縮風險備付金規模。同時嚴格禁止網貸機構以風險備付金進行宣傳。
在此政策推動下,包括宜信、拍拍貸等美股上市平臺以及玖富、人人貸(注冊領紅包)等老牌網貸平臺均先后取消了風險備付金。但備案在即,取消準備金后,如何尋求新的用戶保障手段成為平臺當務之急。由于保險機構自身擔保實力雄厚,履約能力強,市場對其提供的保險認可度頗高,不少平臺轉求與保險公司進行合作。
以近期升級履約險計劃的玖富普惠為例,可以觀察網貸與保險公司履約險的合作流程。目前,玖富與太平洋財險和中國人保財險分別合作了履約險產品,即同時有兩家保險公司為其平臺用戶提供相關保障。根據協議,借款期限為一年期以內(含一年)的借款人(投保人)直接將向太平財險或者人保財險投保(具體以借款信息披露內容為準)。借款人投保后,保險公司對應出具保單。一旦出現借款逾期,太平財險、人保財險將根據保險合同的約定,就借款人應償還的借款本金及利息向出借人進行賠付。
在業內看來,履約險在目前網貸平臺的增信和保障手段中是安全等級較高的——保險公司是持牌金融機構,一般都有充足的流動資金;此外由于保險業受到的監管強度更大,具備更強的公信力。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即時同樣是履約保證險,也有范圍和保障程度上的差別,比如百分百本息賠付、百分百本金賠付、還是僅為部分本金賠付。
以玖富為例,其與兩家保險公司是對出借人的本金和利息進行賠付。但市場上也存在平臺雖然與保險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但僅僅約定合作業務為其部分借款標的,或者有的平臺保險受益人并非投資人本身,而是平臺或股東,這種情況下出現壞賬,投資人則沒有權利直接獲得賠償,因此仍需謹慎鑒別。
風控、資產是重點
第三方數據統計顯示,目前真正擁有履約險的網貸平臺數量占比僅為1%左右。對于合作難度,業內專家認為,一是因為國內信用體系不健全,信用風險難以評估和防范;二是保監會對于信用保證保險有專門的監管文件,對償付能力、業務規模、產品種類等均提出明確要求和限制,符合規范的平臺是少數。
由于保險公司對履約險合作一向謹慎,一般需要對合作的平臺進行系統而全面評估,尤其是對風控和資產質量有著嚴苛的要求。而合作要求的“高門檻”也成為目前履約險無法成為行業標配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7年6月19日,保監會發布的《信用保險保障業務監管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中,要求保險公司在開展網貸平臺的信保業務時,就信息披露、宣傳、平臺資質等方面早做出細致的要求。并禁止保險公司與不符合互聯網金融相關規定的網貸平臺開展信保業務。
此外意見稿規定,汽車抵押類或房屋抵押類貸款保證保險業務,單戶投保人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自留責任余額超過500萬元,單戶投保人為自然人的自留責任余額超過100萬元;其他信保業務,單戶投保人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自留責任余額超過100萬元,單戶投保人為自然人的自留責任余額超過20萬元。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前市場上較為成熟的履約險大體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保險公司為關聯互金平臺提供履約險;第二類是平臺利用保險公司通道,將保證金交給保險公司,在觸發違約后拿出來墊付,這種模式實質仍是自擔保,存在違規,逐漸被市場淘汰。第三類是真正的履約險,通常要求資產很好,比如房產抵押,車輛抵押等,抵押物過戶給保險公司相關的資產公司,由借款人支付保費。此外也存在一些隱形門檻,如平臺背景、實繳資本、規模、影響力等。
網貸平臺的產品擁有小額分散的特點,注定了在風控難度系數高于普通產品。此外,履約險對大多數保險公司仍是藍海市場,其在經營上仍舊較為小心。據提供履約險的平臺透露,保險公司在承保前也會對涉保的標的進行嚴格審查,相當于同一個標的,既要通過網貸平臺的審核,還要通過保險公司的審核,同時因為引入履約險后平臺成本會提高。這有履約險的標的一般會增加平臺成本,導致標的收益降低,但安全性顯然大大提升。
上述合作兩大國有保險公司的玖富認為,業務合規程度高、展業經驗豐富、風控積淀雄厚、資產質量過硬是目前保險公司青睞的主要因素。
玖富方面認為,作為國內“老牌 ”金融科技公司,成立12年來積累了豐富的數據和用戶基礎。同時,立足于場景,構建了跨場景的消費金融生態體系,基于消費場景挖掘優質資產。除此以外,玖富自主研發了“火眼分”,并將 AI技術應用到風控、信審中,強化了自身的競爭力。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網貸行業備案之后,履約保證保險對第三方保險機構的態度將轉為積極,但即便如此,由于其高門檻的特性,要成為多數平臺標配可能性較低。
宏觀環境提供利好
在促合規、去風險準備金的行業因素推動外,業內認為,宏觀監管環境也正在為保險公司和網貸平臺的深入合作提供利好。隨著銀監會與保監會“合二為一”,將進一步去除多頭監管提升監管效率,消除監管空白,提升銀行業和保險業體系運行的合規性和穩健性,促進各類機構之間的協作與了解,有助于控制系統性金融風險。
有專家分析指出,推進銀行與保險監管的跨行業整合,符合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實際的要求。現階段,銀行與保險監管的整合難度相對較小,也更有利于市場的平穩過渡。與資本市場業務相比,保險的業務功能相對單一,風險管理的方法和要求與銀行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而長期以來,保險業務與銀行業務合作密切,在監管合作上也有較好的基礎。
而有業內人士預測,隨著銀保監管機制的進一步完善,網貸平臺聯合保險公司推出的履約保證保險,其合作流程或將進一步明朗。未來,隨著網貸備案、綜合監管的落地,在履約保證保險的強勢加持下,未來互金行業的整體信譽和口碑將大為改善,一邊將有更多的平臺實現與保險機構合作;另一邊,互聯網金融也將成為繼銀行、信托、基金等傳統金融行業之后,一個規范的新興行業。
【來源:中國經營報 】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