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安保險2017年虧損近10億,全部來自準備金計提新金融
“三馬”成立的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發布了在香港上市后的首份年報。3月20日,眾安在線發布的年報顯示,因業務快速發展,大幅計提未到期責任準備金、研發投入增加等因素的影響,2017年凈虧損約9.96億元。
眾安年報數據顯示,該公司2017年實現總保費收入59.54億元,同比增長74.7%,增速較2016年顯著提升。其中,眾安在線在互聯網非車險的市場份額達到了31.6%,位居全國第一。眾安在線于2017年度服務了4.32億客戶,人均擁有保單數為12.6張/人/年,人均保費貢獻約13.8元/年,并已經與307個場景和生態系統合作伙伴建立合作關系。
對于保費的快速增長,眾安在線管理層表示,2017年的收入增長主要受益于2016年開始布局的健康和消費金融生態的高速增長。
據了解,以生活消費保險和航旅保險起家的眾安在線正在致力于發展新興生態(消費金融、健康和汽車)。這三大新興生態業務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具體來看,健康生態的總保費收入12億元,同比增長410%,占總保費收入比為20.2%;消費金融生態的總保費收入10億元,同比增長225%,占總保費收入比為17.4%;汽車生態收入從2016年的370萬元增長至2017年的近7890萬元,去年四季度車險保費收入月環比增速超過30%。
作為負債經營的保險業,業務的快速發展意味著計提更多的到期責任準備金。2017年眾安在線計提10.91億元,與上一年的1.43億元相比增長6.6倍。這一準備金的計提,拖累了眾安在線的凈利增長。
眾安在線解釋,由于保險公司需要對尚未到期的保費收入計提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導致眾安的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占總保費收入占比從2016年的4.2%大幅上升至2017年的19.1%。眾安在線相關負責人分析,隨著公司進入較為成熟的發展階段,未到期責任準備金也將進一步釋放價值,對盈利情況產生正向影響。
除了未到期責任準備金的計提外,多種費用的增加也增加了眾安在線的經營成本。如高速增長帶動其生態系統合作平臺所產生的手續費、傭金、咨詢費及服務費有所增加。從具體的經營指標來看,去年眾安在線的綜合成本率為133.1%,相比2016年的104.7%有比較明顯的上升,其中綜合費用率為73.6%,相比于2016年的62.7%有所上升,綜合賠付率為59.5%,相比2016年的42.0%同樣有所提升。在IPO融資期間,眾安在線受港幣對人民幣貶值的影響所導致的1.387億元匯兌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較長期限業務的快速增長,也對眾安在線的渠道費率產生了積極影響。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7年眾安支付的渠道費用分別為13.130億元和20.825億元,占凈保費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9.0%和36.5%,渠道費率下降。
【來源:北京商報 】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