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3億美元赴港IPO,映客的最后一搏?有態度
據外媒報道,映客正籌劃今年赴香港IPO,計劃募資3億美元。
雖然映客方面的回應是不予置評,但這個新聞的真實程度大家心里都明白,繼借殼宣亞國際被否之后,短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映客再次接觸資本市場,急迫之心由此可見。
如果說斗魚、虎牙和B站等視頻公司IPO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完成一次成人禮,向投資人和團隊一個交代;那么映客則復雜得多:DUA加速下滑導致在國內IPO幾乎等不起;變相借殼失敗讓國內資本運作空間幾乎被封死;全力押注的直播答題無疾而終意味著想找到下一個增長引擎的失敗……
這一切讓映客壓力陡增,也讓其IPO衍生出更多的解讀,映客直播似乎只能孤注一擲赴港IPO。
映客借殼上市失敗,資本運作路徑和投資人退出均不理想
去年4月份,上市公司宣亞國際突然停牌,宣布有重大資產重組,9月份宣亞國際公布重組方案,擬以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奉佑生、廖潔鳴、侯廣凌、映客常青、映客遠達和映客歡眾分別持有的蜜萊塢20.9429%、4.6934%、4.6934%、7.7915%、 5.0633%、5.0633%的股權,合計資金28.95億元。
然而,實際上宣亞國際本身并沒有能力收購映客,因為宣亞國際的賬面資金也只有不到3億元,披露的更多細節顯示,收購的現金主要來自宣亞國際股東借款,值得注意的是,這筆借款有70%來自映客的創始團隊。
這種操作曾一度被業內解讀為映客的“借殼上市”,盡管宣亞收購映客的情況并未滿足借殼的所有條件,但這些都被解讀為精巧設計而躲避監管層多重審查。
這種鋌而走險的操作無異于火中取栗,尤其是在監管層收緊文娛產業重組并購的情況下,宣亞國際與映客這種左手倒右手的方式,無疑是挑戰監管底線。在宣亞國際停牌七個月之后,這項備受爭議的并購案被迫終止。
重組失敗對于映客的投資者來說卻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映客自2015年成立以來,正趕上了直播風口,映客作為直播領域的獨角獸公司也受到資本的青睞:
2015年7月,映客獲得A8音樂500萬元天使輪融資;2015年11月,映客獲得賽富基金領投,金沙江創投、紫輝創跟投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2016年1月,映客獲得昆侖萬維領投的8000萬元A+輪融資;2016年9月,昆侖萬維轉讓映客3%股權給光信資本,總作價2.1億,對應100%股權估值70億元人民幣。
映客前后經歷了不下六次融資,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估值翻了近400倍,獨角獸企業無疑。
然而,隨著直播行業的整體增速放緩,映客的估值也將面臨著重新評估,映客急需接觸資本市場,其投資機構才有機會脫手,這也是為什么在宣亞國際重組失敗不久之后,映客就做好了港股IPO的準備。
月活急速下降,映客盈利陷入困境
對于大多數的直播平臺來說,流量無法變現已經是行業共同的難題。根據此前映客公布的財務狀況可以看出,映客直播業務收入占據了絕大部分比例,2017年1-3月份、2016年、2015年比重分別達到99.84%、99.71%、94.63%。
與花椒、斗魚等直播平臺不同,映客沒有簽約主播制度,在這一塊省下了大量成本,而這意味著平臺對主播沒有掌控能力,主播可以輕易跳槽。2017年1月1日,映客針對微信紅包的提現采取了新政策——每月提現總計小于等于2萬免費,每月超過部分收取5%手續費,平臺上的大主播可以申請大額提現。
顯然,映客直播并不想只把與主播的分紅變成唯一的收入來源,而流量變現的另外一種方式便是廣告。而2016年映客為了實現業務多元化,嘗試廣告變現業務卻十分不理想,2016年的廣告業務僅僅只占到0.22%,金額也不足一千萬,2017年前3月更是一單也沒有。
這使得映客陷入了收入困境:一方面,映客的商業化之路并不順利,另一方面隨著月活下降,直播業務收入也會隨之減少,根據此前映客直播的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10月,映客直播的下載量超過一億次,日活量超過1500萬,日前網上曝光一張映客直播的日活數據圖顯示,2018年2月21日,映客用戶活躍量僅有68.54萬。
這一項映客賴以生存的數據也表明如今的映客已經到了危急時刻,港股上市或許是映客的最后一搏。
曾經寄希望的直播答題無疾而終
就在映客用戶日活量急速下降的2018年初,直播答題橫空出世,映客旗下《芝士超人》以直播撒錢的方式,迅速圈住了新的用戶,從上圖日活量圖中也可以看出映客的日活量在2018年1月份有所回升,但從單日流量來看再也無法與往日同語。
直播答題來勢洶洶,引來了監管層的注意。就在春節前夕,廣電總局正式發出通知,要求加強管制網絡視聽直播答題活動。通知中明確指出,未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下稱《視聽許可證》)的任何機構和個人,一律不得開辦網絡直播答題節目。
整個春節期間,芝士超人APP上不再是直播答題游戲,取而代之的是“血戰麻將”和一檔語音類的“1v1小游戲”。
在監管之下,直播答題之于映客或許只是一次“回光返照“。
伴隨著直播平臺從高潮滑向低谷,從泡沫化走向正規化,整個直播行業的頭部力量迎來了IPO潮:斗魚獲得騰訊獨家投資40億之后,虎牙也收到了騰訊4.6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很明顯的是,直播平臺迎來了資本收割期,扎堆上市的原因一部分來自企業發展的局限,更重要的還是來自投資人的壓力。
直播行業的整體增速已經放緩,而資本市場留給映客的時間也不多了。
(來源:創事記 作者:文娛商業觀察)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