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音樂巨頭版權互授,接下來的“三國殺”如何拼用戶體驗?水煮娛
3月6日,網易云音樂與阿里音樂達成版權互授合作。網易云音樂將天娛、愛貝克思(avex)、豐華、華研國際等優質音樂版權轉授給阿里音樂;同時,阿里音樂把滾石、SM、BMG等優質音樂版權轉授給網易云音樂。上個月,也就是2018年2月9日,騰訊音樂與網易云音樂也就網絡音樂版權合作事宜達成一致,相互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并商定進行音樂版權長期合作,同時積極向其他網絡音樂平臺開放音樂作品授權。而2017年9月12日,騰訊音樂已與阿里音樂宣布達成版權轉授權合作。
至此,中國三大在線音樂巨頭完成版權互授。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在線音樂的“三國殺”還將繼續,版權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是不是要拼用戶體驗了?
國家推動網絡音樂繁榮發展,后版權時代如約而至
其實,早在2015年,國家版權局已經組織開展網絡音樂版權秩序專項整治,要求遏制網絡音樂侵權盜版等行為。而在此之前,騰訊音樂、阿里音樂、網易云音樂等巨頭就已經開始購買音樂版權,從而逐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大家有點你爭我搶的意味,2017年5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獲得環球音樂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代理版權,業內流傳的花費高達3.5億美元,騰訊音樂就此成為大陸地區唯一與全球三大音樂集團達成合作的公司,整個在線音樂市場上空飄來了壟斷的陰影。網易云音樂雖然在2015年與騰訊達成了版權戰略合作,但也受制于人,特別是2017年8月,網易云音樂被迫下架騰訊轉授的歌曲。蝦米的情況相對好一些,擁有BMG、滾石、華研、相信等唱片公司獨家版權。但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在使用頻率超高的在線音樂領域,卻不得不選擇同時下載多個APP。
直到2017年9月,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就網絡音樂版權有關問題約談了騰訊音樂、阿里音樂、網易云音樂、百度太合音樂的主要負責人。2017年9月,阿里音樂就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共同宣布,雙方達成版權轉授權合作。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將獨家代理的環球、華納、索尼全球三大唱片公司與YG娛樂、杰威爾音樂、LOEN等優質音樂版權資源轉授至阿里音樂,曲庫數量在百萬級以上,同時,阿里音樂獨家代理的滾石、華研、相信、寰亞等音樂版權也轉授給了騰訊音樂。
有錢沒錢,版權過年。對于廣大音樂愛好者來說,一個更大的福音是,2018年除夕前6天,2月9日,網易云音樂又與騰訊音樂就音樂版權合作事宜達成一致,相互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雙方還商定進行音樂版權長期合作,同時積極向其他網絡音樂平臺開放音樂作品授權。而這次,阿里音樂再與網易云音樂達成合作,不僅結束了“三國殺”,更實現了三大平臺的資源共享。必須要說,這兩年是國家推動了網絡音樂的繁榮發展,后版權時代也如約而至了。
在線音樂衍生內容和“素人”制造,正在成為下一個PK關鍵點
既然版權不是問題了,那么在線音樂接下來PK什么呢?
我認為,用戶的體驗最重要。能聽到豐富的歌曲之外,歌單推薦、音樂評論、線下Live等等衍生內容的生產,還有“素人”的制造,正在成為下一個PK關鍵點。
新音樂產業觀察的數據統計顯示,自從2016年年底網易云音樂啟動“石頭計劃”后,2017年一直在推進。這也激發了2017年各家互聯網音樂平臺都開始聚焦獨家音樂人市場,多個平臺都推出了自己的“音樂人扶持項目”:騰訊音娛推出“騰訊音樂人”,微博音樂推出“音樂紅人計劃”, 蝦米重啟“尋光計劃”,陌陌推出“MOMO音樂計劃”,百度音樂推出“伴星計劃”……
在音樂內容衍生方面,蝦米、QQ音樂、網易云音樂上線了音樂專欄,挖掘專業音樂知識內容。這其中,網易云音樂體現了一如既往的預見性,準備充分、亮點也很多。像這次與阿里音樂互授版權后,網易云音樂新上線滾石、S.M. 、BMG歌曲,劉若英的《后來》、李宗盛的《漂洋過海來看你》、梁靜茹的《勇氣》等歌曲評論區全面淪陷,可見網易云音樂活躍的社區氛圍。
而連續兩年的樂評地鐵廣告、鏡面長廊到網易云音樂專機,再到推出樂評農夫山泉水瓶,加上2017網易云音樂用戶年度聽歌報告……相比騰訊音樂簡單粗暴的買買買和阿里音樂深陷音樂電商泥沼,網易云音樂堅持用產品的思路做內容營銷,持續挖掘增量市場和提升服務品質,獲得了用戶的眾多情感回應和支持。
強大的產品和運營能力,是在線音樂“三國殺”的兩大決勝因素
細心的人會發現,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在線音樂還是騰訊音樂、網易云音樂和阿里音樂的三國殺。我認為,后版權時代,決勝在線音樂的有兩大因素:產品和運營。二者的能力強大與否,直接關系到平臺的興衰。
以網易云音樂為例,在原創音樂人扶持計劃“石頭計劃”開展短短一年時間里,投入2億資金規模,從推廣資源、專輯投資、演出機會、贊賞開通、音樂培訓、音樂人周邊、音樂人指數體系等七大方面對獨立音樂人進行全方位支持,也已經主辦了200多場音樂人演出,扶持錄制了49組原創音樂,有大量音樂人通過平臺的贊賞功能獲益,“石頭計劃”原創作品征集第二季也在持續推進……
掌握著相似曲庫的騰訊音樂、網易云音樂和阿里音樂三家平臺,共同深度開發泛音樂消費市場的產品,并且運營好版權內容,或許是未來決勝的一條路子。有數據顯示,在2017年全網上線的20張數字專輯中,包括孫燕姿《跳舞的梵谷》、Maroon 5《Red Pill Blues》、Sam Smith《The Thrill Of It All》、謝春花《知非》、李志《李志、電聲與管弦樂》及好妹妹《實名制》等等在內的13張國內外歌手的數字專輯,均在網易云音樂取得了最高銷量。
蝦米也試圖利用阿里的電商基因,為自己找各種線下場景,完成后臺聽歌播放向前臺多樣化場景消費的遷移。蝦米聯合阿里旗下口碑進行雙十二活動“美食造音趴”,蝦米對外宣稱,參加的年輕音樂人取得了超過百萬元的收入,參與合作的線下商家最高則拿下增長十倍的銷售額。
無獨有偶,網易云音樂也在2017年12月也聯合口碑推出在線下商家場景中推出“點歌臺”。加上網易云音樂的對原創音樂人及其作品扶持、超過4億的個性高品質歌單和讓人欲罷不能的UGC音樂評論,結合各種線下演出包括2018年初的中國第一個獨立音樂人盛典“硬地圍爐夜”……某種意義上,網易云音樂已經取得了產品和運營試水的初步成效: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網易云音樂形成了包括數字專輯、付費會員、廣告、音樂硬件、音樂周邊,演出門票、知識付費等等多種收入來源在內的商業模式。用戶數也在不到5年的時間內實現了從0到4億的跨越。能有如此的發展規模和速度,背后還是顯示出網易云音樂強大的產品和運營能力。
從版權采買存量音樂版權,到開始聚焦音樂人創作的增量內容市場,版權爭奪戰硝煙減退后,各家互聯網平臺的產品創新、商業模式、用戶運營、市場營銷正成為下一個尋求突圍的目標。
我的理解是,此次阿里音樂和網易云音樂攜手合作,目的就是希望共同探索音樂平臺如何建立起更加良好有效的網絡音樂版權授權、合作和運營模式,為廣大用戶更好地提供音樂作品和服務。網易云音樂的特色優勢在于,在版權之外,做了很多音樂衍生品方面的產品思維模式探索,比如,其提供的小而美的知識付費產品正在成為其新增長點的可能。2017年,網易云音樂上線知乎大V采銅的付費課程《采銅·好書精讀》,定價99元/年,隨后推出一波與音樂相關的付費電臺,有電臺付費章節播放量最高達到12.7萬……
另外,網易云音樂還比較前瞻地意識到在線音樂和在線視頻遲早有個交鋒,因此在業內率先推出了短視頻功能,視頻功能對于提升用戶體驗豐富度以及用戶使用時長,以及對音樂人自我宣傳上,目前都已逐步體現出了作用。
后版權時代,中國在線音樂市場或將進入“剛正面”階段,回歸到產品體驗和商業本質的競爭,必須從內容、產品、運營和營銷等方面拼刺刀,拼用戶體驗。而身為在線音樂用戶的我,也期待著有越來越多的優質音樂人和作品涌現。
來源:天方燕談李燕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