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獨角獸”門檻曝光,百億美元估值是起步線?新金融
“獨角獸”原本指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因為它具有十分罕見的特性,創投圈通常用“獨角獸”來形容那些創辦時間相對較短、市值達到10億美元的未上市企業。
在2013年之前,全球獨角獸企業不到20家,中國獨角獸企業屈指可數。但最近五年,中國和全球范圍內的獨角獸企業正在迅速增多。
據美國CB Insights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1日,全球獨角獸企業共220家,其中中國有59家。由于統計口徑的不同,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報告顯示,中國獨角獸企業總數已經達到120家。
近期,中國證監會正不斷釋放針對獨角獸企業的利好信號。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兩會期間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存托憑證(CDR)將很快推出,將選擇一批新經濟或者說獨角獸的企業。CDR是解決兩地的法律、兩地監管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已上市、海外退市企業回A股上市。
另有媒體報道稱,證監會表態,已專門成立關于四新類企業創新型經濟業態的專家委員會。目前國內獨角獸企業中,資產10億美金的100家左右,20億美金的不超過50家,接下來準備分批推進A股上市。
除了有望首批回歸A股的領頭羊BATJ,新經濟中成長起來的小米、滴滴、頭條、京東金融(注冊領紅包)等未上市企業,將來的上市選擇也受到市場關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中國未上市的獨角獸企業主要集中在汽車交通、文化娛樂、金融、硬件等領域,成立時間集中在2011到2014年。
有報告指出,這些獨角獸企業可以分成三類。一類是基于互聯網的生活性服務企業,如陸金所(注冊領紅包)、鏈家、滴滴、摩拜、美團等。第二類是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因素與制造業融合產生的企業,如小米、大疆、蔚來汽車等。第三類是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科技等領域具備技術優勢的企業,如曠視科技、商湯科技等。
這些企業背后活躍的VC/PE機構,包括紅杉資本、IDG資本、經緯中國、高瓴資本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產業資本屬性更強的騰訊和阿里,也成為獨角獸背后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究竟是什么支撐起獨角獸公司的高估值,它們獲得VC/PE機構認可的原因是什么,對未來上市地的選擇是如何權衡的?本報策劃系列報道,梳理那些耳熟能詳的獨角獸,探索創業公司成長為獨角獸的過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