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手的“三體”水煮娛
3月22日,一條可能來自海外的信息,把已經被業內認為涼了的IP《三體》拉回到大眾視野。海外媒體《金融時報》說,亞馬遜有意以10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三體》的電視劇改編權,如果項目談得成功,亞馬遜版《三體》可能制作成三季系列劇。
這個消息在海外并沒有引起什么關注,Google新聞中搜索關鍵詞只有3條相關鏈接,除了《金融時報》那一條之外,另外兩家用英文呈現內容的媒體都有一定的中國相關背景。這到底是海外對《三體》確實太不關心,還是這條消息本就是針對國內而發?
在海外消息傳回國內后,一直堅持做《三體》影視改編的游族影業第一時間就站出來發聲,本在大家期待其會帶回確認消息之時,結果游族影業只強調自身是《三體》全球影視改編權唯一擁有者,這讓讀娛君忍不住猜想,這很可能只是一次游族影業的“自救”行動。
畢竟從2014年對外宣布做《三體》電影以來,到現在大家都沒有看到成片,如果再沒人關注《三體》,游族影業說不定就要涼了。
折騰的“三體”IP化
縱觀《三體》影視改編的過程,就是一次無奈又不得已的折騰,其目前的失敗結果在2009年可能就是注定的了。
2009年,張番番和其妻子以10萬元的價格,買下了五年《三體》的影視改編權、游戲開發版權,那時從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畢業的張番番,在影視方面的履歷是一部口碑還不錯的電視劇《不能失去你》,和豆瓣評分分別為4.2的電影《信箱》及7.3的《天使不寂寞》。僅從張番番的作品來看,他在影視圈沒什么亮眼成績,也似乎不具備拍攝《三體》這樣有龐大世界觀架構科幻作品的能力。
劉慈欣也是知道這件事的,但他最終還是決定賣給張番番,無非就是當時買家中張番番的出價最高。也許在劉慈欣的想法中,不認為當時任何一家中國影視公司能夠良好呈現自己的作品,倒不如誰給的錢多就賣誰,畢竟那時劉慈欣已經辭掉了工作,全部收入都來自寫小說,一筆10萬元的買賣并不算虧。這個想法在2015年劉慈欣接受的采訪中也能看出來,他希望大家支持電影《三體》,“拍爛了總比不拍好”。
而大劉這種怕沒人拍的“擔憂”,也不是無中生有,至少到了2018年《三體》的影視作品也確實一部沒拍出來,想要參與到《三體》項目中的玩家也沒幾個。
雖然可以說劉慈欣對自己的作品有些不負責任,但在2009年就發現《三體》潛力的大影視公司可能并不多,而《三體》的改編在后來如此坎坷,也與購買了版權的張番番夫妻有不可忽視的原因。
在購買了《三體》改編權后,張番番與妻子并沒急著操作項目,張番番在2010、2011年拍攝了兩部恐怖電影《密室之不可告人》《密室之不可靠岸》,參與制作的合作伙伴除了張番番夫妻二人的公司之外,也都是沒有什么制作、發行經歷的新影視公司,一個有意思的點是,在2010年那部豆瓣評分5.7的電影上線后,2011年參與“密室”系列第二部的制作公司中還出現了峨眉電影制片廠。從這一點上不難知道,雖然那兩年的電影質量、口碑不怎么樣,但似乎是賺到錢了。
在有了一部分資金,改編版權期限也將近的時候,2013年張番番和宋春雨為《三體》電影在電影局立項,不過他們還在為《三體》找投資,這也就有了2014年游族影業擁有了《三體》影視改編權的結果,當時張番番和宋春雨選擇加入游族影業,其中之一的條件就是《三體》必須由張番番執導。
其實如果不是張番番二人的野心,游族影業找來更有經驗的導演和團隊,《三體》電影是有可能走得更好的。但現實沒有如果,之后《三體》電影的項目就不斷出現問題。2015年游族影業發生高層震蕩、《三體》項目資金短缺,孔二狗站出來說導演拍攝素材能用,問題是出在特效制作上,但現實究竟是怎樣誰知道呢?反正在這個混亂發生之前,孔二狗就從游族影業的CEO職位上離開,轉身成了公司的執行董事,并與林奇成立了新公司熱血游族,改去鉆研“影游聯動”了。
至此,《三體》電影的命運基本就算涼了,哪怕2016年光線傳媒參與了投資、發行,也沒真正把這個項目救起來,2017年光線的片單中也沒有了《三體》的身影。
2015年《三體》小說獲得了美國星云獎提名、雨果獎最佳長篇獎,引來了企鵝影業和芒果臺想要參與《三體》的電視劇改編,但因為這個項目的操作難度,最終《三體》電視劇也都無疾而終。
目前,唯一與“三體”有關系的可看視頻作品,還是B站上粉絲自制的《我的三體》,播放量不錯口碑良好。所以說起來,在某些層面上,沒有資本參與的粉絲行為,反倒是最具有行動力的。
燙手的“三體”
回過頭來看,《三體》原作者劉慈欣對作品的認識是最正確的,要做“三體”的影視改編,確實太難。目前中國也沒有拿得出手的科幻影視作品,一上來就試圖啃下“三體”這個世界,幾乎是不可能的。
讀娛君也就《三體》的影視改編難點,采訪了專欄作家、影視編劇及制作人郎啟波,在他看來,《三體》的電影改編要比電視劇難度大得多,且無論是電影或電視劇改編,都不可能按照小說的故事節奏執行,這就使《三體》的影視改編充滿極大難度。
最基礎的,電影改編在故事描述就會受制于片長,即使像當初游族影業宣布的那樣,做6部系列電影,也難以將人類未來命運這樣的宏大故事結構完美容納,要么陷入假大空,要么陷入不倫不類,在像《阿凡達》這樣架構的故事,卡梅隆也是準備了多年,并且是以十年、系列電影為目標立的項,所有參與團隊都清楚這一安排和長遠計劃,而再看看我們對《三體》電影的準備,可以說相差太遠;而做電視劇的難度則在于,在這樣龐大的世界觀架構下,很多細枝末節都可能會跑遠,如何取舍也是難點。
在郎啟波看來,如果只說技術層面,中國的公司其實完全是沒問題的,制作團隊的專業度和價值觀,才是中國影視從業者在改編《三體》上的最大硬傷。他也認為,當下中國電影公司幾乎都很難將《三體》電影完成好,資本要求和創作者的局限以及不可抗因素都可能注定會拍砸。
劉慈欣曾經接受采訪時也表示,中國科幻電影的發展有很多制約因素,比如科學素養就是一個因素,電影觀眾的柯旭素養比科幻小說讀者要低得多,并且對電影的審查也比小說嚴的多。所以說,如果把這些都考慮到制作范圍內,中國出產一部科幻電影幾乎是難以成型的,這大概也是為什么國內大的影視公司在《三體》如此出名之時,也沒人站出來接盤。
那如此說來,假設亞馬遜或其他海外公司拍攝《三體》就可行了嗎?
答案也許是否定的,或者說海外拍出來的《三體》并不會是中國觀眾心中的《三體》。首先就是美國拍攝的表達方式與閱讀中國作家作品帶來的觀感就有差別,這種價值觀的異同給海外拍攝《三體》帶來了更多的未知。他們把故事發生地設定在中國,就會發生各種“美國人眼中的中國”的情況,而如果把故事發生地設定在美國,那么可能會引起中國市場上的極大不良反饋,可以說兩面不討好。
而且,在劉慈欣曾經的采訪中也對海外大導演拍攝《三體》做了一個簡單回應,“我交給諾蘭人家要我的嗎?我們寫科幻的其實是很邊緣的一群人,沒有太多話語權,哪個導演愿意拍我們就給哪個導演”,劉慈欣這樣的說法,算是打碎了網友們幻想海外大導演來拍《三體》的夢,也是一種科幻作者的無奈。
所以說起來,《三體》小說是一部值得我們國人驕傲的好作品,但對于影視行業來說,它就是燙手的,無論是對國內還是海外。真要說如何想深度開發中國好的科幻作品,短期來看可以指望中國正在崛起的動漫行業,長遠來看,可能真的要十年后再說了。
來源:讀娛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