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想“上岸”的現金貸借款人新金融
在《回頭是岸》里,我們聊到,對不少現金貸“擼口子”借款(享低息貸款)人而言,多頭借貸、借新還舊,到后期就越來越像進入了一場拿命借錢、拿錢換命的賭博游戲。很多人陷入后,就漸漸脫離了原本正常的生活軌道。
這些脫軌的人也想重回正軌,想把纏身的債務清理了。用現金貸的行話,這叫“上岸”。
下面是一些“上岸”故事。
“愉見財經”接觸到的借了現金貸(網絡小貸)的錢沒還、或者還不上的朋友,他們都有一些相同的特點:在剛開始缺錢,去APP上借錢,然后越借越多,漸漸還不上,被催收……
人生最痛苦的事,不是人死了錢沒花完。而是錢花了,賬單還在……
他們都選擇了不同方式的借貸,用分期付款的形式,為自己借的錢分期還款。最多的花了幾十萬。
身邊很多同齡人努力掙錢還房貸時,他們正同樣努力地還“現金貸”。
互聯網金融催生了這些貸款(快速審批秒下款)方式、催生了分期付款,花錢變得更容易了,付款時的壓力被減小了。但它帶來的直接結果是:借錢的門檻變低了。
接觸的有個男孩說,好幾萬塊錢,分期成12或者36期,做成一些小額分期后,
“感覺跟不用錢似的”。
說起這種心態,他們倒是也坦然:“錢嘛,就是用來花的,先享受完了再說。要是不分期不借錢,能哪天真攢夠這些錢,人都老了,女朋友都嫁別人了(花錢談戀愛)。”
但就在幾個月后,他的生活就變成了:舉債消費上癮、四處借款、高利貸、還款逾期、被催收被恐嚇、陷入恐慌……
有些借款平臺因對接了銀行的資金,導致在這些平臺逾期者,還上了央行征信系統的黑名單。
他們中很多人會說這樣一句話:我回不去了。
1號案例:莎莎
誤入傳銷
現金貸賬單20萬
信用卡(享低息貸款)10萬+
莎莎被傳銷了。
誤入傳銷組織之后,“月入十萬”的畫餅讓她心向神往——她想盡辦法四處籌錢做“投資”。身邊朋友借個遍,信用卡透支、APP借款已經成為常規操作。后來夢想破滅,傳銷組織給她畫的大餅沒有兌現,倒是給她留了巨大的債務。
目前的情況就是:信用卡她在來回倒,暫時還沒有出現逾期的情況。但是每次導出來都很擔心額度降低,自己的流動性就會出問題。二十多萬的現金貸,她借了七萬,還了四個月,還欠十來萬。
不過她說,她的情況還不算最差,至少信用卡沒逾期,APP借款平臺里只有X銀在給她打電話,每次她都接,都承諾會想辦法還,暫時沒有出現比較惡劣的催收情況。
直到現在她依然過著一邊打工賺錢,一邊信用卡“以卡養卡”的生活。至于現金貸借款,她的還款順序就是:催收的先還,不催的先不還,留點錢姑且維系生活。
為了還錢,莎莎不但縮減了生活開支,下班后還在朋友的微商幫忙。按她的話說,這算“開源節流”,過一天是一天。
2號案例:寒冰
做小生意失敗
賬單20萬+
最開始的時候,寒冰在一個現金貸用戶群里問:宜信和小牛普惠上征信嗎?說家里給他湊了一些錢,讓先把上征信的錢還上。
他本身其實是和朋友合伙開火鍋店的,虧了銀行的錢。他當時就是因為怕欠銀行的錢會上征信、會被起訴,問題嚴重,然后才轉而投靠APP借款平臺的。
可這場征信保衛戰的結果是:舉債窟窿越來越大,擔上了相當于高利貸的利息。
寒冰一度猶豫,要不要向父母坦白;和朋友合伙的火鍋店歇業后,他也曾一蹶不振,覺得自己無法回歸正常工作。
百般糾結之后,寒冰決定向自己的人生認錯,向父母認錯,并及時“止損”這場錯誤。他也很快找到了一份新工作。
他向父母坦白了,父母拿出一部分錢幫他還貸;他在新任職的公司,還遇到了一個好老板,老板和他溝通,允許他從公司進行小額借款,但同時必須和公司簽訂5年服務合約,靠后面的勞動來還公司的錢。
寒冰雖然也覺得很對不起父母,但相比之前的巨大心理壓力,寒冰如釋重負。他真心覺得還是坦白好,否則一個人也沒有什么辦法解決。
3號案例:小海
貸款消費
網貸賬單5萬+
小海說自己純粹是覺得網貸申請起來很容易,又正好想消費,就一鼓作氣下了很多APP,一申請,居然還都下款了,連他自己都沒想到。
后來,錢花完了,但是APP還在,賬單還在。
小海有個很形象的比喻。他說花錢就像水一樣,這里潑潑那里潑潑,就都出去了;賬單就像小溪一樣,每一條似乎都不大,但最后才意識到,等到了一個一個的賬單日,小溪就像匯成河流,利息滯納金罰息一起上,幾個月后,河流就匯集成了大海。
小海開始研究“反催收”。催收的電話他每次都接,不管是陳述事實還是惡語謾罵,甚至有時候他表現過于平靜。他的態度是:錢一定會還,但是暫時還不上,罵人也解決不了問題。
據他介紹,有的平臺會自己心虛,因為利息高、無牌、無備案。有的平臺主動打電話過來要求提前還款,條件還是非常的誘人:減免利息、減免滯納金、只還本金甚至本金再打折都可以!
小海剛開始也以為自己聽錯了,但后來他反而摸出了行情!
小海說:有些“爛到家”的借款平臺已經到了“全員催收”的地步。他們對于未還賬單,就是能收一筆是一筆,不然都變成了呆壞賬,所以也就胡蘿卜大棒“不擇手段”了。
小海也想把他的經驗告訴其他想上岸的人:那就是跟平臺協商、甚至討價還價,告訴平臺自己手里只剩最后一筆錢,然后看誰打折就先還誰,誰減免過高的利息就先還誰。
不過小海也說,這樣的“討價還價”只適合一些比較小的平臺,大平臺(例如來X期、拍X貸)是不肯讓步的。
“上岸”小故事講完了,但對行業的思考沒有完。
今日推送的二條,是《借貸,與自制力的邊界》(配語音噠)。大多數現金貸借款人都有一個共性:缺乏自控能力。
不管是借錢打游戲買裝備、借錢談戀愛、借錢購物吃飯請客充面子、賭輸了借錢翻本……不得不說,拉動消費是好、提前消費沒錯、讓自己過得體面一點也沒問題,但問題出在,這一切的邊界在哪里?
【來源:愉見財經 】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