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晚會曝光了這些企業和謠言創投圈
又是一年央視2018年“3.15”晚會。這臺“消費者的春晚”已經迎來第28個年頭,開播前兩小時就獲得了超過10億次的微博話題閱讀量。
今年晚會的主題是“共建秩序、共享品質”。央視還提前劇透,這次315晚會將重點關注基層消費和公共安全,提升消費預警。
今年又有哪些企業和行業亂象被點名?
發動機進水是小概率事件?
2017年中國汽車消費量達到2880萬輛,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在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不免有車企問題頻出。
2016年10月,福建黃女士新購買的價值62萬的大眾途銳汽車,淋了一夜雨后出現發動機進水故障,面臨20余萬的發動機換新費,并被廠家回復是小概率事件。然而,陜西蘭女士、上海高先生等用戶都遇到了相同的問題,并自行實驗,發現是進氣口設計問題。大眾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拔掉排水閥,然而據了解拔掉排水閥又會出現汽車涉水高度變低的現象。“車子已經停了6個月,車貸每個月要還1萬3,保險浪費了大半年”,黃女士還在等待回復。
大眾公司迅速回應,對消費者致歉,并稱已向質檢總局報備召回計劃,將從4月30日開始召回,并由專業的售后服務人員為車主提供“一對一的高效溝通”。
農村山寨產品橫行
在一些農村市場上,產品魚目混珠,濫竽充數現象嚴重。鄉村中低收入消費群體居多,他們揣著血汗錢,買到的卻是高鈣核桃、承德杏仁露、 旺好牛仔、豆友豆、康帥傅、雷碧等山寨產品,不能不令人心寒。
山東省棗莊市一個小縣城里,市場上充斥多種山寨飲料,包裝、設計均模仿知名品牌,店主介紹當地消費者多買來送人,部分山寨產品為春節期間的主打產品。
僅在縣城,就有10多家生產山寨飲料的工廠。山寨產品的生產環境同樣令人震驚:本應用于消毒的池子,罐裝車間里的空氣凈化器設備都成了擺設,常規操作中的密封環境僅用于應付檢查,實際生產中違規操作。并且,所謂的核桃露、杏仁露其實并不含核桃、杏仁原料,廠家為了省錢,多添加香精、安賽蜜、阿斯巴甲、甜蜜素等攪拌而成。現場的一位工作人員透露1噸核桃7萬多元,而12噸花生只需要1.2萬元成本。核桃味道靠的是核桃香精,一罐料汁能生產出8000瓶“核桃花生”。
山寨產品生產完成后,通過模仿其他品牌包裝、設計及代言人,達到以假亂真、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的目的。國家知識產權相關負責人明確指出,這種操作屬于違規。
免費抽獎陷阱
消費者在商場的珠寶玉石店參加免費抽獎,意外中得一等獎,只需支付一定的鑒定費就能帶走任意三件價值“高昂”的珠寶。
真的是消費者運氣爆棚?其實,這是不良商家精心設計的消費陷阱,通過眾多商家一整套完整的表演,用免費抽獎中得一等獎的幌子,將價值低廉且沒有工藝價值的商品高價“送”給消費者。
這些商品實際價值幾十元到一百多元,消費者卻被套路,花費幾百上千“鑒定費”。
城市排水管給水管質量都達標嗎?
關系到市政民生的排水管、給水管是否都是合格產品?調查發現用再生料替代原生料的不達標水管,在許多水管生產企業中成為普遍現象。
這種管子價格便宜至少三分之一,因此很受歡迎,但承重指標只能達到國標的一半,容易出現滲漏、破裂、爆管等隱患,有的連衛生指標都無法達標。
不反光的白色道路標線
在江西宜川、四川成都、陜西太原等城市,記者發現城市主干道甚至高速公路路面上的反光標線并沒有反光效果。經過走訪,發現市面上所用的熱熔型反光標線內混玻璃珠含量僅為10%左右,遠遠沒有達到國家標準要求的18-20%。
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負責人甚至表示:“咱畫5公里(反光標),1公里用國標,剩下的(4公里)還用國標,那不是缺心眼兒了嗎?”
政府在行動
市面上常有團伙為老人免費體檢,偽造體檢報告,用十倍的價格向老年人兜售保健品。針對這一的情況,食品藥品管理局聯合公安局端掉詐騙假藥窩點,已查處食品藥品違法案件39.7萬件、移送司法機關4491件、責令停產停業企業3800多家、排查藥品企業500多家、
在大量的日韓進口牙刷上,檢測人員用放大鏡檢測出尖角倒刺,不符合國家標準。據315晚會報道,目前已檢出進口不合格商品8.5萬批,召回2004.8萬輛缺陷汽車,口岸查驗確診傳染病1.93萬例,禁止進口環保超標煤炭31.2萬噸,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治理19.19萬處。
一號消費預警:
食物相克到底是真是假?
紅棗蝦皮同吃會產生砒霜?榴蓮牛奶同吃會產生咖啡因?菠菜豆腐同吃會導致腎結石?在各大網站上,食物相克的書籍最多有50種,售價20元左右,相關表格成套出售。在書店里,食物搭配大全等書籍被擺在最顯眼的位置。
“西紅柿和螃蟹一起吃會產生砒霜嗎?”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范志紅教授在現場否定了食物相克的說法。而實驗室里模擬人體胃腸環境,產生的有毒的無機砷總量遠遠低于國家標準,并且跟西紅柿無任何關系。關于西紅柿與螃蟹的搭配,蘭州大學也做過相關實驗,一百多位志愿者無任何異常現象,證明這種說法純屬謠言。
并且,在9.8元每套的食物相克表格的左下角中的“中國營養協會”并不存在,正規的機構應該叫中國營養學會,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也并無散布任何相關謠言。
二號消費預警:
食品“季節謠”是怎么回事?
春天的圓白菜是蠟和塑料做的?夏天的紅西瓜是注射器打針導致的?秋天的花生浸水會染色?冬天的面條薯片粉絲一點就著?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在現場辟謠:假的包菜用聚氨酯制作,仿真包菜主要用于道具,成本比真包菜高很多。而西瓜打針時,瓜瓤壓力很大,想打進水很難,另外針眼會導致真菌侵入得不償失,而食物能燃燒是正常現象。在實驗室里測試葡萄皮表層白霜,結果顯示葡萄上的白霜并不是農藥,而是無毒無害的天然蠟質成份。
三號消費預警:
關于雞蛋的誤區
吃蛋黃會使膽固醇偏高嗎?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沈群在現場實力辟謠,并非吃了多少蛋黃就會吸收多少膽固醇。
柴雞蛋比普通雞蛋營養好嗎?蛋殼顏色取決于母雞種類,由于飼養環境不同,兩者營養成分確實有區別,但是由于人體營養成分吸收的原因,所以基本無差。
“乒乓球雞蛋”是假雞蛋嗎?在實驗室里的試驗證明,煮熟的雞蛋黃冷凍后確實有彈跳力,并非假雞蛋。
四號消費預警:
電動車的過載充電和洞洞鞋的安全隱患
通過實驗,一輛白色的電動車過載充電后,正在熊熊燃燒。除了不要購買改裝蓄電池,消費者還需注意按照使用說明書在規定時間充電,保證電壓匹配,并且勿將蓄電池放在家中充電。
另一邊,國家電梯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高級工程師佘昆模擬孩子穿上洞洞鞋的場景。穿著洞洞鞋的腳部模型被卷入了電梯的梯級與裙板的間隙。佘昆表示,如果發生意外,應該按緊急開關停止電梯。
來源|微信公眾號:天下網商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