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滿十年,金融監管不再守株待兔新金融
3月17日,在“浦山基金會第二屆年會”上,針對全球金融危機十年的話題,嘉賓從經驗教訓、各國監管、金融創新等分享了各自的觀點。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在會上表示,對于“大而不能倒”的機構,主要保護的是存款、債權,避免擠兌,而非金融機構本身。既要守住風險底線也要強化市場的激勵,這是金融危機留下的一個經驗教訓。
范文仲認為,此前金融界迷信市場調節的無形之手,提倡無為監管以及過度寄希望于機構的自律。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機構活在真空里,高風險機構的倒閉也會把其他的機構拉下水。
金融危機的啟示
“危機的救助過程中,要平衡金融安全與防范道德風險。”徐忠表示,既要守住風險底線也要強化市場的激勵,這是金融危機留下的一個經驗教訓。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
他強調,對于“大而不能倒”的機構,主要保護的是存款、債權,避免擠兌,而非金融機構本身。
他進一步表示,盡管危機已經過去了10年,金融危機的影響給經濟金融理論帶來了很多挑戰。
比如,貨幣政策原來更多關注通貨膨脹,但是現在全球通貨膨脹普遍較低,而資產價格卻不斷攀升。同時可以看到,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金融市場創新的同時導致金融部門過度自我膨脹,以套利為目的的交易迅猛發展。
銀監會國際部主任范文仲認為,十年前金融界犯了幾個錯誤,其中之一就是錯誤定義金融的概念,覺得金融才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未來希望、核心目標。實際上,金融的核心功能其實是經濟資源的分配,把經濟資源從利用效率低的地區向利用效率高的地區轉移。
他還談到,另一個錯誤是迷信“這次不一樣”,大家往往想當然地將金融、經濟發展的繁榮,歸功于科技的推動力,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再持續下去的新的繁榮,實際上,它們是由宏觀政策的寬松和監管的放松所導致,全球流動性逆轉后就會發現這種繁榮實際上只是泡沫。
銀監會國際部主任范文仲
關于危機帶來的啟示,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跨境人民幣業務部主任施琍婭認為,貨幣國際化以后商業金融的定價基準一定要留在境內,否則危機救助會力不從心。
她提到,次貸危機的初期,美聯儲希望通過降低利率來降低房貸(享低息貸款)的違約率,但是沒有見到效果,因為美國的房價定價基準就是商業金融的定價基準——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所以美國的商業房貸的利率降不下來,違約率繼續高企。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回憶到,格林斯潘擔任美聯儲主席期間,美國的利率從最高15.8%降到最低2003年時的3.4%,在此背景下,不僅美國經濟,世界經濟都出現越來越強勁的增長,宏觀經濟越來越穩定,波動區間越來越小的現象,事實上美國的金融市場出了很大的問題。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似乎可以得到的一個教訓就是,看到宏觀經濟穩定,并不一定簡單地意味著金融穩定。”黃益平稱。
混業下的金融風險
范文仲認為,此前金融界迷信市場調節的無形之手,提倡無為監管以及過度寄希望于機構的自律。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機構活在真空里,高風險機構的的倒閉也會把其他的機構拉下水。
黃益平還提到,自己當時犯了一個錯誤,就是認為次債市場的風險會限制在次債市場里面,其實在金融混業背景下,金融風險很容易傳導,在一個領域出問題,就會在另外的領域爆發出來。
因此,防范金融風險是系統性的工程,不光是監管政策的協調,還包括金融監管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經濟改革政策的一攬子措施的協調。“我們現在有了國務院金融發展與穩定委員會,相信未來政策協調性將會更好。”黃益平稱。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執行院長張春認為,中國在金融體系發展的風險和機遇并存。中國目前的金融混業,不只是“銀證保”的混業,還體現在金融和實體方面混業。
張春表示,認真梳理產融結合過程中的風險和發展機遇,這里面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中國也有條件做一個良好的頂層設計。
金融監管不能守株待兔
黃益平認為,金融創新是常態,金融監管不能守株待兔。他援引了伯南克回憶錄中對這個問題的判斷,金融創新走在了金融監管的前面,這不僅僅是市場的問題。市場的一些創新是很難逆轉的,未來監管創新要與業務創新同步發展。
黃益平稱,監管部門此前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發展和監管的責任并重,有的時候兩者之間是矛盾的,未來監管框架和政策的實施需要進一步改善。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常務理事會副主席謝平表示,2017年以來的監管風暴已經證明,相比于金融監管體制爭論,監管行動更加重要。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常務理事會副主席謝平
他提到,“檢查檢查再檢查”、不相信機構自查是2017年以來金融監管的一個特點。另外,對人的處罰從嚴以及罰款數額的增加也是一個明顯的特征,去年年底的總結可以看到,罰款都是以億為單位,對人的處罰則是撤職、職業資格的禁入,而且一禁就是十年甚至是終身。
謝平表示,金融監管實際上要簡單透明,主動實干。“其實金融監管越簡單越透明越好,機構準入和條件標準明確,配合嚴格審批、量化指標和事中監控。”
他還表示,監管需要明確的具體難題還包括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理財(有一種貧窮是你不會理財!)產品是否都要納入表內、未來信托公司的定位與監管、保險公司破產的處置、大量無牌照資管機構處置,以及上市公司退市的執行問題等。
徐忠稱,金融體系要有新陳代謝,該破則破,但這個“破”是有序的,要避免產生系統性風險。美國危機的時候,倒閉了530家金融機構,一點問題都沒有,因為存款保險制度發揮了作用。“未來監管如何到位、如何問責,和存款保險制度如何結合等是一系列的問題,提高監管理念、改善監管機制,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徐忠總結道。
【來源:第一財經】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