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完美食店又開酒店,知乎“不務正業”為哪般?有態度
白色情人節這天,中文互聯網最大的知識分享平臺知乎與亞朵酒店聯手搞事情,二者傾力打造的亞朵知乎酒店正式在上海徐匯區開業,這是一家里里外外都“有問題”的酒店,知乎元素遍布各個角落,為賓客提供更具人文感和沉浸感的住宿環境。
事實上,這并非知乎首次嘗試將知識獲取和分享融入生活場景中。從去年年中起,知乎啟動品牌IP“知識X計劃”,一大波跨界合作陸續襲來,讓人耳目一新。不僅與必勝客、餓了么圍繞“吃”大做文章,還在三里屯太古里開設“不知道診所”創意體驗館,而“發問全宇宙”活動則大大激發用戶對浩瀚宇宙的好奇心。
作為“知識X計劃”的最新力作,“有問題”主題酒店以用戶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知識,從而深耕“住”這一大眾化且高頻的場景,讓更多用戶認識到知乎在專業之外,也有有趣、多元的一面。
“有問題”酒店了解一下
眾所周知,亞朵酒店主打閱讀和攝影,給人的印象是小資、有格調,目前已開業171家酒店,分布在全國100多個城市,在其基礎上改造而來的“有問題”主題酒店是知乎和亞朵的一次大膽碰撞,創意十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構建不同以往的專屬空間。酒店三樓、四樓各有兩間不同主題的“專房”,三樓主題為“旅行”,房間內的軟裝全部與旅行相關,床頭背景墻上掛著一張軟木地圖,展示知乎用戶推薦的旅行勝地。四樓則為“電影”主題,除了知乎用戶推薦的影片之外,墻面上還布置了經典影片的海報和經典臺詞。
二、公共區域全面換上“知識新裝”。酒店門頭掛著“亞朵知乎酒店”的牌匾;餐廳中隨處可見知乎的“知食”元素;洗衣房中設有知乎上關于衣物護理等生活經驗的內容;書柜上擺滿知乎平臺上有關閱讀、生活智慧的書籍。
三、細節充分融入互動元素。賓客登記入住不僅會得到門卡,還會獲贈一張知乎定制的問答卡,可以長知識于無形。同時,酒店精心埋下高度生活化的314個問題,等待賓客發覺、探索;房間內的視聽設備供賓客免費收聽、收看知乎各種知識付費產品,方便其小憩時充電。
“有問題”主題酒店一經亮相,便收獲不少贊譽,有人直夸知乎城會玩,也有人對酒店玩出這么多花樣感到驚訝。在我看來,其最大魅力在于重新定義知識,通過構建溫馨、創意的環境,使知識獲取在愉悅中進行,入住體驗更具人性化。當然,知乎與亞朵的合作并非一次性營銷事件,未來將長期運營,給賓客帶來更多元、有趣的驚喜,使其刷新對知乎品牌形象的認知。
或許你會好奇,問答社區起家的知乎為何畫風突變,開起酒店來?其實,無論是去年9月的美食季還是當下的“有問題”主題酒店,上述跨界合作并非知乎不務正業,而是其發力知識場景化的體現,這是知乎從中型知識社區成長為大型知識分享平臺的必經之路,背后是得年輕人得天下。
知乎為何發力知識場景化
回顧知乎7年發展歷程,2017年無疑是轉折之年。一系列的品牌跨界營銷不僅讓知乎在平臺升級和商業化探索有了更多可能,也成為知識付費浪潮興起的重要推手。同時,知乎Live、知乎書店等陸續發力,使得用戶規模和粘性邁上新的臺階:1.2億高價值用戶、日活超過3000萬、人均日訪問時長達1小時,知乎迎來爆發式增長。
其實,知乎發展到2017年,已不用為用戶規模和內容規模發愁,其真正缺的是能持續盤活現有知識和用戶的分享場景。要知道,用戶方便獲取有用信息的需求永遠存在,知乎一直在推進人與信息的有效連接,用知乎創始人周源的話來說,知乎的使命是讓知識連接一切,滿足用戶對知識分享和使用各種場景的需求。
盡管問答是一個長期有價值的場景,但并不能完全滿足用戶需求,這也就解釋了知乎從2017年起加速延伸產品線,正是為了豐富信息流動的場景,滿足用戶個性化的信息消費需求,而場景又分為兩種:
一種是常態化的知識服務市場,偏服務,比如知乎Live以內容為載體,為信息分享者與獲取者提供良性互動、建立廣泛連接的機會。另一種是知識與生活化場景的跨界融合,類似快閃店,偏營銷,比如“知食堂”讓那些緊張忙碌的人們,在生活間隙看到食物背后多元、有趣的知識。
當然,不能片面地認為知乎Live重要、“知食堂”不重要,兩種場景都不能偏廢,后者有其獨特的價值,主要著眼于知識形式的靈活性。互聯網時代,知識早已不局限于課堂傳授或專家講座等教條式、灌輸式教育,其概念變得廣義化——凡是對用戶有價值的信息都可以被稱為知識。
隨著知識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年輕人眼中的知識,既可以是一種奇特的食材、一種難以道明的情緒,也可以是一場從未看過的電影,知識形式取決于用戶對它的需求,更加個性化。這意味著,知識的獲取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化、接地氣。告別枯燥、嚴肅的被動式教學,用戶主動發現、參與、交流將成為主流。
對于知乎而言,只有將寓教于樂進行到底,才能真正成為大眾化的知識分享平臺。換言之,如果說前期專業使知乎局限于小眾市場,那當下有趣、多元將決定其走向大眾化,大眾又不失專業的知乎有望真正實現讓知識連接一切。因此,憑借自身積累,知乎上馬“知識X計劃”來吸引和聚集更多年輕用戶,在美食、電影、游戲等領域嘗到跨界合作的甜頭后,知識場景化又落子“住”也就見怪不怪。
知乎跨界上癮為哪般?
近年來,知識付費浪潮興起,羅振宇賣力兜售知識焦慮癥、音頻類App積極布局,內容和用戶均占優的知乎原本可借機狠撈一筆,但其抵制住誘惑,堅持用工匠精神培育市場,一步一個腳印,看似與信奉唯快不破的互聯網行業格格不入,但這是做一門有關知識的長久生意應有的畫風。
事實上,無論是2017年之前的慢工出細活還是2017年之后的加速擴張,知乎對于自身發展節奏,始終有自己的思考,不會輕易受外界影響而使動作變形。前者是打牢問答社區的根基,營造良好的互動交流氛圍,后者是使信息在用戶之間充分流動,構建受眾廣、更實用的知識平臺。
因此,盡管“知識X計劃”讓部分人直教看不懂,甚至產生質疑,但知乎堅定地推進,而且花樣不斷翻新,開展了一連串創意營銷活動,涉及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熱門場景,核心目的是促進品牌升級。
一直以來,知乎專業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成為不可忽視的輿論陣地,而過于專業有時會成為束縛,容易變成一小撮人的狂歡,無法激發大眾的參與感。想要引爆大眾市場,知乎需要向用戶展示多元、有趣的另一面,以用戶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知識,關鍵在于知識分享場景的搭建,9月美食季、“有問題”主題酒店等場景化體驗,在不斷拓寬“知識”定義的同時,也在改變知乎形象。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意識到,曾經略顯嚴肅的知乎悄然轉變,變得更多元、有趣,表明其積極擁抱年輕人初具成效。可以預見的是,為了讓知識跨界、生動、流行,2018年“知識X計劃”將與更多不同品牌合作,重新定義知識的邊界,幫助和影響更多用戶,與他們一起發現更大的世界。
不妨腦洞大開下,為了占據年輕人的心智,知乎下一個發力點會是什么,旅游、出行、職場還是其他?
(來源:鈦媒體 作者:龔進輝 )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