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沖擊下的中小銀行科技創新思路新金融
在國家大力倡導“互聯網+”的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在奮力追逐創新的腳步,在互聯網的浪潮中激流勇進,逆水行舟。隨著兩會的正式召開,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方向又一次成為整個金融界的熱門話題,關于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方向,“兩會”嘉賓也在積極建言并達成一定的共識: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應當著眼于更大的市場空間,發揮自身靈活創新的優勢,為實體經濟的末端注入活力。因此,“合規”與“開放”將成為互聯網金融今后發展的關鍵詞。
“合規”意味著監管部門將針對一直在試探中前行的互聯網金融出臺更具體、更適應時代發展的監管條例;“開放”意味著創新、探索依然會是未來幾年互聯網金融的主題,也意味著金融互聯網化對傳統銀行業務的沖擊會越來越明顯,各大中小銀行的創新壓力不會有分毫減輕。
近一兩年來,招行“摩羯智投”、農行“ATM人臉識別”、交行“智慧嬌娃”……每個新產品的面世必然伴隨著一輪全媒體、多渠道的瘋狂宣傳,在引發全民討論,為自己造勢的同時,也給同業帶來了緊迫感和焦慮感。
而互聯網金融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互聯網的延展性可以解決傳統銀行業務長期以來受地域限制、人力成本限制、工作時間限制的問題,最大范圍的說,可以達到7*24小時的全球業務開展,于是,眾人皆想來分一杯羹。
互聯網金融具有依靠科技發展的特點,銀行科技的能力直接反應了銀行互聯網金融拓展的能力。目前,市場上的金融科技應用場景比較多,但對于科技能力及人才吸引力都處于弱勢的中小銀行來說,緊跟大行步伐已是吃力,自主創新更是有心無力。如何科學地利用這些技術,一個優秀的產品絕不僅僅是一個技術賣點就能實現的,可以多維度、多層次的將高新科技相結合,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安全”與“創新”。
一、 大數據+AI+客戶畫像=新型智能投顧
中小銀行客戶主要以城鎮群體為主,既有滲透率高度飽和的高凈值中老年客戶群體,又有對個性化服務需求強烈的青年客戶基礎,互聯網信息傳播速度為無限放大零售客戶群體數量與個人財富規模提供可能性。而如何做到讓不同的客戶群體看到不同的電子渠道頁面,利用好每一次的客戶訪問時間,就需要分層次的分析不同客戶群體對理財、基金、風險、UE的偏好并分類展示。
智能投顧(Robo-Advisor)的概念出來后,在金融市場上刮起了一股風潮,目前,招商銀行的“摩羯智投”是市場上比較有名的“智能投顧”產品,但其主要是在客戶進行投資期限和風險收益選擇后,根據客戶自主選擇的“目標—收益”要求構建基金組合,由客戶進行決策。算法單一,要素需求量過少,產品組合保守,還沒有達到真正的“通過算法和產品來完成以往人工提供的理財顧問服務”。
大數據的應用,是層次化客戶分析的基礎。銀行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客戶的過往投資記錄、消費行為、產品瀏覽偏好、來往帳等信息來做客戶畫像,并結合AI算法,分析客戶標簽后結合本行產品在電子銀行渠道區別化的展示投資組合及服務產品,讓客戶在首頁即看到感興趣的產品,在快節奏的時代,提高營銷的成功率。
二、 區塊鏈+電子簽章+Ⅱ、Ⅲ類賬戶=純線上貸款服務
線上貸款是中小銀行近幾年來一直想大力發展的業務,但受限于貸款本身自帶的強監管性、審核材料的復雜性,以及授信數據的難采集性等種種制約,真正的純線上貸款業務的發展舉步維艱。
自2016年開始,區塊鏈技術逐步走入金融人的視線,2017年對其技術的討論和追捧達到了爆發的程度。以去中心化為特征的區塊鏈技術,具有防篡改、分布式記賬、操作可追溯、安全性高等多項特性,在金融領域具備廣闊的應用前景。而這,恰恰是解決線上貸款業務符合監管“合規”的一個有效途徑。
再加上電子簽章技術,使客戶在手機或電腦上即可簽署合同,讓電子合同擁有法律效力。電子簽章是電子簽名的一種表現形式,符合我國《電子簽名法》,它利用圖像處理技術將電子簽名操作轉化為與紙質文件蓋章、簽名操作相同的可視效果,并利用了電子簽名技術保障電子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簽名人的不可否認性。同時,在電子簽章的應用過程中,需要具備法律效力的數字證書的參與,該證書用于標示該用戶的身份,以實現對簽章后的電子文檔的防篡改、抗抵賴功能。
今年初,人民銀行下發【2018】16號文來推廣Ⅱ、Ⅲ類賬戶的使用,不僅規定了各大中小銀行通過非柜面渠道實現Ⅱ、Ⅲ類賬戶開戶的最晚時間,也進一步放開了Ⅱ、Ⅲ類賬戶的余額及轉賬限制,這為中小銀行實現純線上貸款傳播了利好消息。Ⅱ類賬戶完全可以滿足純線上貸款的發放、還款等一系列流程,但目前,Ⅱ類賬戶最令人頭痛的還要數五要素認證問題,人行、銀聯、上海清算中心都在積極擴展五要素認證行的范圍,其中,人行CBAC平臺接入的行已超過100家,但費用較高,中小銀行要考慮拓展一個客戶的投資回報率。
其實,“區塊鏈+電子簽章+Ⅱ、Ⅲ類賬戶”的技術組合,不僅僅可以實現線上貸款業務,任何類型的線上業務幾乎都可以滿足,在線上保險銷售、風險基金營銷、O2O線上商圈、P2P等需要電子合同、電子回單、電子發票的業務場景下,均可利用Ⅱ、Ⅲ類賬戶對接電子簽章系統,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跨區域、純線上的服務拓展。
三、 云服務OR技術聯合=突破中小銀行的技術壁壘
目前,中國的城市商業銀行已達到了134家之多,民營銀行17家,村鎮銀行也突破了一千家,但各行發展極不均衡。據統計,總資產在一萬億以上的城商行有4家,分別是北京銀行、江蘇銀行、上海銀行和南京銀行,但資產規模在5000億以下的城商行有120余家,占到了我國城商行數量的91%,而其中,總資產在1000億以下的城商行有40余家,占據了我國城商行總數的近三分之一。
大部分的城商行,在科技上的投入都有心無力,難以與大行抗衡,只能默默忍受利潤傾軋,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時代充滿焦慮,當今市場上,一款新產品出來后有能力快速跟進的中小銀行寥寥無幾,更何況自主研發創新產品。于是,如何在互聯網金融的洪潮中抓住時代的尾巴,甚至能得到時代的紅利,就需要中小銀行結合起來,抱團取暖,目前主要有兩種科技聯合模式:
一是采用是IT系統共享開發和運營的緊密型合作平臺的模式,典型代表是山東城商行聯盟。山東城商行聯盟是經中國銀監會批準成立,目前全國唯一持有金融牌照的中小銀行金融科技服務公司。目前服務的成員單位有15家城商行、1家民營銀行、25家村鎮銀行,運營總資產超過1.5萬億元。山東城商行聯盟借鑒德國儲蓄銀行金融集團的發展模式,是我國中小銀行抱團發展,謀求共贏的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二是采用金融云的形式,如由16家金融機構組建的融聯易云金融信息服務(北京)有限公司,其與“網聯”、“信聯”的共同點在于,都是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由官方背景的監管部門或行業協會牽頭組建,對行業影響巨大。云服務最大的特點就具有很強的可擴展性,可以隨時擴容以應對互聯網流量的變化,可以讓中小銀行快速對接已有的成熟產品,尤其是在代銷保險、基金、P2P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其實,不管對于哪種技術,現在金融市場的應用都處于探索階段,對中小銀行來說,在選擇技術組合時,應結合國內宏觀經濟背景、政策導向、金融體系面臨的主要痛點和問題,尋找最具有突破性、提升效率最明顯的應用場景作為切入點,以作為快速進入市場的契機。
【來源:未央網】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