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傻”比特幣新金融
近一階段,幣圈過得實在是有點提心吊膽。各大加密數字貨幣的價格都在巨幅波動,比特幣引領著市場大跌,相比去年12月17日創下的近兩萬美元的高點,比特幣現價已經接近腰斬。
而更讓幣圈人士的心提到嗓子眼的是,多國央行對于加密數字貨幣的態度正逐漸走向一致,一起板起了臉,有的明確表態數字貨幣不構成法定貨幣,有的強調要重視這些數字貨幣的潛在風險。“愉見財經”把近期的消息給您做個匯總——
- 當前比特幣三大交易國之一美國:美聯儲主席耶倫表示了數字貨幣是一種“高度投機性的資產”,“不構成法定貨幣”;美國國會前不久還召開了加密貨幣聽證會,聯邦層面可能對此實施趨于嚴格的監管。
- 比特幣三大交易國之一日本:日本仍然保持了傳統的對比特幣相對友好的姿態,但友好背后難免有利益驅動,比如留住市場份額的訴求,以及最近讓比特幣炒家也驚出一身冷汗的一則消息,政府要抽數字貨幣交易利得稅了,投資者也得申報自己的交易所得利潤。這把很多幣圈人士急得,那是連夜找日語老師幫忙翻譯官方原文。
- 比特幣三大交易國之一韓國:韓國更是嚴厲,終結了交易匿名制,司法部將同其他部門討論,準備起草關閉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法案。
- 加拿大:央行行長罕見表態了比特幣交易就是一種賭博,他表示正在考慮為加密數字貨幣制定監管政策。
- 歐盟:歐央行行長德拉吉前不久表示了要對加密數字貨幣的潛在風險予以足夠的重視。
- 印度:財政部長表態加密貨幣不是合法貨幣,政府非但不會考慮加密貨幣合法化,還會阻止在其司法管轄范圍內使用比特幣和其它加密貨幣。
而措辭最為嚴苛的,恐怕要數國際清算銀行總裁卡登斯。他在本月發出警告,稱比特幣這類的加密數字貨幣集合泡沫、龐氏騙局和環境災難于一身。
在采訪幣圈人士的時候,“愉見財經”發現很多人對比特幣那簡直是有“去中心化”、甚至取代法幣的信仰的,有些人則是因為看好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過程透明、可追蹤的數字化的新型分布式賬本這些底層技術的特點,轉而無限看好比特幣前景。
可是,現在的問題是,底層技術歸底層技術,加密數字貨幣的價格這事兒,明顯已經被過度炒作了,這種極端的價格走勢,哪里還是基于這種貨幣的電子支付功能呢?這已經是兩碼事兒了。
信仰著加密數字貨幣要當一般貨幣?可貨幣的本質是信用,法貨的本質是國家信用,加密數字貨幣的身上是沒有信用擔保的,沒法和其它法定貨幣進行對價,也基本不在正常交易中使用,那說白了,這種數字貨幣的價值在哪、怎么定呢?其次,除了交易,貨幣的基本功能還有計價尺度和財富貯藏,像比特幣這樣上躥下跳的價格,還怎么去完成這些基本功能呢?
所以卡登斯說了句重話,說加密數字貨幣過度炒作,完全是出于投機炒作者賭徒的暴利心態。很多人也把這稱為博傻。博傻么,就是人們已經不管這東西的真實價值還買買買,他們管的是,后面必須有一個接盤俠,能夠花更高的價格再買走。
從“博傻”這個意義上講,“愉見財經”補充四個要點:
第一,如果想得很清楚,賺的就是投機的錢,我倒也覺得未嘗不可,只要你確定,后面有更大的傻瓜來接盤。其實很多博傻游戲、乃至龐氏騙局里頭,都有“拋盤俠”們賺得盆滿缽滿。只是小心,你玩不玩得過莊家。“收割”之前,一定是癲狂。換句話說,加密數字貨幣這樣的博傻道具,要漲上天或變得一文不值,都有可能、都不稀奇。但最后的最后一定是價值回歸,不值錢的就是不值錢。
第二,既然是博傻出的非理性價格,那就不必非要把比特幣和區塊鏈捆在一起“賣概念”了。理論上,其實可以把比特幣換成任何一種總量有限、有一套故事好講、適合博傻的標的。只不過比特幣是一場全球參與的泡沫狂歡。
第三,既然如此,作為比特幣底層技術的區塊鏈技術,其實發展并不會因為比特幣漲了跌了甚至消失了而受到影響的。區塊鏈是個好東西,上文提到的它的幾大特性,未來將改變人類社會的交易方式、業態及企業贏利模式等。但關鍵問題是,現在的區塊鏈技術還沒成熟到被廣泛應用,再說白一點,基本上沒什么成熟的應用。因此現在把區塊鏈的牛吹上天的,都是賣概念賣預期而已。(這個世界上,畫餅從來比大餅本身賣得貴。)
第四,比特幣本來小范圍自顧自地在炒家中玩博傻,倒沒什么問題。但兩樣東西卻有很大問題,第一是比特幣在交易環節中被洗錢、販毒這類黑色地帶所利用;第二是全球性和大漲大跌,以及與各國金融體系可能產生的連接,會逐漸讓多國監管逐漸意識到風險的隱匿,并做好干預的準備。
【來源:愉見財經】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